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校园欺凌”写作指导及评论
时间:2017-08-16
近日,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一位家长在网上发文称,孩子遭到同学的“霸凌”,事后出现失眠、恐惧等急性应激反应,质疑校方处理不当。此后,网上逐渐出现不同声音,“中关村二小其他学生家长”等爆料,称发帖的“被欺凌”学生家长“夸大事实、借题发挥”。此事经互联网传播发酵,引发公众强烈关注。
阅读上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得抄袭。
材料作文。
【分析】本材料的核心是“校园欺凌”,这是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校园本是一片净土,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孩子们在这里完成知识的汲取,同时,在这里也取得思想、精神的成长,甚至人格的树立。校园欺凌,确实是值得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关注的事情。因为一件小的欺凌事件,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改变孩子一生的大事,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长远的,也可能是终身的。所以,要坚决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还孩子成长的一片蓝天。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共同行动。
而学校、社会甚至家庭看得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绩,而非他们心理的健康。这也是应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
材料中“网上逐渐出现不同声音”,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网络门前是非多,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让人们失去了判断的依据和方向,事情的真相,也就难以寻找。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立意:
1、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还孩子成长的一片蓝天;
2、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3、超越小“是非”,寻找真答案。
评论
超越小“是非”,寻找真答案
几天的喧嚣过后,备受关注的北京市某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终究会有调查结果。然而不管真相如何,我们并不会有知晓真相后的释然。
在任何一起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中,孩子都是最受伤害的群体。涉世未深的他们,规则的意识尚未充分建立,对于个体之间的善意、尊重与和谐也还知晓不多。而当事件被成年人介入之后,调查与处理的方式,也都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方式科学、妥当,对孩子们来说,将成为一次生命教育和尊严教育的好机会;方式不科学、不恰当,不仅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还会给双方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次生伤害。
无论这起事件最终被定性为一起“偶发事件”还是一桩“校园欺凌”,都无法回避一个重要的事实:当前,大部分学校对于孩子的生命教育、尊严教育都还相对缺失,对于校园伤害和暴力事件的深层次认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校园伤害呈现出的多种形式,如“冷暴力”“软暴力”“微欺凌”还知之不多、重视不够。在伤害发生之前、之中、之后的科学、妥善应对也还缺乏经验。
回望过去几天,一起校园事件之所以成为全民围观的公共事件,一方面缘于公众对于真相的好奇,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引发了普遍的担忧与不安,有关校园安全的忧虑,有关孩子能否在学校健康快乐成长的忧虑,有关学校能否给予孩子健康的生命教育和秩序观念的忧虑。
面对校园欺凌这样一个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难题,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尽快明确相关标准,让广大教师、学生、家庭对什么是欺凌行为、怎样应对有清晰而明确的认知,是当务之急。
孩子的事无小事,今天我们给了孩子怎样的当下,孩子就将还我们一个怎样的未来。(方塘)
二
打造更加安全的校园环境
应飞虎
关于何种行为构成校园欺凌,我国法律并没有专门界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欺凌概念的否定。事实上,针对校园欺凌,世界各国有着较为统一的标准,反欺凌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免于恐惧,在学校内有安全感。
从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等角度讲,学生在学校中也应该有免于恐惧的权利。打造安全校园,不能仅限于校园内没有“毒跑道”,更在于学生在校园中能够没有恐惧地学习、交流、生活。因此,在校园中,只要伤害是故意的,并导致受害学生处于惊吓或恐惧之中,无论伤害的形式如何、程度大小,都是欺凌。不能因为加害人自称“逗着玩的”而把这种故意伤害行为排除在欺凌之外。
站在预防同类事件的角度,学校应是预防校园欺凌的第一责任人和首要责任人。一旦学校放弃对校园欺凌的干预和防范,必然会导致欺凌的盛行以及欺凌事件影响的扩大。防范同类事件的发生,学校不能“和稀泥”。
而公众也有必要在观念上加强认知:欺凌并不仅限于校园暴力事件。只要存在故意的加害行为,并且因此导致受害学生的惊吓或恐惧,就可认定。语言污辱虽没有造成有形的伤害,但同样是欺凌。未成年人之间的纠纷,有的可以自己解决,有的需要外部力量介入。在双方力量不对等的情形下,问题没有平等解决的前提和基础。学校不能以培养学生自己纠纷解决能力为理由和借口,视而不见,放弃责任。
在对欺凌事件中的加害者进行教育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形,适时适度进行惩戒,有其必要。每个未成年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并非绝对,如果受教育权的行使受到他人严重干扰,那么暂停干扰者到校学习的举措也值得考虑。总而言之,打造一个更加安全、使学生免于恐惧的校园,需要从多方入手,保障更多人的受教育权。
