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难过,妈妈》阅读答案
时间:2015-08-13
别难过,妈妈
【加拿大】莫·卡拉汉
下班时间就要到了,阿尔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老板卡尔先生。他上下打量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我想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他开始有些慌乱,但随即惊讶地说:“东西?……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么。”
“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卡尔先生冷冷地说。
阿尔弗雷多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
“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了。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送进监狱。”卡尔先生说着,向电话走去,脸上的笑容古怪极了。
阿尔弗雷多知道爸爸上夜班,但妈妈一定在家。他想象着待会儿的情景:妈妈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怒气冲冲,眼里噙着泪花;他想上前解释,可她一把推开了他。噢,那太难堪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盼着妈妈快来,好在卡尔先生叫警察之前把他接回去。
终于,有人敲门了,卡尔先生开了门。
“请进,您是希金斯太太吧?”他脸上毫无表情。
“我是希金斯太太,阿尔弗雷多的母亲。”希金斯太太大方地作着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和卡尔先生握手。
见此情景,卡尔先生一下子怔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她会那样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阿尔弗雷多遇到麻烦了,是吗?”她很从容地问。
“是的,太太。您儿子从我店里偷东西。不过都是些牙膏、口红之类的小玩意儿。”
“你干吗要干这种事?”她以略带伤感的口吻问儿子,并平静地看着他。
“我需要钱,妈妈。”
“钱?你要钱有什么用?跟坏孩子学坏吗?”
希金斯太太在阿尔弗雷多肩上轻轻拍了拍,就像她非常理解他那样,然后说:“要是你愿意听我一句话的话……”语气坚定,但忽然又停住了,她把头转到了一边,好像不该再往下说了。
“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卡尔先生?”希金斯太太转过身来,依然笑容可掬地望着卡尔先生。
“我?我本想叫警察,那才是我该做的。”
“我本来无权过问您如何处理这件事,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有时候给他点忠告比惩罚更有必要。”
在阿尔弗雷多眼里,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瞧,她笑得那么自然,神情那么和蔼可亲。
“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让我把他带回去,”她补充道,“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有头脑的没几个。”卡尔先生原以为希金斯太太会被吓得六神无主,一边流着泪,一边为她儿子求情,然而,事实却与此完全相反。她的沉着反倒使他自己感到很内疚。
“当然可以,”他说,“我不想太不近情理。告诉您儿子别再上这儿来了,至于今晚的事嘛……就让它过去吧。您看这样行吗,希金斯太太?”
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样。
走出杂货铺,希金斯太太迈着大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俩人都默默无话。过了一会儿,阿尔弗雷多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感谢上帝,结果是这样!”
“求你安静一会儿,别说话。阿尔弗雷多。”
到了家。希金斯太太脱了外套,看也不看儿子一眼。
“你不是好孩子,阿尔弗雷多,你为什么总是没完没了地闯祸呢?上帝饶恕他吧!你还傻愣着干什么?快睡去吧。今晚的事别告诉你爸爸。”说完她进了厨房。
“妈妈太伟大了!”阿尔弗雷多自言自语道。他觉得应该立即去对她说她有多么了不起。
他走向厨房,妈妈正在喝茶。但那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妈妈失魂落魄地坐在那儿,神态糟糕透了,根本不是杂货铺里那个沉着冷静的妈妈。她颤抖地端起茶杯,茶溅到了桌上;嘴唇紧张地抿着,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
阿尔弗雷多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一声也不吭。他突然有股想哭的冲动。从那双颤巍巍的手上,那一条条刻在她脸上的皱纹里,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今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卡尔先生知道阿尔弗雷多干偷盗的勾当已经很久了,但他并没有早一点提醒、阻止他,这种等待他人多行不义之后再给予严惩的做法是十分阴险卑鄙的。
B.希金斯太太不让阿尔弗雷多告诉爸爸发生的一切,可能是不想让阿尔弗雷多的爸爸因儿子不断闯祸而痛苦。
C.阿尔弗雷多是小说中具有线索作用的人物,小说的情节是由他的偷窃行为引起的,卡尔先生和妈妈的言行也是通过他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的。
D.小说结尾通过对母亲喝茶的情景和阿尔弗雷多心理活动的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唯有母亲心如刀绞般的疼痛,才能唤醒误入迷途的孩子这一主题。
E.富有变化美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不同场景之下人物的心理、言行皆有不同,而小说的主题也就蕴含在这前后的比照中,耐人寻味。
(2)简要概括卡尔先生见到希金斯太太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主要作用。
(3)小说中的希金斯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小说题目是“别难过,妈妈”,也有版本将其译为“另一个妈妈”,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2)卡尔先生见到希金斯太太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冷漠、惊讶、愧疚(内疚)、钦佩(敬重)。
