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北《马子》阅读答案
时间:2015-05-21
马 子
于德北
赵芳的姐姐是个马子。
马子是东北人对女流氓的俗称。马子一般都长得漂亮,当然也有不漂亮的,那一定特别能打仗,抡起刀来,男孩见了都害怕。
赵芳的姐姐叫赵芬,属于又漂亮又能打仗的一类,所以在我们那一带特别吃得开。
说“面”谁就“面”谁。
“面”也是东北土话,现在已经不流行了,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却特别时兴。谁惹谁了,对方就会说:“放老实点,不然我‘面’了你。”我想,东北人特别爱吃土豆,土豆煮熟了就特别面,一捏就碎了。这个“面”字也许就是这么来的,原意应该是:你老实点,不然我把你像土豆一样烀面了,整碎乎你!一定是这样。
赵芬大高个,长得很白,梳短发,背一个洗得发白的军用书包。别人的书包装书和文具盒,她的书包里装一副崭新的车链子。谁也别惹她,谁惹她了,车链子一抡,保准见血。不但不能惹她,也不能惹她弟弟妹妹,赵芳和赵芬一对双儿,可她却长得奇丑无比,比如赵芬高,她矮,赵芬白,她黑,事事和赵芬反着来,包括脾气,赵芬脾气火爆,赵芳脾气温顺,跟猫儿似的,蹲在一个旮旯里,如果没有人找她,她能缩一天。
姐俩有一个弟弟,叫赵香儿。
至今我也不明白,一个黑胖黑胖的男孩,怎么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赵芬家挺不容易,她爸瘫痪在床,属于窝吃窝拉的一个废人,她妈是灯泡厂的工人,每天三班倒,收人不多,几乎都用在她爸爸吃药上了。赵芬一开始挺乖的,帮着她妈照顾家里,捡菜叶儿,捡煤核,帮她爸洗洗漱漱,邻居们都夸她懂事呢。可是,突然一天,赵芬成了马子。她穿白色儿的袜子,蓝色儿的吊腿儿裤子,不知从哪儿还弄来一双横梁黑皮鞋。她有好几个假领儿,每天都打扮精神儿的。起初,她妈还管她,可后来,赵芬突然把十元一张的一沓人民币摔在她妈面前,咬牙切齿地说:“今后你少管我。”
赵芬当了马子,来找她的男孩儿多了,帮她干活的男孩多了,为她打仗的男孩儿也多了,三天两头就有人在传,赵芬在派出所挂号儿了,哪儿的小流氓和哪儿的小流氓为她打起来了,至于“赵芬是个马子”之类的大墙文化在我们那一带更是随处可见。
赵芬为她妹妹赵芳打过一次架。
有一个男孩往赵芳身上吐唾沫,并轻蔑地说:“你姐是马子,你也是马子。”赵芳听了这话就哭了。赵芬知道后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就去赵芳的学校了,正赶上学校放学,赵芬摇着车链子,一直把那个男孩追进一个小水道里,差一点把他的肋条骨给抽折了。
赵芬为她弟弟赵香儿打过一次架。
也是一群男孩在一起起哄,喊“赵芬是个马子”之类的话,不想被赵芬听见了。她让男孩靠墙站成一排,一人抽了十几个嘴巴,直到把七八个男孩都抽哭了,她才住手。转身要走,想想还不解气,又一人给了一脚,这才悻悻离去。
那以后,男孩们不敢当面喊了,怕挨揍。可是赵香儿并没过上消停日子,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了他上高中,在他的身后总会突然爆发一声呐喊:“赵香儿他姐是个马子!”时间久了,即使后边没有人喊,赵香儿也会一激灵,莫名其妙地打冷颤。
赵芬当马子的历史大概有七八年吧,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她家的经济状况有了好转,她年纪也大了,比她年轻的女孩个个花枝招展,袅袅婷婷,世界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赵芬谈恋爱了,一本正经地谈恋爱,对方是她妈那个厂子的工人,恋爱一年,二人结婚,赵芬想要孩子。赵芬去检查身体,所有的妇产科大夫都劝她不能要孩子,因为她做人流的次数太多,要孩子太危险。但赵芬还是要了,要了,也有了,但真的没保住,不但孩子没保住,就连大人也一起葬送了。
在人们的印象里,赵芬好像没哭过,可她临死前哭了,她对她丈夫说:“你怎么不早来呀?”
