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阅读答案
时间:2020-05-28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②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军事判官。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②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③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牡丹花著称,欧阳修写过《洛阳牡丹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山居寂寞。“春风”一句,既指山城偏远春到晚,也暗指皇恩不到。
B.中间两联均为写景:残雪累累、寒雷隆隆中蕴孕着勃勃生机;归雁的鸣叫唤起乡思,久病逢春,自然景物如此美好。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
C.尾联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感悟的诗。
D.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这首诗不过是游戏之作。欧阳修秉承中国古典诗歌“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以“戏答”的方式表达他的怨刺,表现出诗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15.钱鐘书先生《谈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理趣的最高境界是将哲理和逻辑融于诗境。请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的理趣之美。
参考答案
14.B【解析】B项“中间两联均为写景”表达不正确。“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是写景,“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则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表述错误。
15.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思融于诗境:首联一果一因,语气连贯,因 “未见花”而“疑“春风不到,写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1分)颔联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既状难写之景,也抒不尽之意。(1分)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1分)尾联写见过冠绝天下的洛阳牡丹,就不须嗟叹山城野花晚开了。(1分)全诗结构巧妙,脉络清晰,由感伤而自我开解,并最终达到理性的认识,以乐观旷达收结。(1分)含失意之情却不一味消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的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宋诗的理趣之美。(1分)(一联一析,各1分,能概括出诗人的感情变化,体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的,意思对即可得分)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②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军事判官。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②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③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牡丹花著称,欧阳修写过《洛阳牡丹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山居寂寞。“春风”一句,既指山城偏远春到晚,也暗指皇恩不到。
B.中间两联均为写景:残雪累累、寒雷隆隆中蕴孕着勃勃生机;归雁的鸣叫唤起乡思,久病逢春,自然景物如此美好。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
C.尾联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感悟的诗。
D.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这首诗不过是游戏之作。欧阳修秉承中国古典诗歌“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以“戏答”的方式表达他的怨刺,表现出诗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15.钱鐘书先生《谈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理趣的最高境界是将哲理和逻辑融于诗境。请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的理趣之美。
参考答案
14.B【解析】B项“中间两联均为写景”表达不正确。“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是写景,“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则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表述错误。
15.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思融于诗境:首联一果一因,语气连贯,因 “未见花”而“疑“春风不到,写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1分)颔联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既状难写之景,也抒不尽之意。(1分)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1分)尾联写见过冠绝天下的洛阳牡丹,就不须嗟叹山城野花晚开了。(1分)全诗结构巧妙,脉络清晰,由感伤而自我开解,并最终达到理性的认识,以乐观旷达收结。(1分)含失意之情却不一味消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的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宋诗的理趣之美。(1分)(一联一析,各1分,能概括出诗人的感情变化,体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的,意思对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