主要作用:①通过卡尔先生前后心理的对比,衬托希金斯太太的从容冷静;②突出小说主题,通过卡尔先生态度的变化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3)①遇事沉着冷静,大方从容。得知阿尔弗雷多闯祸后,没有被吓得六神无主,流泪求情,而是大方地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与卡尔先生握手、交谈。②保护孩子的尊严,教育孩子有方。在阿尔弗雷多闯祸后,不是怒气冲冲地当着卡尔先生的面训斥他,而是平静地询问,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给恐惧中的孩子以安慰,维护孩子的自尊。③敢于担当,坚强。为闯祸的儿子解围,独自承担伤感和恐惧。
(4)观点一:“别难过,妈妈”更合适。
理由:①“别难过,妈妈”,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突出了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力、感召力,既表达了阿尔弗雷多看到妈妈紧张、失魂落魄的样子后愧疚、痛苦、悔恨的心理,又传达出更为丰富的言外之意:“妈妈”的伟大之举,让“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了做人的责任,真正地长大了。②小说情节是以“阿尔弗雷多”为主体来展开的,而“别难过,妈妈”是阿尔弗雷多的心里话,以此为题目正与这种情节保持一致。③以“别难过,妈妈”为题目,在结构上与结尾“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相呼应,浑然一体,体现了小说结构的完整性。
观点二:“另一个妈妈”更合适。
理由:①从情节上说,小说主要写了“我”眼中“两个妈妈”的形象,用“另一个妈妈”为题目,突出了“我”对妈妈言行的意外,使妈妈这一形象更丰满。②从主题上看,小说意在表现“妈妈”的伟大。妈妈来到之前“我”对妈妈的想象与妈妈到来时“我”看到的妈妈形象相对比,妈妈的“从容冷静”与“失魂落魄”相对比,意在告诉人们:母亲虽然柔弱,却能在孩子闯祸时,勇敢地担当起所有的责任,坚强地面对所有未知的恐惧,无私地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使其长大成人。这就是一个平凡母亲的伟大。③从结构上看,与“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今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相照应,突出“我”对妈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 A.对卡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有误;B.对不让阿尔弗雷多告诉爸爸发生的一切的原因推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可能还有别的原因;D.对小说的主题理解不当。
【加拿大】莫·卡拉汉
下班时间就要到了,阿尔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老板卡尔先生。他上下打量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我想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他开始有些慌乱,但随即惊讶地说:“东西?……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么。”
“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卡尔先生冷冷地说。
阿尔弗雷多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
“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了。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送进监狱。”卡尔先生说着,向电话走去,脸上的笑容古怪极了。
阿尔弗雷多知道爸爸上夜班,但妈妈一定在家。他想象着待会儿的情景:妈妈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怒气冲冲,眼里噙着泪花;他想上前解释,可她一把推开了他。噢,那太难堪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盼着妈妈快来,好在卡尔先生叫警察之前把他接回去。
终于,有人敲门了,卡尔先生开了门。
“请进,您是希金斯太太吧?”他脸上毫无表情。
“我是希金斯太太,阿尔弗雷多的母亲。”希金斯太太大方地作着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和卡尔先生握手。
见此情景,卡尔先生一下子怔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她会那样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阿尔弗雷多遇到麻烦了,是吗?”她很从容地问。
“是的,太太。您儿子从我店里偷东西。不过都是些牙膏、口红之类的小玩意儿。”
“你干吗要干这种事?”她以略带伤感的口吻问儿子,并平静地看着他。
“我需要钱,妈妈。”
“钱?你要钱有什么用?跟坏孩子学坏吗?”
希金斯太太在阿尔弗雷多肩上轻轻拍了拍,就像她非常理解他那样,然后说:“要是你愿意听我一句话的话……”语气坚定,但忽然又停住了,她把头转到了一边,好像不该再往下说了。
“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卡尔先生?”希金斯太太转过身来,依然笑容可掬地望着卡尔先生。
“我?我本想叫警察,那才是我该做的。”
“我本来无权过问您如何处理这件事,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有时候给他点忠告比惩罚更有必要。”
在阿尔弗雷多眼里,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瞧,她笑得那么自然,神情那么和蔼可亲。
“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让我把他带回去,”她补充道,“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有头脑的没几个。”卡尔先生原以为希金斯太太会被吓得六神无主,一边流着泪,一边为她儿子求情,然而,事实却与此完全相反。她的沉着反倒使他自己感到很内疚。
“当然可以,”他说,“我不想太不近情理。告诉您儿子别再上这儿来了,至于今晚的事嘛……就让它过去吧。您看这样行吗,希金斯太太?”
