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预测:“人生是没有选择的旅行”范文鉴赏及点评
时间:2015-12-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航空航天科学家孙家栋人生五次选择。第一次1948年,孙家栋在沈阳火车站巧遇三哥孙家楠(中共地下党),三哥告诉他东北马上解放,国家急需人才,建议他报考哈工大。孙家栋考入哈工大预科学习俄语,梦想成为一名桥梁专家,却选择了国家急需的汽车专业。第二次1950年报名参军,学习飞机制造。第三次是1958年孙家栋学成回国,钱学森推荐孙家栋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负责人。第四次2001年孙家栋受组织安排,负责月球探测卫星的研究,出任总设计师。第五次是孙家栋现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等总设计师。对人生转折,孙家栋说:“人生没有选择,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孙家栋的五次人生选择对你有哪些启发?
人生是没有选择的旅行
杨澜说“决定你是什么,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人生路上最紧要的选择只有几次。选择不同,决定人生道路不同。正如航空航天科学家孙家栋说的那样:“人生没有选择,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孙家栋没有选择的选择带给我们人生最深刻的启示。人生是一场没有选择的旅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事业的需要,他选择一生做工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发展之路,有人读书厉害……有人动手能力强,只要肯吃苦,技术工人倒很合适。”这是当代大国工匠顾秋亮的肺腑之言。顾秋亮的人生选择了做技艺高超的工人。43年钳工生涯,练就了能把误差降到小于1毫米的1/100的绝活。装配“蛟龙号”,实现0.2丝以下精密度;将要退休的他,又迎来了组装中国首个自主设计制造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挑战。他放弃高新聘请,选择在热爱的钳工岗位上坚守。他认为,自己就是祖国需要的一颗螺丝钉。
祖国的需要,是我人生最大选择。在报考大学时,钱学森人生第一次选择,力排众议报考交大,决心建铁路报国。在交大校园里目睹日寇飞机狂轰乱炸,他随即作出第二次选择:改学航空工程,造出能打下日本飞机的飞机。学习中,他感到航空工程缺少理论指导。于是钱学森作出第三次选择:从事航空理论的研究。征得父亲的支持,他只身一人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敲开了后来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的门。新中国刚成立,钱学森做出第四次选择:回国搞建设,把毕生精力贡献给祖国航天事业。1982年钱学森又作出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15年间,他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前途命运跟祖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的选择就凸显出英明和睿智,就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将自我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民族的需要,鲁迅选择弃医从文。改变行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理性。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鲁迅毅然抛弃医学救国的梦想。艰难地选择文学救国的道路。他在孤寂中呐喊,在冷遇中反思,他痛苦中探索,用匕首和投枪一样的笔英勇作战,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坚强旗手,唤醒民族觉醒,反抗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人民爱戴,敌人害怕的坚强战士。“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他矢志不渝践行了人生不悔的选择。
反观那些背信弃义的民族的败类,他们为自私可伶的一己之利,充当敌特走狗,选择出卖人民的利益,获取私利,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选择自信,收获勇气;选择磨砺,收获坚强;选择奉献,收获幸福。青年朋友们,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将自己融入民族发展的大业,人生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践行马克思的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被他的重负所压倒……”
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2016届7班 王贺鸿 指导教师:孙延堂
【点评解析】
一.作者能够抓住材料中最关键的句子审题立意。孙家栋五次选择都是围绕祖国的需要和召唤,以及配合他说的话:“人生没有选择,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最佳审题立意的切入点。运用比喻拟题,将看似矛盾的题目呈现,凸显论点的画龙点睛和悬念作用。
二.开篇引名人的话简论,再引出材料,提出论点,最后暗引汪国真诗句照应题目,自然流畅,观点鲜明。
三.文章主体结构上,采用了递进式论述。每段开始提出分论点,然后围绕分论点举实例阐述,结尾句紧扣分论点论述。文章结尾先从反面论述,形成与上述正面事例正反对比,层层深入,层次清晰,结构谨严。
航空航天科学家孙家栋人生五次选择。第一次1948年,孙家栋在沈阳火车站巧遇三哥孙家楠(中共地下党),三哥告诉他东北马上解放,国家急需人才,建议他报考哈工大。孙家栋考入哈工大预科学习俄语,梦想成为一名桥梁专家,却选择了国家急需的汽车专业。第二次1950年报名参军,学习飞机制造。第三次是1958年孙家栋学成回国,钱学森推荐孙家栋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负责人。第四次2001年孙家栋受组织安排,负责月球探测卫星的研究,出任总设计师。第五次是孙家栋现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等总设计师。对人生转折,孙家栋说:“人生没有选择,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孙家栋的五次人生选择对你有哪些启发?
