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载道:由道生书以书正道》阅读答案
时间:2015-11-20
书法载道:由道生书以书正道
书法,并不是简单意义上把汉字写好,而是将“道”——也就是天道和自然之道落实到我们的书写里,这样的书写才能够称之为“书法”。真正的书法必须是载道的。所谓“天道”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具体该如何落实到我们的书写里边呢,有两个“进入”,或者说有两个途径。第一个进入是“由道生书”,第二个进入是“以书正道”。前者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后者是一个渐修的过程,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两者如果把道给缺失了,就很难称之为真正的书法。
什么是由道生书呢,简单地说就是道生出书法,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东汉书法家蔡邕《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可知书法是从自然之道萌生出来的,这个自然之道体现在阴阳方面,阴阳再生出形势。一个汉字写得好不好,从纯粹的技术层面看,就是这个字的黑与白之间的关系,黑的是笔划,白的是空白,例如“于”,上面的两横很长,叫形,两横下边有大片空白,称之为势,书法的形势就是黑与白的关系。
书写是处于一个自然的状态。苏东坡说:“手必至于忘笔而后能书”,手在写字时忘掉了手中的毛笔,这时候的书法才是真正的书法。比如王羲之写《兰亭集序》,书写时更多想的是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表达文章,而不是关注书写本身,这样才能保证书写的顺畅。但是我们现在却把这种自然之道忘记了,在书写过程中不断地被教导着如何加入这样那样的动作,完全把书写技术化,违背了自然之理。“书法”既是一个动词,表示如何书写,也是一个名词,指书写出的形态,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书法作品,如果只关注字本身而忽略了这个字是如何来的,这样的书法至少损失了半壁江山。在书法中,线条的形状和里边的空白,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我们的手能够秉持阴阳自然之态,自然、阴阳、然后生出来形势,物化在纸面上,它就形成了一个书法作品。
第二个进入叫由书正道,指由书法作品来论证道的存在,在佛教里边是属于渐修的模式,这个模式在书法里主要体现为临摹字帖。首先要肯定,学书法一定得临摹字帖,但反对在没有掌握笔法的情况下临摹。临摹练的是什么?是对于书法的感受、感知能力,还有你手的控笔能力,一旦这个能力达到以后,迅速要走向第二步,还原它的动态书写过程,把毛笔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也要把手的先天运动性能发挥出来,这两者如果能够合二为一,再去临摹字帖就会事半功倍。
练字时还需要用心去感受。古人讲“心体同然”,我们的心和身体是合二为一的,这样的一种运动才叫做艺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歌之咏之;歌咏之不足,舞之蹈之。在书法中就是说,当我们的心被感动了想要“舞之蹈之”,这些动作物化在纸面上就是书法,这样的运动,在孟子讲来就是“不学而能者,谓之良能”。书法就是典型的良能,是手最自然的运动,构成汉字笔划的横竖撇捺这几种运动状态,都是我们的手天生会的运动方式。手的运动是本能的,和毛笔的性能结合起来,就书写出了汉字。这个时候你再去临摹,只要看到字帖中线条的粗细,就知道是毛笔的起伏,是毛笔弹性、健性的发挥;只要看到笔划之间的线条流动,就可以判断出手该怎么运动。
在这个基础之上要由一个动态的书写方式上升到形而上的道的层面,要体悟天地万物之道,体悟自然之道,怎样体悟?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书者,如也”,如什么他没有讲,留给后世一个括号,于是汉代以后的书法家,不断往括号中填写他们认为的内容:说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坠云,书如飞鸟出林……自然界美好的事物都与毛笔相通,我们从一个书写的人走向一个能够体察天地大道的大仁,在天地之间有了开阔的胸襟和思想,在书写中也获得了自由。这才是书法的根本目的,使你变成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感觉到生活的幸福和精神的自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书法必须是载道的。书法,就是将“道”——天道和自然之道落实到我们的书写里,具体有“由道生书”和“以书正道”两个“进入”或途径。
B.“书法”既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它建立在我们的手能够秉持阴阳自然之态,自然、阴阳、然后生出来形势,物化在纸面上,就形成了书法作品。
C.书法就是当我们的心被感动时,言之不足,歌咏之不足,想要“舞之蹈之”,达到“心体同然”,心和身体合二为一,这些动作物化在纸面上形成的艺术。
