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甘把金针度与人》阅读答案

时间:2015-11-12
甘把金针度与人
    抗战前,学术界喜欢把有名望、地位高的教授称为“老板”,当时北平学术圈内有三个人被称为老板,一个是胡适,一个是傅斯年,还有一个就是顾颉刚。
    与胡适和傅斯年相比,顾颉刚可以说是一个不谙世事的纯粹的学者。他认为:“一个学者决不应当处处都以传统的是非为是非,做学问是不好专看人们的面色的。…‘对待书籍亦要留心:千万不要上古人的当,被作者瞒过;须要自己放出眼光来,敢想,敢疑。”受家学影响,顾颉刚读书一向多而杂,但他读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在书上加批注,井每每把读书时的见解疑问等等心得写成读书笔记,他的许多文章都是根据读书笔记加工而成的。但他的研究和思考并不因为文章的发表而终止,常常是有了新的发现后不断修改、完善,有时甚至完全推翻重来。
    他在《读书杂志》上发表致钱玄同的长信后,胡适反驳他,他十分高兴,来函照登,并在致胡适的信中说:“我最喜欢有人驳我,因为驳了我才可逼得我一层层地剥进,有更坚强的理由可得。”他并不因为自己的成功而自满,反而时时反恩自己的研究。1927年1月,他在致傅斯年的信中说:“我所发表的文字,都是没有论定的,有许多自己承认是臆想。”这等胸襟,没凡人能有。
    厩颉刚平时虽不苟言笑,却也并不摆架子,对学生就像对待朋友,完全是平等交流,从不以名压人。1930年谭其骧进燕大历史系读研究生,选读顾颉刚的《尚书研究》,顾认为《尚书》的写作年代应是在汉武帝之后。谭却认为十三部不是西汉,而是东汉的制度,便给顾写了一封信提出异议。顾第二天使回了信,对他的一些观点表示赞成,对另一些观点则表示反对。
    顾颉刚上课从不把自己的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他考试也与众不同,他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学会找资料,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思考,并鼓励他们创新。考试时通常采用开卷的方式,让学生把试卷带回去做,但不许抄他的观点,凡抄袭他观点的试巷分数都极低,凡是提出自己见解的,即使是与他唱反调,只要能自圆其说,往往能得高分。
    有的课选修的人少,他就让学生到自己家中来上课,目的是充分利用家中的图书资料。在北京时,他家里有五间大屋都摆-书,最多时有五六万册,他全部对学生开放。顾颉刚不仅把自己的资料对学生公开,治学方法也毫不保留。在广州中大时,他就一直利用办刊物出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奖掖扶持,“他们没有研究的题目我就替他们想,他们找不到材料我就替他们找,他们作的文章词不迭意我就替他们改。”因此培养了一批学人。
    1929年顾颉刚回苏州养病时,偶然读到钱穆的《先奏诸子系年》书稿,大为欣赏,随后即推荐钱穆到燕大,并请他为《燕京学报》撰文。不久,钱穆就撰写了一篇名为《刘向哉父子年谱》的文章,该文章在伪造经书问题上完全与康有为唱反调。虽然顾颉刚是康有为的拥护者,但他接到钱穆的文稿后却毫不以为忤,还为文章改了更合适的名字。
    成名给顾颉刚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也给他造成了负担。过多的社会活动对他后来的治学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他很难像以前一样潜心研究,为此他感到非常痛苦。1948年,他被推选为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同年10月,该院召开首届院士大会,邀请他参加。对学者而言,这是一个极大的荣誉,也是许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事,但他却拒绝出席,理由是“所欲有大于此者”。
(摘编自《人物》)
  相关链接
     ①一次,顾颉刚在重庆乘木筏子摆渡,只听船夫大喊一声:“大梁子到了!”顾颉刚立刻联想到,这就是《书·禹贡》里九州的“粱州”,跟着,他去考证,果然是这样。(王槐堂《朝闻道·顾颉刚》)
    ②予生封建家庭,二岁即识字,五岁即诵经,以长者期望之殷切,脑力摧残过剧,七八岁即已陷于神经衰弱之苦况,读时虽了了,掩卷旋茫然。所以尚能从事于考索之业者,只缘个人习性乐于遇事注意,而此腕又不厌烦,一登于册,随手可稽,予盖以抄写代其记忆者也。(顾颉剐《(史林杂识)小引》)
    ③《古史辨》,1926至1941年间编辑出版的研究、考辨中国古代史的论文集,共七巨册。是顾颉刚等“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该书体现了20 年代初在中国史学界崛起的“古史辨派”的疑古辨伪的精神,展示了“古史辨派”用中西结合的“历史演进的方法”,在古史研究中做出的成绩,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一部有影响的著作。(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顾颉刚虽然与胡适和傅斯年同被称为“老板”,但他是一位超脱出世的纯粹的学者,而胡适和傅斯年则是积极人世的教授。
  B在顾颉刚早年时,家里长辈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让他读书识字起步太早,使他脑力受到严重摧残,但这对他的人生并没有影响。
  C顾颉刚读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喜欢抄写,用这种方式代替记忆;二是喜欢在书上加批注,后来对此进行加工,写出了不少文章。
  D顾颉刚包容不同的学术观点,坦承自己所发表的文字有许多是臆想,不是定论,爱惜推荐钱穆这样的人才,表现出开阔的胸襟。
  E顾颉刚拒绝出席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大会,理由是“所欲有大于此者”,他所说的大于此的所欲应该是指搞学术研究和培养学人。
(2)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顾颉刚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顾颉刚治学有哪些方法?分别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回答。(8分)

参考答案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