人生是没有选择的旅行
杨澜说“决定你是什么,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人生路上最紧要的选择只有几次。选择不同,决定人生道路不同。正如航空航天科学家孙家栋说的那样:“人生没有选择,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孙家栋没有选择的选择带给我们人生最深刻的启示。人生是一场没有选择的旅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事业的需要,他选择一生做工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发展之路,有人读书厉害……有人动手能力强,只要肯吃苦,技术工人倒很合适。”这是当代大国工匠顾秋亮的肺腑之言。顾秋亮的人生选择了做技艺高超的工人。43年钳工生涯,练就了能把误差降到小于1毫米的1/100的绝活。装配“蛟龙号”,实现0.2丝以下精密度;将要退休的他,又迎来了组装中国首个自主设计制造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挑战。他放弃高新聘请,选择在热爱的钳工岗位上坚守。他认为,自己就是祖国需要的一颗螺丝钉。
祖国的需要,是我人生最大选择。在报考大学时,钱学森人生第一次选择,力排众议报考交大,决心建铁路报国。在交大校园里目睹日寇飞机狂轰乱炸,他随即作出第二次选择:改学航空工程,造出能打下日本飞机的飞机。学习中,他感到航空工程缺少理论指导。于是钱学森作出第三次选择:从事航空理论的研究。征得父亲的支持,他只身一人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敲开了后来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的门。新中国刚成立,钱学森做出第四次选择:回国搞建设,把毕生精力贡献给祖国航天事业。1982年钱学森又作出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15年间,他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前途命运跟祖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的选择就凸显出英明和睿智,就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将自我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民族的需要,鲁迅选择弃医从文。改变行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理性。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鲁迅毅然抛弃医学救国的梦想。艰难地选择文学救国的道路。他在孤寂中呐喊,在冷遇中反思,他痛苦中探索,用匕首和投枪一样的笔英勇作战,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坚强旗手,唤醒民族觉醒,反抗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人民爱戴,敌人害怕的坚强战士。“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他矢志不渝践行了人生不悔的选择。
反观那些背信弃义的民族的败类,他们为自私可伶的一己之利,充当敌特走狗,选择出卖人民的利益,获取私利,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选择自信,收获勇气;选择磨砺,收获坚强;选择奉献,收获幸福。青年朋友们,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将自己融入民族发展的大业,人生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践行马克思的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被他的重负所压倒……”
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2016届7班 王贺鸿 指导教师:孙延堂
【点评解析】
一.作者能够抓住材料中最关键的句子审题立意。孙家栋五次选择都是围绕祖国的需要和召唤,以及配合他说的话:“人生没有选择,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最佳审题立意的切入点。运用比喻拟题,将看似矛盾的题目呈现,凸显论点的画龙点睛和悬念作用。
二.开篇引名人的话简论,再引出材料,提出论点,最后暗引汪国真诗句照应题目,自然流畅,观点鲜明。
三.文章主体结构上,采用了递进式论述。每段开始提出分论点,然后围绕分论点举实例阐述,结尾句紧扣分论点论述。文章结尾先从反面论述,形成与上述正面事例正反对比,层层深入,层次清晰,结构谨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