D.书法的根本目的是使我们从书写的人走向能够体察天地大道的大仁,有开阔胸襟和思想,在书写中获得自由,变成完整健全的人,感觉生活幸福和精神自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道生书,简单地说就是道生出书法,是指书法从自然之道萌生出来,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它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B.书写,不能技术化,不要过于关注书写本身,要忘掉手中的毛笔,要处于一个自然的状态,要保证顺畅,不能违背自然之理。
C.由书正道,指由书法作品来论证道的存在,就是说学书法要临摹字帖,练书法的感受、感知能力,及手的控笔能力,属于佛教渐修模式。
D.在书法的书写过程中,先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与手的先天运动性能,进而上升到形而上的道的层面,体悟天地万物之道,体悟自然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书法家蔡邕认为自然之道体现在阴阳方面,阴阳再生出形势。形势,对于一个汉字来说,就是这个字的笔划与空白的关系。
B.在书写汉字时如果更多想的是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表达文章,就能写出真正的书法,这就是苏轼所说的“手必至于忘笔而后能书”。
C.书法就是孟子所说的一种“良能’,是手最自然的运动。汉字就是手本能地运动汉字笔画的几种状态,和毛笔的性能结合,写出来的。
D.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没有具体解释“书”的内容,汉代以后的书法家,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理解,丰富了书法的内容。
参考答案
1.B(偷换概念,或说张冠李戴。文中第三段说“在书法中,线条的形状和里边的空白,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我们的手能够秉持阴阳自然之态”,而B项中说“‘书法’既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它建立在我们的手能够秉持阴阳自然之态”一句里面,“它”是指“书法”,这样就把“线条的形状和里边的空白,两者之间的关系”偷换为“书法”了。)
2.C(C项“就是说……”的相关内容,扩大了“由书正道”的内涵,把修习的模式纳入了内涵中。)
3.B(B项说法绝对。“就能够写出”把前后的条件关系充要化,绝对化。)
书法,并不是简单意义上把汉字写好,而是将“道”——也就是天道和自然之道落实到我们的书写里,这样的书写才能够称之为“书法”。真正的书法必须是载道的。所谓“天道”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具体该如何落实到我们的书写里边呢,有两个“进入”,或者说有两个途径。第一个进入是“由道生书”,第二个进入是“以书正道”。前者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后者是一个渐修的过程,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两者如果把道给缺失了,就很难称之为真正的书法。
什么是由道生书呢,简单地说就是道生出书法,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东汉书法家蔡邕《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可知书法是从自然之道萌生出来的,这个自然之道体现在阴阳方面,阴阳再生出形势。一个汉字写得好不好,从纯粹的技术层面看,就是这个字的黑与白之间的关系,黑的是笔划,白的是空白,例如“于”,上面的两横很长,叫形,两横下边有大片空白,称之为势,书法的形势就是黑与白的关系。
书写是处于一个自然的状态。苏东坡说:“手必至于忘笔而后能书”,手在写字时忘掉了手中的毛笔,这时候的书法才是真正的书法。比如王羲之写《兰亭集序》,书写时更多想的是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表达文章,而不是关注书写本身,这样才能保证书写的顺畅。但是我们现在却把这种自然之道忘记了,在书写过程中不断地被教导着如何加入这样那样的动作,完全把书写技术化,违背了自然之理。“书法”既是一个动词,表示如何书写,也是一个名词,指书写出的形态,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书法作品,如果只关注字本身而忽略了这个字是如何来的,这样的书法至少损失了半壁江山。在书法中,线条的形状和里边的空白,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我们的手能够秉持阴阳自然之态,自然、阴阳、然后生出来形势,物化在纸面上,它就形成了一个书法作品。