就这一句话。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在疯狂的年代,赵芬没有能够把握住人生的方向,一时的冲动造成了赵芬畸形、扭曲的人生,她的悲剧属于性格悲剧。
B. 赵芬曾经很乖,很懂事,她是在“突然”之间发生变化的。这样的变化缺少必要的情节铺垫,也缺少人物的性格基础。
C. “放老实点,不然我‘面’了你”“‘赵芬是个马子’之类的大墙文化”等典型细节,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本末倒置的年代。
D. 赵芬死前对她丈夫说:“你怎么不早来呀?” 里面包含丰富的潜台词,但主要是对丈夫的责备与对生活的留恋。
E. 作者用口语化的语言,娴熟的叙事技巧,把一个本属普通的故事,演绎得风生水起,波澜迭生,引人一步步关心赵芬的命运。
(2)作品中的赵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重点叙写赵芬的“堕落”经历,略写她的转变、恋爱及死去。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如何走好人生之路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 E C(共5分,选E给3分,选C给2分,选D给1分。)
(2) (6分,每点2分)
玩世不恭:吊腿裤、横梁黑皮鞋、书包里装车链子;咬牙切齿地和妈妈说话。
暴戾蛮横:为一句话把小男孩肋骨打折;把一群男孩抽哭。
空虚脆弱:为维护“形象”,不惜采取一些不寻常手段,貌似强大的外表下是空虚、脆弱。
(3) (6分)
这与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有关。(2分)作品重点选取赵芬人生中几个有代表性的故事,不厌其烦地展示“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过程,不断增强视觉的冲击和记忆的强化,意在引发读者的反思和警惕。(2分)疯狂的时代是造成赵芬悲剧外因,赵芬的“改变”有时代的因素;小说表达了对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对正义的渴望与对真善美的追求。(2分)
(4) (8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有层次感,语言规范。
示 例:
路是人走出来的,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2分)小说结尾赵芬的哭,更多的是悔恨。她的死是她挥霍人生的代价,这启迪我们,人生要处处小心防微杜渐。(2分)时代不同,生存条件不同,也允许生活方式不同,但做人有一条底线,即不论何时何地,遵循社会规范和基本道德,这是立世之本。(2分)生活,可以玩笑,但不可“玩世”,否则,就会自酿苦酒;快意一时的后果,就是给一生留下不可挽回的遗憾。(2分)
于德北
赵芳的姐姐是个马子。
马子是东北人对女流氓的俗称。马子一般都长得漂亮,当然也有不漂亮的,那一定特别能打仗,抡起刀来,男孩见了都害怕。
赵芳的姐姐叫赵芬,属于又漂亮又能打仗的一类,所以在我们那一带特别吃得开。
说“面”谁就“面”谁。
“面”也是东北土话,现在已经不流行了,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却特别时兴。谁惹谁了,对方就会说:“放老实点,不然我‘面’了你。”我想,东北人特别爱吃土豆,土豆煮熟了就特别面,一捏就碎了。这个“面”字也许就是这么来的,原意应该是:你老实点,不然我把你像土豆一样烀面了,整碎乎你!一定是这样。
赵芬大高个,长得很白,梳短发,背一个洗得发白的军用书包。别人的书包装书和文具盒,她的书包里装一副崭新的车链子。谁也别惹她,谁惹她了,车链子一抡,保准见血。不但不能惹她,也不能惹她弟弟妹妹,赵芳和赵芬一对双儿,可她却长得奇丑无比,比如赵芬高,她矮,赵芬白,她黑,事事和赵芬反着来,包括脾气,赵芬脾气火爆,赵芳脾气温顺,跟猫儿似的,蹲在一个旮旯里,如果没有人找她,她能缩一天。
姐俩有一个弟弟,叫赵香儿。
至今我也不明白,一个黑胖黑胖的男孩,怎么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赵芬家挺不容易,她爸瘫痪在床,属于窝吃窝拉的一个废人,她妈是灯泡厂的工人,每天三班倒,收人不多,几乎都用在她爸爸吃药上了。赵芬一开始挺乖的,帮着她妈照顾家里,捡菜叶儿,捡煤核,帮她爸洗洗漱漱,邻居们都夸她懂事呢。可是,突然一天,赵芬成了马子。她穿白色儿的袜子,蓝色儿的吊腿儿裤子,不知从哪儿还弄来一双横梁黑皮鞋。她有好几个假领儿,每天都打扮精神儿的。起初,她妈还管她,可后来,赵芬突然把十元一张的一沓人民币摔在她妈面前,咬牙切齿地说:“今后你少管我。”
