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落叶的情怀

时间:2016-09-08
落叶的情怀
夏日炎炎。一阵狂风暴雨之后,大院里的栎树下边,堆积了厚厚的一层落叶。
这是前人种下的20多株栎树,其树梢直冲云霄,已经高过旁边的六层楼房。每年清明节前后到仲夏时分,它们的落叶天天都撒满一地,院子里的老住户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唯独今年由于落叶特别多,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早在暮春三月,经过寒冬的洗礼,栎树的新叶便长满了枝头,高高的树梢又长高了一大截。此时,微风吹来,老叶便零零星星地离开枝条,悠悠然飘落而下。人们抬头仰望,看到每个枝条上都长着无数的叶梗,每条叶梗对长着八九对叶子,先是老叶飘落,然后便是叶梗脱落。随着新枝不断地伸展,新叶逐渐长成,每天飘落的陈叶便越来越多。清晨,院子里的卫生员都清扫掉八九斗小推车。进入五月中旬,奶黄色、玉米粒般大的小花便开始加入落叶的队伍,呈现落叶与飞花共舞的奇观。一时间,地面上便铺满了小花和落叶,恰如一张浅黄色的美丽地毯,直让行人不忍踩踏下去。
栎树为壳斗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其树皮暗灰色,纵裂,并有粗大突出的大麻点,故称麻栎;它那坚果的壳斗及树皮可提炼栲胶,故又称假橡树。在自然界,一般树木的落叶时间都是在秋冬季节,北方的“秋风扫落叶”是常见现象。而南方大部分树木属不落叶的品种,栎树的落叶发生在春夏季节,也许是它长得太快太高了,叶子在冬天得留在树上进行光合作用,为春天新枝叶的成长输送营养,等到春夏新枝嫩叶长成,能够独立进行光合作用,它便完成了“任务”,快乐地离开了树枝。
落叶,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在文学作品的描述中,落叶往往与作者的处境、心态以及所表现的主题密切相关。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登高》这首著名律诗中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句描述的是一种悲凉的景象。当时,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漂泊西南,穷困潦倒;他耳闻目见,尽是萧瑟悲飒之境况。“赋诗言志”,他笔下写的这种秋景,所表达的是哀叹乱世的凄凉情怀。后来,人们经常借用杜甫的诗句来阐述事物的发展,从秋叶飘落的景象中悟出生命发展过程和新陈代谢的规律,从滚滚东去的大江悟出事物运动和世界发展辩证过程的哲理。当然,这已不是杜甫的原意了。
比杜甫晚生60年的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刘禹锡对落叶和流水的描述则是另一种格局。他年轻时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改革失败后,两次被贬南方小城镇为官长达24年。由于他对人世间看得比较透彻,对官场也持超脱的态度,所以他在诗文中常常表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在感伤同辈几位官场诗友过早地辞世时,在寄给好友白居易的一首律诗中写道:“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同作者的一贯思想是一致的,它与杜甫上述的“落木”诗相比,完全是另一种境界,显得非常达观而积极。
眼前栎叶飘飘洒洒,应该是一种老叶在扶持新叶的任务完成后的一种欢乐景象,它心安理得,“死而后已”,没有丝毫的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怆感觉。刘禹锡的“芳林”诗句,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识充满了辩证的思想,对于人类的生死是非,对于社会的治乱兴衰,对于仕途的进退荣辱,不仅看到了事物对立和统一,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且以深厚的情感表达了“新叶”对“陈叶”的深深感激,表达了“前波让后波”的高尚情怀。后来,有人用刘诗的意思凑成一个对子:“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虽然也蕴含了新老交替的辩证法,用于描述先进代替落后、新生战胜腐朽的社会现象是可以的,但用于描述和谐文明社会中新老交替的现象就显得片面了。
“陈叶”对“新叶”的扶持,“前波”让“后浪”;“新叶”对于“陈叶”的感激,“后浪”对“前波”的融纳,是一种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普遍现象,人类社会何尝不是如此。一切心智正常的人们,尽管业务能力有高有低,工作成就有大有小,但在自己一生的记忆里,总忘不了教育培养自己的老前辈。
栎树的新叶长成了,其老叶完成使命便飘然而下。于是,一年复一年,树叶重复着同样的新陈代谢。根深叶茂的大树,哪怕遇到狂风暴雨,仍傲立于天地间,默默地为自然界、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人世间,同样的道理,老一辈培养新一代,把事业一代一代地不断推向前进。有位伟人说过,成功人士总是踏着巨人的肩膀向上攀登,就是这个道理。
“一枝一叶总关情。”落叶的高尚情怀,新叶的接力抱负;老一辈高风亮节,新一代志存高远,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像树,树又像人。年青一代总是在老一辈的扶持下成长起来的,新生的事业总是在老一辈的事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出处,更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一代接一代地把革命事业推向光明灿烂的前程。
在这篇短文定稿时,一早醒来,看见院子里高高的栎树下面落叶已经是稀稀拉拉,再也看不到前段时间那一层层的落叶了。放眼向上望去,似乎有一批成熟的叶子正在做好来年哺育新叶的准备。这正是“物有无穷好,蓝青又出青”! (2014年7月9日《南宁日报》)陈仲良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悦读文章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