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离世,世间再无“扫地僧”》文章阅读及试题
时间:2016-02-11
李小文离世,世间再无“扫地僧”
2014年,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做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李小文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 2015 年 1月 10 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当天是周六,学院实验室的学生本来就不多,听到李老师的事,气氛一下变得特别沉重。直到晚上8点多,研二的李亚惠说话还有些哽咽。李亚惠说,自己是从吉林大学考到北师大的,第一次见李老师时心里特别发怵,担心李老师名气这么大,学术这么厉害,会不会不好接触。结果,不光是邮件及时回复,见面李老师也丝毫没有架子,而是笑呵呵的,很关心她的研究兴趣。
“每次见面,李老师都会问我最近怎么样,钱够不够花,学校给的补助够不够,问的都是父母才会问的问题。”北师大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研究生周壮说,李老师不止一次叮嘱有困难一定要告诉他。由于周壮是跨专业考的,李老师还给了周壮很多关于遥感的教材和参考书。
对于“布鞋院士”的称呼,李亚惠称,北师大同学们私下都不会以这个称呼李老师。“布鞋院士这样的说法都是不了解李老师的人才会讨论的,在我们眼中他就是李老师。李老师本人特别低调,他,也不是为了上课才改变穿着的。他,平时就是那样的打扮。这个称呼与他,低调的为人不符。”李亚惠说,她最后一次见到李老师是前一阵子往李老师家中送资料时。她说,李老师就住在学校家属楼,房子不大,装修也非常简单。客厅除了沙发、书桌并没有多余的陈设。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学生回忆,在学院楼里,经常能看到李老师,他就像一个很普通的“老爷爷”,穿着布鞋,拿着小布兜走来走去,非常不起眼,“就像那种扫地僧给我们的感觉”,这样一位泰斗级的院士如此低调朴素,非常令人敬佩。
2004年,已是中科院院士的李小文回到母校电子科技大学。吸引李小文回到成都的一个原因,是当时国家批准依托中科院和北师大成立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小文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回来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在成都建立起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分室,因为西部地区更需要遥感科学,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大有作为。2012年,电子科大成立了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小文出任首任院长。如今,他仍带着一批研究生。
据成都电子科大新闻网刊载,早年李小文就捐出自己的巨额奖金设立研究基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激励学生投身遥感事业。后来,李小文又将自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20万津贴,捐出来作为种子基金,设立了遥感基础研究基金。为帮助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支持青年教师成长,他又捐赠出个人的“长江学者”奖励津贴,以长女李谦的名字命名助学金。该项助学金按年评定,每年5至10人次,每人次1000 至 10000元不等。
1月16日上午9 点左右,李小文的告别时间。告别的队伍排了很长,延绵三百多米。一位前来道别的教授喃喃自语:“我还从没见过这么多人来的告别会。”熟悉李小文的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走得快,没有太长久的痛苦,也算成就了他的传奇。”一位与李小文从美国留学时代起便是好友的科学家说:“我觉得小文现在挺好。在国外,一个人去世是可以为他唱歌的。他这个人的一生是值得庆贺的。”
(摘编自《京华时报》)
相关链接:
李小文院士是科学网博客中的活跃分子。在博客中,李小文院士自称“老邪”,他把博文分为生活点滴、历史杂谈、科网外传、海外来鸿、课件科普、怪哉虫儿几个类别,有专业知识讨论,学习心得分享,也有对时事热点如马航事件等的关注及评论。博文更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要更新一篇。大多数博文的阅读量均上千次。(《新华网》)
李小文对母校和老师一直心存感恩之情。在雅安芦山地震后,李小文特意为曾经就读的成都28 中(今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寄来《强震应急与次生灾害防范》《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等防震科普读物,以表达对母校师生的关怀之情。(《华西都市报》)
当众声喧哗的网络“布鞋院士”的盛誉簇拥向你,你却独盼这热潮退却,安静地做一辈子风轻云淡的“技术宅男”。梦也科研,成就“20世纪 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的是你;酒里乾坤,三杯两盏淡酒间与学生趣谈诗书武侠的,也是你。还是那双布鞋——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 (北师大第六届“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李小文的颁奖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做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也随之迅速流传开来。
B. 学生们不会以“布鞋院士”称呼李小文,是因为李小文为人低调,他不会因为上课而刻意改变穿着,所以这样的称呼既不符合他的为人,也不会得到他本人的认可。
c.李小文回到电子科技大学,不仅是西部地区对于遥感科学的需要,更是因为在西部,遥感应用大有作为,为此,他在成都建立起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分室。
