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暮色孟子林》阅读答案

时间:2015-07-23
暮色孟子林
孙继泉
林子里静静的,是那种暮春午后特有的宁谧和安详。而且,在春日暖阳的烘烤下,林子里升腾着一股浓郁的柏香。林是孟子林,它铺展在鲁南邹城四基山下。此刻,我们已经在这片山林墓地上徘徊了许久,在这丛茂密的古柏下思索了许久。
我们是专程前来拜谒孟子的。享殿正中绘有孟子像,存有几通从林里迁过来的石碑,再也没有别的了。享殿后面就是孟子墓。这是一个状如小山的大土丘,墓的四周用一圈石墙兜住,墓顶上植满柏树,树下长满了茅草,几株苦菜开着黄色的或白色的花朵,还有一丛地黄,对生的紫色花苞像一只只小喇叭。
“孟子墓很晚才被查证。”管理所副所长马登科向我们介绍说:“孟子逝于公元前289年,后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没人知道孟子葬于何处。1300年后的北宋时期,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出知兖州府,他发誓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寻到孟子墓。他派人深入调查,多方了解,并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最后在四基山之阳找到了孟子墓。于是组织当地工匠铲除荆莽,砌石垒土,兴建堂宇,定期祭祀。”所以,孟子墓不同于皇陵、王陵和贵族陵墓,这儿没有那些珍贵的陪葬物品和出土文物,没有任何色彩炫目的图片资料,有的只是一抔黄土,几缕清风。
我们忽然动念攀登四基山,想站在山顶看一看孟子林,看一看孟子墓。山不高,一会儿就到达了山顶。从山顶上回望孟子林,林子像一方深绿色的毯子平铺在山坡上,看不到孟子墓,也看不到孟林中的惟一建筑享殿,它们全都隐进了这片黛绿中。
“孟子为何葬于这片山坡?”我的理解是,选择山坡,能够正面与太阳相对,在北半球,只有带坡度的地面才能在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与金色的阳光呈直角,才能得到太阳完完全全的照耀。
下山的路上,我仔细揣摩自己的“猜测”,越发觉得有了几分道理。孟子学成之后,率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他乘兴而去,却失望而归。孤独的孟子只有与日月相对,与上苍交流。
他说些什么呢?
他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些话,孟子说给谁听呢?他们是:齐威王、邹穆公、鲁平公、滕文公、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这些人不能说不聪明,然而,这些人间君王却听不进这些话语。那么,他们的覆亡就是早晚的事,是注定的事。
其实,这样的珠玑之言是结在大树顶梢的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是阳光雨露孕育的甘美浆果,由于它挂得高,人们看不到 它;由于它隐得深,飞鸟也找不着它。它就只有完好无损地交给太阳,交给苍天了。说完这些话,孟子一无挂碍地走了,因为他真正做到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来到山脚,已经是夕阳西下时分。阳光照着这片浓密的林子,似给每一株古柏都镶上了一层金箔,看去有说不出的和煦,说不出的温暖。几杆树影横在孟子墓上,如太阳的手指。树在风中晃动,影子在墓上游移,像一个白发老人将手按在爱子的头顶反复摩挲,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12.文章描写了孟子的墓有什么特点?联系全文,谈谈具体表现在哪里?(3分)
1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孤独的孟子只有与日月相对,与上苍交流。
(2)孟子一无挂碍地走了,因为他真正做到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14.在文章中,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孟子林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朴素。享殿除了有孟子像,再也没有别的了。孟子墓是一个大土丘,墓的四周用一圈石墙兜住。孟子墓没有图片资料,只有黄土和清风。站在山顶上看不到孟子墓,也看不到孟林中的惟一建筑享殿。
13、⑴孟子的思想是当时时代的精华,超出了一般人的智慧,所以不被大家理解。孟子只能和天地万物交流自己的思想。
⑵虽然孟子的思想不被大家接受,但是他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论被劝者是否听从只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14、第一问:作者采用衬托、对比、比喻的方法来写孟子林的。
第二问:(1)通过对孟子林所在的四基山的景色精心描写,衬托出孟子林的幽雅静谧、质朴无华。(2)通过对孟子林和其他王侯之墓的对比,表现了孟子墓的朴素。(3)通过对把孟子的言论比成果实、把孟子林种树木比成老人,表现了孟子的孤独和他与上苍的交流,抒发了作者对孟子的崇高敬意。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