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样。
走出杂货铺,希金斯太太迈着大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俩人都默默无话。过了一会儿,阿尔弗雷多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感谢上帝,结果是这样!”
“求你安静一会儿,别说话。阿尔弗雷多。”
到了家。希金斯太太脱了外套,看也不看儿子一眼。
“你不是好孩子,阿尔弗雷多,你为什么总是没完没了地闯祸呢?上帝饶恕他吧!你还傻愣着干什么?快睡去吧。今晚的事别告诉你爸爸。”说完她进了厨房。
“妈妈太伟大了!”阿尔弗雷多自言自语道。他觉得应该立即去对她说她有多么了不起。
他走向厨房,妈妈正在喝茶。但那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妈妈失魂落魄地坐在那儿,神态糟糕透了,根本不是杂货铺里那个沉着冷静的妈妈。她颤抖地端起茶杯,茶溅到了桌上;嘴唇紧张地抿着,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
阿尔弗雷多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一声也不吭。他突然有股想哭的冲动。从那双颤巍巍的手上,那一条条刻在她脸上的皱纹里,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今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卡尔先生知道阿尔弗雷多干偷盗的勾当已经很久了,但他并没有早一点提醒、阻止他,这种等待他人多行不义之后再给予严惩的做法是十分阴险卑鄙的。
B.希金斯太太不让阿尔弗雷多告诉爸爸发生的一切,可能是不想让阿尔弗雷多的爸爸因儿子不断闯祸而痛苦。
C.阿尔弗雷多是小说中具有线索作用的人物,小说的情节是由他的偷窃行为引起的,卡尔先生和妈妈的言行也是通过他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的。
D.小说结尾通过对母亲喝茶的情景和阿尔弗雷多心理活动的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唯有母亲心如刀绞般的疼痛,才能唤醒误入迷途的孩子这一主题。
E.富有变化美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不同场景之下人物的心理、言行皆有不同,而小说的主题也就蕴含在这前后的比照中,耐人寻味。
(2)简要概括卡尔先生见到希金斯太太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主要作用。
(3)小说中的希金斯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小说题目是“别难过,妈妈”,也有版本将其译为“另一个妈妈”,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2)卡尔先生见到希金斯太太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冷漠、惊讶、愧疚(内疚)、钦佩(敬重)。
主要作用:①通过卡尔先生前后心理的对比,衬托希金斯太太的从容冷静;②突出小说主题,通过卡尔先生态度的变化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3)①遇事沉着冷静,大方从容。得知阿尔弗雷多闯祸后,没有被吓得六神无主,流泪求情,而是大方地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与卡尔先生握手、交谈。②保护孩子的尊严,教育孩子有方。在阿尔弗雷多闯祸后,不是怒气冲冲地当着卡尔先生的面训斥他,而是平静地询问,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给恐惧中的孩子以安慰,维护孩子的自尊。③敢于担当,坚强。为闯祸的儿子解围,独自承担伤感和恐惧。
(4)观点一:“别难过,妈妈”更合适。
理由:①“别难过,妈妈”,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突出了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力、感召力,既表达了阿尔弗雷多看到妈妈紧张、失魂落魄的样子后愧疚、痛苦、悔恨的心理,又传达出更为丰富的言外之意:“妈妈”的伟大之举,让“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了做人的责任,真正地长大了。②小说情节是以“阿尔弗雷多”为主体来展开的,而“别难过,妈妈”是阿尔弗雷多的心里话,以此为题目正与这种情节保持一致。③以“别难过,妈妈”为题目,在结构上与结尾“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相呼应,浑然一体,体现了小说结构的完整性。
观点二:“另一个妈妈”更合适。
理由:①从情节上说,小说主要写了“我”眼中“两个妈妈”的形象,用“另一个妈妈”为题目,突出了“我”对妈妈言行的意外,使妈妈这一形象更丰满。②从主题上看,小说意在表现“妈妈”的伟大。妈妈来到之前“我”对妈妈的想象与妈妈到来时“我”看到的妈妈形象相对比,妈妈的“从容冷静”与“失魂落魄”相对比,意在告诉人们:母亲虽然柔弱,却能在孩子闯祸时,勇敢地担当起所有的责任,坚强地面对所有未知的恐惧,无私地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使其长大成人。这就是一个平凡母亲的伟大。③从结构上看,与“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今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相照应,突出“我”对妈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 A.对卡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有误;B.对不让阿尔弗雷多告诉爸爸发生的一切的原因推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可能还有别的原因;D.对小说的主题理解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