第二个进入叫由书正道,指由书法作品来论证道的存在,在佛教里边是属于渐修的模式,这个模式在书法里主要体现为临摹字帖。首先要肯定,学书法一定得临摹字帖,但反对在没有掌握笔法的情况下临摹。临摹练的是什么?是对于书法的感受、感知能力,还有你手的控笔能力,一旦这个能力达到以后,迅速要走向第二步,还原它的动态书写过程,把毛笔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也要把手的先天运动性能发挥出来,这两者如果能够合二为一,再去临摹字帖就会事半功倍。
练字时还需要用心去感受。古人讲“心体同然”,我们的心和身体是合二为一的,这样的一种运动才叫做艺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歌之咏之;歌咏之不足,舞之蹈之。在书法中就是说,当我们的心被感动了想要“舞之蹈之”,这些动作物化在纸面上就是书法,这样的运动,在孟子讲来就是“不学而能者,谓之良能”。书法就是典型的良能,是手最自然的运动,构成汉字笔划的横竖撇捺这几种运动状态,都是我们的手天生会的运动方式。手的运动是本能的,和毛笔的性能结合起来,就书写出了汉字。这个时候你再去临摹,只要看到字帖中线条的粗细,就知道是毛笔的起伏,是毛笔弹性、健性的发挥;只要看到笔划之间的线条流动,就可以判断出手该怎么运动。
在这个基础之上要由一个动态的书写方式上升到形而上的道的层面,要体悟天地万物之道,体悟自然之道,怎样体悟?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书者,如也”,如什么他没有讲,留给后世一个括号,于是汉代以后的书法家,不断往括号中填写他们认为的内容:说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坠云,书如飞鸟出林……自然界美好的事物都与毛笔相通,我们从一个书写的人走向一个能够体察天地大道的大仁,在天地之间有了开阔的胸襟和思想,在书写中也获得了自由。这才是书法的根本目的,使你变成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感觉到生活的幸福和精神的自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书法必须是载道的。书法,就是将“道”——天道和自然之道落实到我们的书写里,具体有“由道生书”和“以书正道”两个“进入”或途径。
B.“书法”既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它建立在我们的手能够秉持阴阳自然之态,自然、阴阳、然后生出来形势,物化在纸面上,就形成了书法作品。
C.书法就是当我们的心被感动时,言之不足,歌咏之不足,想要“舞之蹈之”,达到“心体同然”,心和身体合二为一,这些动作物化在纸面上形成的艺术。
D.书法的根本目的是使我们从书写的人走向能够体察天地大道的大仁,有开阔胸襟和思想,在书写中获得自由,变成完整健全的人,感觉生活幸福和精神自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道生书,简单地说就是道生出书法,是指书法从自然之道萌生出来,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它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B.书写,不能技术化,不要过于关注书写本身,要忘掉手中的毛笔,要处于一个自然的状态,要保证顺畅,不能违背自然之理。
C.由书正道,指由书法作品来论证道的存在,就是说学书法要临摹字帖,练书法的感受、感知能力,及手的控笔能力,属于佛教渐修模式。
D.在书法的书写过程中,先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与手的先天运动性能,进而上升到形而上的道的层面,体悟天地万物之道,体悟自然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书法家蔡邕认为自然之道体现在阴阳方面,阴阳再生出形势。形势,对于一个汉字来说,就是这个字的笔划与空白的关系。
B.在书写汉字时如果更多想的是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表达文章,就能写出真正的书法,这就是苏轼所说的“手必至于忘笔而后能书”。
C.书法就是孟子所说的一种“良能’,是手最自然的运动。汉字就是手本能地运动汉字笔画的几种状态,和毛笔的性能结合,写出来的。
D.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没有具体解释“书”的内容,汉代以后的书法家,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理解,丰富了书法的内容。
参考答案
1.B(偷换概念,或说张冠李戴。文中第三段说“在书法中,线条的形状和里边的空白,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我们的手能够秉持阴阳自然之态”,而B项中说“‘书法’既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它建立在我们的手能够秉持阴阳自然之态”一句里面,“它”是指“书法”,这样就把“线条的形状和里边的空白,两者之间的关系”偷换为“书法”了。)
2.C(C项“就是说……”的相关内容,扩大了“由书正道”的内涵,把修习的模式纳入了内涵中。)
3.B(B项说法绝对。“就能够写出”把前后的条件关系充要化,绝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