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阅读答案
时间:2016-10-19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
1.请从“情”“景”的角度对这首诗作赏析。
答:本词上阕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阕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景)融情于景,(情景关系)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情)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阙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阙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简析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这是一首客旅之词。全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词中刻画寒夜酒醒,百无聊赖的孤苦形象,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刻画孤凄意境。这种凝练深沉的风格,与周邦彦小令词高华清丽的主流风格有所不同。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
1.请从“情”“景”的角度对这首诗作赏析。
答:本词上阕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阕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景)融情于景,(情景关系)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情)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阙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阙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简析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这是一首客旅之词。全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词中刻画寒夜酒醒,百无聊赖的孤苦形象,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刻画孤凄意境。这种凝练深沉的风格,与周邦彦小令词高华清丽的主流风格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