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材料作文“洋地名”写作立意指导及范文鉴赏

时间:2016-09-2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现在国内许多城市散布着“洋地名”,香榭丽舍、挪威森林、金色维也纳、阿拉丁花园、波西米亚花园、戛纳风情街、米兰阳光、普罗旺斯阳光花园、塞纳河畔、温哥华广场,“曼哈顿”“泰晤士 ”扎堆,“维也纳”“地中海”层出不穷,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甚至调侃道:“想在一下午逛遍巴黎和威尼斯吗?可以,如果你在中国。”
对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
(一)不赞同地名洋化
1.地名洋化对传统文化构成着巨大的威胁。
2.地名洋化冲击传统,隔绝记忆,可导致文化的断层。
3.失去自我,丧失民族特色。
4.淆乱文化特色,扭曲价值取向,可能造成民族传统文化被侵略。
5.制造生活混乱,不利民生。
……
(二)地名洋化应适当(有条件地赞同地名洋化)
1.重要地名不能洋化,无关紧要的地名洋化无妨。
2.拿出自信,适度吸收,化洋为中。
3.洋化也要规范,不能唯洋是从。
4.洋化可以,但要提防文化侵略。
……
(三)赞同地名洋化
1.洋为中用,“拿来”无妨。
2.打开心结,地名洋化正可丰富中华文化。
3.与世界接轨,中外相融,中外共荣。
4.开阔视野,为世界一体化做准备。

范文
旧称仍堪千吟,故土不宜洋名

国家发展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水平中,还映射在日常生活里。纵使是在国内城市,也能实现“一日穿行于罗托鲁拉小镇,漫步在普罗旺斯,游走于卡布奇诺”的幻想。
对于故土冠以洋名泛滥的现象,我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这不是一次旧酒换新瓶的简单调换,而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攻守战。一个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标号,一种地域特色的凝结,在一截岁月的见证下凝固成一份记忆的符号。它目睹了这片地域的兴衰成败,参与了周遭人们的喜怒哀乐,在日转星移中坚守着这份沉重。它不再是一个为划分区域而标定的符号,而成为了一个地域的文化积淀。
然而,当凭着“与时俱进,国际接轨”的底气撕开这个城市的血肉,大张旗鼓地贴上了洋名标签时,直接粗暴的无知糟蹋了文化的传承、地域的记忆,人们的情感时,一切还显得那么合乎情理,无关紧要吗?
或许有人以“抱残守缺”为说辞指责我们态度保守,但你们认为的“残缺”从未发生在我们的文化里,那是你们“崇洋媚外”的思想,对地域传统文化的臆想。真实的“残缺”根固在你们的卑屈里。至于态度的保守,那更近于对文化底蕴的坚定,我们支持国际交流文化交融,但绝不会妄自菲薄地动摇传统的根基。那是千载岁月留给我们的遗礼,可堪千次地吟唱。
再论洋名的泛滥,大抵是出于人们的急功近利。向往普罗旺斯的浪漫,却无法复制那一片花海,便自以为是地取巧,直接套用地名,妄图以此提升格调品味。殊不知,这是消费情调的土方子,没有架构出预料的浪漫,徒添几分滑稽效果。再者洋名里蕴含的外邦文化诚然会让人感叹,但是缺少了那份感同身受的文化共识,它便无力引起情感的共鸣。感叹只会挑起一时的猎奇,终逃不过冗长的时间。没有传统的支撑,它只会被消磨成尘埃,灰飞烟灭于某日。
故此,洋名的横行霸道应该适可而止了。我们也应该把欣赏投注在旧地名中,挖掘出隐匿于记忆中的美丽,感悟文化的洗礼,千万次轻吟那个名字,不再是饶舌矫情的洋名。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作文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