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红深碧挂长竿》阅读答案
时间:2015-10-11
淡红深碧挂长竿
车前子
什么地方没有缸?石门的缸让我有印象。以致我觉得石门就是一只缸,石门的丰子恺故居也是一只缸。丰子恺故居这一只缸里,我第一次去,装满黄酒,“杯盘草草供笑语,灯火昏昏话平生”,这两句诗如果没记错,是王安石写给妹妹的绝妙好词;第二次去,相隔不到五六年,故居对面青山绿更多,我却觉得这只缸里装满掺了水的黄酒,味道不对了。
笫—次去,那天黄昏,我从丰子恺故居出来,黑漆漆的门发出摇橹一般声响,在我身后摇上。石门像码头的话,码头上没几个人,形体黯淡且痩。抽烟的;咳嗽的;一边抽烟一边咳嗽的;帽子下警觉的神色;老头;老头。我在石门镇上瞎转,走进供销社,瓶子里装着红红绿绿的硬块,我知道这是糖。肥皂。套鞋。柜台里还有连坏画,是营业员自己的读物。
第一次去丰子恺故居,许多房间都没开放。我觉得好,有想象。想象丰子恺在这间房里喝酒,在那间房里读书,或者干一点不可以给我们看见的事。这多好。后来再去,修葺一新,房间全都打开了,成了展览馆:到处挂着复制品。
有一件事很有意思,是丰子恺代孙子或者孙女“捉刀”,画了一个红小兵在听半导体收音机,图画老师在上面打了个分:“良”。想象丰子恺的孙子孙女回家,缠着爷爷不放,说画画作弊,让你代笔了,结果还是没得到“优”。早知道自己画了,也不用老忐忑不安的,怕被图画老师发现。于是他们上前,啪,啪,啪,揪下丰子恺三根胡须——为什么是三根?他们要去玩三毛流浪记。一个丰子恺,一个画《三毛流浪记》的张乐平,中国这两个艺术家,对孩子是真有体会的。
丰子恺故居外有一块空地,临河地方萧散,连野草也懒得从泥地爬出。这是一块泥地,颜色较深,一直潮湿没干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它的尺寸大概有我读过的小学的操场那么大小。在这个“操场”上,却只有三只缸。一只缸独自站立,在那里练习立正;两只缸套在一起,在那里练习叠罗汉。
这三只缸是何用途,打听颇费周折。问了几个经过我身边的当地人,他们瞧瞧我,咕哝一句,立定两脚,陪我一起看。有个人还走上前去,敲敲一只缸,回过身来瞧瞧我,再敲敲另一只缸,最后回到我身边,继续陪我看。
其实我在打听这三只缸用途的时候,已经认定它们是染缸。即使它们本来是米缸、酒缸、水缸,或者是从陕北长途跋涉而来的酸菜缸,我还是认定它们是染缸。从书本上看来,丰子恺家是开染坊店的。放在民国二三流小说里,他就是一个怀着理想去日本求学的染坊店小开:梳着分头,抹着发油,戴着金丝边眼挽,一身缩水西装,皮鞋却怎么也穿不惯,常常穿的还是黑布鞋。我头脑里真想象不出当初丰子恺东渡日本之际的形象,丰子恺在我的生活里,是没有少年,也没有青年的。他是从中年开始的,渐渐须发皆白。
范成大有句诗“淡红深碧挂长竿”,说的是染布的小贩沿街叫卖的情景。这句诗用来说染坊店也是传神的:染过的布有淡红的有深碧的,都挂在长竿上晒着,在太阳里闪着特别的光。这句诗用来说丰子恺的绘画也是贴切的,丰子恺画中的色彩极其鲜艳,他是在染坊店玩大长大的,淡红深碧,耳濡目染。
夕阳独红,大家普蓝。淡红深碧挂长竿,底下坐着个丰子恺。
三只缸,排成队,在石门镇上跑起来,咕咙咚,掉下水,呼噜呼噜沉没了。
(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好花好天》,有删改)
12.作者两次去丰子恺故居,第一次感觉故居“缸”里“装满黄酒”,第二次却感觉“缸”里“装满掺了水的黄酒”,作者为何有这样不同的感受?(4分)
13.第四段(“有一件事……是真有体会的”)写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14.文中先后两次引用宋人的诗句,有什么作用?(6分)
15.文章开头说“石门的丰子恺故居也是一只缸”,结合全文内容探究这句话的深刻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2、第一次去,故居本真模样,原汁原味,给人丰富的想象。第二次去,故居修葺一新,未能保持原有风貌。(每层2分)
13、虚写和实写结合,实写事件本身和画面内容,虚写想象中孙子孙女回家后的情形;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小孩子的语言、动作,侧面表现丰子恺的慈祥仁厚;叙议结合,以记叙和形象的描写为主,铺以简洁的感慨议论。(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4、引用王诗突出丰子恺故居普通寻常,让人感到亲切,并巧妙暗示了参观的时间;引用范诗,点出了染坊店的特色,增加了生活气息,交代了丰子恺绘画色鲜艳的渊源;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加浓了诗意氛围。(每点2分)
15、丰子恺家是开染坊店的,染缸染出好布,故土故居”染“出丰子恺;故居如缸,淡红深碧,丰子恺耳濡目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缸”是丰子恺的成长环境,故居熏染了他的做人品格;丰子恺从故居走出,无论他到哪里,都会带着故乡的色彩和文化印痕。(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车前子