阅读上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得抄袭。
材料作文。
【分析】本材料的核心是“校园欺凌”,这是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校园本是一片净土,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孩子们在这里完成知识的汲取,同时,在这里也取得思想、精神的成长,甚至人格的树立。校园欺凌,确实是值得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关注的事情。因为一件小的欺凌事件,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改变孩子一生的大事,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长远的,也可能是终身的。所以,要坚决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还孩子成长的一片蓝天。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共同行动。
而学校、社会甚至家庭看得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绩,而非他们心理的健康。这也是应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
材料中“网上逐渐出现不同声音”,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网络门前是非多,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让人们失去了判断的依据和方向,事情的真相,也就难以寻找。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立意:
1、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还孩子成长的一片蓝天;
2、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3、超越小“是非”,寻找真答案。
评论
超越小“是非”,寻找真答案
几天的喧嚣过后,备受关注的北京市某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终究会有调查结果。然而不管真相如何,我们并不会有知晓真相后的释然。
在任何一起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中,孩子都是最受伤害的群体。涉世未深的他们,规则的意识尚未充分建立,对于个体之间的善意、尊重与和谐也还知晓不多。而当事件被成年人介入之后,调查与处理的方式,也都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方式科学、妥当,对孩子们来说,将成为一次生命教育和尊严教育的好机会;方式不科学、不恰当,不仅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还会给双方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次生伤害。
无论这起事件最终被定性为一起“偶发事件”还是一桩“校园欺凌”,都无法回避一个重要的事实:当前,大部分学校对于孩子的生命教育、尊严教育都还相对缺失,对于校园伤害和暴力事件的深层次认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校园伤害呈现出的多种形式,如“冷暴力”“软暴力”“微欺凌”还知之不多、重视不够。在伤害发生之前、之中、之后的科学、妥善应对也还缺乏经验。
回望过去几天,一起校园事件之所以成为全民围观的公共事件,一方面缘于公众对于真相的好奇,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引发了普遍的担忧与不安,有关校园安全的忧虑,有关孩子能否在学校健康快乐成长的忧虑,有关学校能否给予孩子健康的生命教育和秩序观念的忧虑。
面对校园欺凌这样一个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难题,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尽快明确相关标准,让广大教师、学生、家庭对什么是欺凌行为、怎样应对有清晰而明确的认知,是当务之急。
孩子的事无小事,今天我们给了孩子怎样的当下,孩子就将还我们一个怎样的未来。(方塘)
二
打造更加安全的校园环境
应飞虎
关于何种行为构成校园欺凌,我国法律并没有专门界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欺凌概念的否定。事实上,针对校园欺凌,世界各国有着较为统一的标准,反欺凌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免于恐惧,在学校内有安全感。
从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等角度讲,学生在学校中也应该有免于恐惧的权利。打造安全校园,不能仅限于校园内没有“毒跑道”,更在于学生在校园中能够没有恐惧地学习、交流、生活。因此,在校园中,只要伤害是故意的,并导致受害学生处于惊吓或恐惧之中,无论伤害的形式如何、程度大小,都是欺凌。不能因为加害人自称“逗着玩的”而把这种故意伤害行为排除在欺凌之外。
站在预防同类事件的角度,学校应是预防校园欺凌的第一责任人和首要责任人。一旦学校放弃对校园欺凌的干预和防范,必然会导致欺凌的盛行以及欺凌事件影响的扩大。防范同类事件的发生,学校不能“和稀泥”。
而公众也有必要在观念上加强认知:欺凌并不仅限于校园暴力事件。只要存在故意的加害行为,并且因此导致受害学生的惊吓或恐惧,就可认定。语言污辱虽没有造成有形的伤害,但同样是欺凌。未成年人之间的纠纷,有的可以自己解决,有的需要外部力量介入。在双方力量不对等的情形下,问题没有平等解决的前提和基础。学校不能以培养学生自己纠纷解决能力为理由和借口,视而不见,放弃责任。
在对欺凌事件中的加害者进行教育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形,适时适度进行惩戒,有其必要。每个未成年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并非绝对,如果受教育权的行使受到他人严重干扰,那么暂停干扰者到校学习的举措也值得考虑。总而言之,打造一个更加安全、使学生免于恐惧的校园,需要从多方入手,保障更多人的受教育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