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人生如登山”写作指导及范文鉴赏(7篇)
时间:2016-03-3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东岳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节目录制结束时,特约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另一位特约嘉宾、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提示】
从于丹的角度分析,可以有以下立意:要立志高远;要敢于争先;要志攀高峰;要勇立潮头;等等。
从易中天的角度分析,可以确立以下中心:做任何事都重在参与,重在过程;走好人生(事业)的每一步;要量力而行,只要尽力就好;力所能及无遗憾;等等。
综合以上分析,这则材料可供选择的立意角度与侧面有很多,文体的选择更是可以不拘一格,适合于叙事和抒情,也适合于议论说理。
审题立意:
1、明确“话题”意识
话题“人生如登山”是比喻性的一句话,必须扣紧话题谈“该怎样攀登人生的高峰”,其实就是回答你在“人生如登山”这一问题上同意谁的观点并讲明原因。不可撇开材料的要求空谈“人生如登山”。
存在问题:
A、只谈“人生”该怎样做,完全不以“登山”作比喻,文章从头到尾没有完整出现话题;运用论据时完全撇开话题去谈。
B、由“人生如登山”的话题引出另外的观点,然后完全去谈“另外的观点”,犯偷换概念的错误。如:“人生如登山,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在每一个歇息转弯的地方,我们都要学会调整和转变。(分论点:学会调整,要有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要有自信;学会调整,要有勇对困难的坚毅。)
2、立意的选择
根据材料及提示,文章关于“人生如登山”的话题,可以有三个角度的立意:
A于丹教授的观点立意(我们要勇攀人生的高峰);
B以易中天教授的观点立意(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
C融合两者的观点立意:(都有可取之处)
一定认真分析对于自己哪一个最好写。
到底哪一个立意更好?我们应该根据应试作文的特点作分析:C立意因为要融合两者的观点,写作时逻辑思维的要求十分高,稍有不逊就容易陷入观点模糊不鲜明,导致两头不到岸;B立意观点没问题,但直接借用易中天教授的话作观点不够明确,必须另拟一句话明确表达此观点。
另外,用B立意写议论文在论据选择的空间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名人事例”中的名人一般情况下都是攀上了人生高峰的人。所以,我们认为,选A立意更有利于发挥,且相对而言立意的品位更高。
应试作文就要求观点清晰,立意高远,材料丰富,便于使用名人立论。
1、攀登高峰的好论据:
史学的高峰――司马迁
文坛的高峰――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
政坛的高峰――毛泽东、林肯、罗斯福、康熙
艺术的高峰――梵高 达芬奇贝多芬
科学的高峰――牛顿 爱迪生达尔文
体育的高峰――姚明 林丹 郭晶晶……
2、“未必能到山顶,爬了就好”的论据:
诸葛亮 项羽 文天祥辛弃疾 岳飞 奥运会中未只拿到银牌的运动员
历史上大量失败的英雄
3、不算太好的论据:
陶渊明(消极避世) 金晶(勇敢无畏却未攀高峰) 洪战辉(爱心与责任,与攀高峰无关)
本题无论同意谁,用的例子都应该是付出了艰苦努力、拼搏的人。
4、存在问题:用B立意的文章,运用论据时却全是“成功攀登高峰”的事例。
(B立意应该用失败者或者未登顶者)
5、分论点与中心论点脱节
如“人生必须勇往直前,攀登事业的顶峰(中心论点):攀登高峰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攀登高峰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攀登高峰必须有爱心”
(后两个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没有必然的联系)
审题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