什么地方没有缸?石门的缸让我有印象。以致我觉得石门就是一只缸,石门的丰子恺故居也是一只缸。丰子恺故居这一只缸里,我第一次去,装满黄酒,“杯盘草草供笑语,灯火昏昏话平生”,这两句诗如果没记错,是王安石写给妹妹的绝妙好词;第二次去,相隔不到五六年,故居对面青山绿更多,我却觉得这只缸里装满掺了水的黄酒,味道不对了。
笫—次去,那天黄昏,我从丰子恺故居出来,黑漆漆的门发出摇橹一般声响,在我身后摇上。石门像码头的话,码头上没几个人,形体黯淡且痩。抽烟的;咳嗽的;一边抽烟一边咳嗽的;帽子下警觉的神色;老头;老头。我在石门镇上瞎转,走进供销社,瓶子里装着红红绿绿的硬块,我知道这是糖。肥皂。套鞋。柜台里还有连坏画,是营业员自己的读物。
第一次去丰子恺故居,许多房间都没开放。我觉得好,有想象。想象丰子恺在这间房里喝酒,在那间房里读书,或者干一点不可以给我们看见的事。这多好。后来再去,修葺一新,房间全都打开了,成了展览馆:到处挂着复制品。
有一件事很有意思,是丰子恺代孙子或者孙女“捉刀”,画了一个红小兵在听半导体收音机,图画老师在上面打了个分:“良”。想象丰子恺的孙子孙女回家,缠着爷爷不放,说画画作弊,让你代笔了,结果还是没得到“优”。早知道自己画了,也不用老忐忑不安的,怕被图画老师发现。于是他们上前,啪,啪,啪,揪下丰子恺三根胡须——为什么是三根?他们要去玩三毛流浪记。一个丰子恺,一个画《三毛流浪记》的张乐平,中国这两个艺术家,对孩子是真有体会的。
丰子恺故居外有一块空地,临河地方萧散,连野草也懒得从泥地爬出。这是一块泥地,颜色较深,一直潮湿没干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它的尺寸大概有我读过的小学的操场那么大小。在这个“操场”上,却只有三只缸。一只缸独自站立,在那里练习立正;两只缸套在一起,在那里练习叠罗汉。
这三只缸是何用途,打听颇费周折。问了几个经过我身边的当地人,他们瞧瞧我,咕哝一句,立定两脚,陪我一起看。有个人还走上前去,敲敲一只缸,回过身来瞧瞧我,再敲敲另一只缸,最后回到我身边,继续陪我看。
其实我在打听这三只缸用途的时候,已经认定它们是染缸。即使它们本来是米缸、酒缸、水缸,或者是从陕北长途跋涉而来的酸菜缸,我还是认定它们是染缸。从书本上看来,丰子恺家是开染坊店的。放在民国二三流小说里,他就是一个怀着理想去日本求学的染坊店小开:梳着分头,抹着发油,戴着金丝边眼挽,一身缩水西装,皮鞋却怎么也穿不惯,常常穿的还是黑布鞋。我头脑里真想象不出当初丰子恺东渡日本之际的形象,丰子恺在我的生活里,是没有少年,也没有青年的。他是从中年开始的,渐渐须发皆白。
范成大有句诗“淡红深碧挂长竿”,说的是染布的小贩沿街叫卖的情景。这句诗用来说染坊店也是传神的:染过的布有淡红的有深碧的,都挂在长竿上晒着,在太阳里闪着特别的光。这句诗用来说丰子恺的绘画也是贴切的,丰子恺画中的色彩极其鲜艳,他是在染坊店玩大长大的,淡红深碧,耳濡目染。
夕阳独红,大家普蓝。淡红深碧挂长竿,底下坐着个丰子恺。
三只缸,排成队,在石门镇上跑起来,咕咙咚,掉下水,呼噜呼噜沉没了。
12.作者两次去丰子恺故居,第一次感觉故居“缸”里“装满黄酒”,第二次却感觉“缸”里“装满掺了水的黄酒”,作者为何有这样不同的感受?(4分)
13.第四段(“有一件事……是真有体会的”)写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14.文中先后两次引用宋人的诗句,有什么作用?(6分)
15.文章开头说“石门的丰子恺故居也是一只缸”,结合全文内容探究这句话的深刻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2、第一次去,故居本真模样,原汁原味,给人丰富的想象。第二次去,故居修葺一新,未能保持原有风貌。(每层2分)
13、虚写和实写结合,实写事件本身和画面内容,虚写想象中孙子孙女回家后的情形;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小孩子的语言、动作,侧面表现丰子恺的慈祥仁厚;叙议结合,以记叙和形象的描写为主,铺以简洁的感慨议论。(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4、引用王诗突出丰子恺故居普通寻常,让人感到亲切,并巧妙暗示了参观的时间;引用范诗,点出了染坊店的特色,增加了生活气息,交代了丰子恺绘画色鲜艳的渊源;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加浓了诗意氛围。(每点2分)
15、丰子恺家是开染坊店的,染缸染出好布,故土故居”染“出丰子恺;故居如缸,淡红深碧,丰子恺耳濡目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缸”是丰子恺的成长环境,故居熏染了他的做人品格;丰子恺从故居走出,无论他到哪里,都会带着故乡的色彩和文化印痕。(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