赵芬当了马子,来找她的男孩儿多了,帮她干活的男孩多了,为她打仗的男孩儿也多了,三天两头就有人在传,赵芬在派出所挂号儿了,哪儿的小流氓和哪儿的小流氓为她打起来了,至于“赵芬是个马子”之类的大墙文化在我们那一带更是随处可见。
赵芬为她妹妹赵芳打过一次架。
有一个男孩往赵芳身上吐唾沫,并轻蔑地说:“你姐是马子,你也是马子。”赵芳听了这话就哭了。赵芬知道后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就去赵芳的学校了,正赶上学校放学,赵芬摇着车链子,一直把那个男孩追进一个小水道里,差一点把他的肋条骨给抽折了。
赵芬为她弟弟赵香儿打过一次架。
也是一群男孩在一起起哄,喊“赵芬是个马子”之类的话,不想被赵芬听见了。她让男孩靠墙站成一排,一人抽了十几个嘴巴,直到把七八个男孩都抽哭了,她才住手。转身要走,想想还不解气,又一人给了一脚,这才悻悻离去。
那以后,男孩们不敢当面喊了,怕挨揍。可是赵香儿并没过上消停日子,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了他上高中,在他的身后总会突然爆发一声呐喊:“赵香儿他姐是个马子!”时间久了,即使后边没有人喊,赵香儿也会一激灵,莫名其妙地打冷颤。
赵芬当马子的历史大概有七八年吧,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她家的经济状况有了好转,她年纪也大了,比她年轻的女孩个个花枝招展,袅袅婷婷,世界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赵芬谈恋爱了,一本正经地谈恋爱,对方是她妈那个厂子的工人,恋爱一年,二人结婚,赵芬想要孩子。赵芬去检查身体,所有的妇产科大夫都劝她不能要孩子,因为她做人流的次数太多,要孩子太危险。但赵芬还是要了,要了,也有了,但真的没保住,不但孩子没保住,就连大人也一起葬送了。
在人们的印象里,赵芬好像没哭过,可她临死前哭了,她对她丈夫说:“你怎么不早来呀?”
就这一句话。
A. 在疯狂的年代,赵芬没有能够把握住人生的方向,一时的冲动造成了赵芬畸形、扭曲的人生,她的悲剧属于性格悲剧。
B. 赵芬曾经很乖,很懂事,她是在“突然”之间发生变化的。这样的变化缺少必要的情节铺垫,也缺少人物的性格基础。
C. “放老实点,不然我‘面’了你”“‘赵芬是个马子’之类的大墙文化”等典型细节,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本末倒置的年代。
D. 赵芬死前对她丈夫说:“你怎么不早来呀?” 里面包含丰富的潜台词,但主要是对丈夫的责备与对生活的留恋。
E. 作者用口语化的语言,娴熟的叙事技巧,把一个本属普通的故事,演绎得风生水起,波澜迭生,引人一步步关心赵芬的命运。
(2)作品中的赵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如何走好人生之路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 E C(共5分,选E给3分,选C给2分,选D给1分。)
(2) (6分,每点2分)
玩世不恭:吊腿裤、横梁黑皮鞋、书包里装车链子;咬牙切齿地和妈妈说话。
暴戾蛮横:为一句话把小男孩肋骨打折;把一群男孩抽哭。
空虚脆弱:为维护“形象”,不惜采取一些不寻常手段,貌似强大的外表下是空虚、脆弱。
(3) (6分)
这与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有关。(2分)作品重点选取赵芬人生中几个有代表性的故事,不厌其烦地展示“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过程,不断增强视觉的冲击和记忆的强化,意在引发读者的反思和警惕。(2分)疯狂的时代是造成赵芬悲剧外因,赵芬的“改变”有时代的因素;小说表达了对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对正义的渴望与对真善美的追求。(2分)
(4) (8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有层次感,语言规范。
示 例:
路是人走出来的,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2分)小说结尾赵芬的哭,更多的是悔恨。她的死是她挥霍人生的代价,这启迪我们,人生要处处小心防微杜渐。(2分)时代不同,生存条件不同,也允许生活方式不同,但做人有一条底线,即不论何时何地,遵循社会规范和基本道德,这是立世之本。(2分)生活,可以玩笑,但不可“玩世”,否则,就会自酿苦酒;快意一时的后果,就是给一生留下不可挽回的遗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