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一壶月光下酒》阅读答案
时间:2015-09-09
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
①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② 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③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④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⑤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
⑥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和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⑦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⑧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⑨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⑩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11)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⒓)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看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从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
(⒔)《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是菩萨为总经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粘黏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说:“观诸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敌死,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无能为也。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⒕)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7.简析写第①、②段的用意及表达效果。(3分)
8.用文中的实例解释第⑤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2分)
抽象的事物:
实体的事物:
9.说说第⑩段画线句中“喝”与“读”的关系。(4分)
10.比较第⑦段与第(13)段在表达方法及效果上的不同。(4分 )
11.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喝酒要有些“情趣”,要讲究点“意境”。
B.所谓“无物不可下酒”,是指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能成为下酒菜。[来源:学科网ZXXK]
C.饮酒有下乘、中乘、上乘的喝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D.“格调”与“风趣”的区别在于饮酒者境界的高下不同,是有无“性灵”所致。
12.“温一壶月光下酒”颇有情趣,联系全文,请从意境(主旨)和写法两个方面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7.(3分)把桂花香装在空瓶里,把初恋的温馨装在琉璃盒子里,把美好的易逝的东西保存下以后品尝。(1分)以此导入正题,为全文定下情感基调。(1分)开篇不俗,充满诗意,引人入胜。(1分)
8.(2分) 抽象的事物:如“初恋的温馨” 、桂花的香气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实体的事物:如花生米、豆腐干 、“杯盘狼藉”等具体可感的东西。
9.(4分)“诗词也可以下酒”,但喝什么酒宜读什么诗词是有讲究的。(1分)李清照、柳永属“婉约”,适宜喝淡酒、甜酒;(1分)苏东坡属“豪放”,当然适宜喝烈酒。(1分)这种搭配,相得益彰,相映成趣。(1分)
10.(4分)第⑦段分别说明了一年四季“上乘的喝法”,用概述的方法;从面上着眼,选物典型,句式整齐,表现力强。第(13)段讲述了“天女散花”的故事,突出“性灵”、“境界”;从点上着眼,使用散句,耐人寻味。(得分点:概述--讲述;面上着眼--点上着眼;句式整齐--使用散句;表现力强--耐人寻味。每点1分)
11.(2分)B
12.(6分)本文的题目新颖别致,颇有诗意。(1分)“饮酒”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情景,但“温一壶月光下酒”就显得非同寻常了。(1分)作品强调的是一种“上乘”的喝法,借此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活法”与追求——脱俗、“性灵”、“境界”。(1分)文中引经据典、诗词歌赋,自然洒脱;(1分)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1分)读罢如饮甘醴,满口生香,回味无穷。(1分)
林清玄
①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② 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③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④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⑤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
⑥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和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⑦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⑧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⑨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⑩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11)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⒓)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看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从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
(⒔)《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是菩萨为总经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粘黏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说:“观诸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敌死,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无能为也。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⒕)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7.简析写第①、②段的用意及表达效果。(3分)
8.用文中的实例解释第⑤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2分)
抽象的事物:
实体的事物:
9.说说第⑩段画线句中“喝”与“读”的关系。(4分)
10.比较第⑦段与第(13)段在表达方法及效果上的不同。(4分 )
11.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喝酒要有些“情趣”,要讲究点“意境”。
B.所谓“无物不可下酒”,是指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能成为下酒菜。[来源:学科网ZXXK]
C.饮酒有下乘、中乘、上乘的喝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D.“格调”与“风趣”的区别在于饮酒者境界的高下不同,是有无“性灵”所致。
12.“温一壶月光下酒”颇有情趣,联系全文,请从意境(主旨)和写法两个方面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7.(3分)把桂花香装在空瓶里,把初恋的温馨装在琉璃盒子里,把美好的易逝的东西保存下以后品尝。(1分)以此导入正题,为全文定下情感基调。(1分)开篇不俗,充满诗意,引人入胜。(1分)
8.(2分) 抽象的事物:如“初恋的温馨” 、桂花的香气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实体的事物:如花生米、豆腐干 、“杯盘狼藉”等具体可感的东西。
9.(4分)“诗词也可以下酒”,但喝什么酒宜读什么诗词是有讲究的。(1分)李清照、柳永属“婉约”,适宜喝淡酒、甜酒;(1分)苏东坡属“豪放”,当然适宜喝烈酒。(1分)这种搭配,相得益彰,相映成趣。(1分)
10.(4分)第⑦段分别说明了一年四季“上乘的喝法”,用概述的方法;从面上着眼,选物典型,句式整齐,表现力强。第(13)段讲述了“天女散花”的故事,突出“性灵”、“境界”;从点上着眼,使用散句,耐人寻味。(得分点:概述--讲述;面上着眼--点上着眼;句式整齐--使用散句;表现力强--耐人寻味。每点1分)
11.(2分)B
12.(6分)本文的题目新颖别致,颇有诗意。(1分)“饮酒”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情景,但“温一壶月光下酒”就显得非同寻常了。(1分)作品强调的是一种“上乘”的喝法,借此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活法”与追求——脱俗、“性灵”、“境界”。(1分)文中引经据典、诗词歌赋,自然洒脱;(1分)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1分)读罢如饮甘醴,满口生香,回味无穷。(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