D.无论是李亚惠、周壮的讲述,还是成都电子科大新闻网的刊载,都表明李小文院士一直在用自己的真诚、自己的奖金帮助着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来完成学业。
E.从文章最后一段,李小文院士离世后朋友们的评价来看,由于李小文平时为人真实、洒脱,且颇具传奇色彩,所以他的离世,虽令朋友们悲伤,但也能平静面对。
(2)结合材料概括:在中国遥感事业方面,李小文院士做出了哪些贡献?(6 分)
(3)结合材料分析: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作用?(6分)
(4)李小文院士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2014年,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做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李小文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 2015 年 1月 10 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当天是周六,学院实验室的学生本来就不多,听到李老师的事,气氛一下变得特别沉重。直到晚上8点多,研二的李亚惠说话还有些哽咽。李亚惠说,自己是从吉林大学考到北师大的,第一次见李老师时心里特别发怵,担心李老师名气这么大,学术这么厉害,会不会不好接触。结果,不光是邮件及时回复,见面李老师也丝毫没有架子,而是笑呵呵的,很关心她的研究兴趣。
“每次见面,李老师都会问我最近怎么样,钱够不够花,学校给的补助够不够,问的都是父母才会问的问题。”北师大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研究生周壮说,李老师不止一次叮嘱有困难一定要告诉他。由于周壮是跨专业考的,李老师还给了周壮很多关于遥感的教材和参考书。
对于“布鞋院士”的称呼,李亚惠称,北师大同学们私下都不会以这个称呼李老师。“布鞋院士这样的说法都是不了解李老师的人才会讨论的,在我们眼中他就是李老师。李老师本人特别低调,他,也不是为了上课才改变穿着的。他,平时就是那样的打扮。这个称呼与他,低调的为人不符。”李亚惠说,她最后一次见到李老师是前一阵子往李老师家中送资料时。她说,李老师就住在学校家属楼,房子不大,装修也非常简单。客厅除了沙发、书桌并没有多余的陈设。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学生回忆,在学院楼里,经常能看到李老师,他就像一个很普通的“老爷爷”,穿着布鞋,拿着小布兜走来走去,非常不起眼,“就像那种扫地僧给我们的感觉”,这样一位泰斗级的院士如此低调朴素,非常令人敬佩。
2004年,已是中科院院士的李小文回到母校电子科技大学。吸引李小文回到成都的一个原因,是当时国家批准依托中科院和北师大成立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小文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回来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在成都建立起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分室,因为西部地区更需要遥感科学,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大有作为。2012年,电子科大成立了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小文出任首任院长。如今,他仍带着一批研究生。
据成都电子科大新闻网刊载,早年李小文就捐出自己的巨额奖金设立研究基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激励学生投身遥感事业。后来,李小文又将自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20万津贴,捐出来作为种子基金,设立了遥感基础研究基金。为帮助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支持青年教师成长,他又捐赠出个人的“长江学者”奖励津贴,以长女李谦的名字命名助学金。该项助学金按年评定,每年5至10人次,每人次1000 至 10000元不等。
1月16日上午9 点左右,李小文的告别时间。告别的队伍排了很长,延绵三百多米。一位前来道别的教授喃喃自语:“我还从没见过这么多人来的告别会。”熟悉李小文的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走得快,没有太长久的痛苦,也算成就了他的传奇。”一位与李小文从美国留学时代起便是好友的科学家说:“我觉得小文现在挺好。在国外,一个人去世是可以为他唱歌的。他这个人的一生是值得庆贺的。”
相关链接:
李小文院士是科学网博客中的活跃分子。在博客中,李小文院士自称“老邪”,他把博文分为生活点滴、历史杂谈、科网外传、海外来鸿、课件科普、怪哉虫儿几个类别,有专业知识讨论,学习心得分享,也有对时事热点如马航事件等的关注及评论。博文更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要更新一篇。大多数博文的阅读量均上千次。(《新华网》)
李小文对母校和老师一直心存感恩之情。在雅安芦山地震后,李小文特意为曾经就读的成都28 中(今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寄来《强震应急与次生灾害防范》《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等防震科普读物,以表达对母校师生的关怀之情。(《华西都市报》)
当众声喧哗的网络“布鞋院士”的盛誉簇拥向你,你却独盼这热潮退却,安静地做一辈子风轻云淡的“技术宅男”。梦也科研,成就“20世纪 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的是你;酒里乾坤,三杯两盏淡酒间与学生趣谈诗书武侠的,也是你。还是那双布鞋——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做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也随之迅速流传开来。
B. 学生们不会以“布鞋院士”称呼李小文,是因为李小文为人低调,他不会因为上课而刻意改变穿着,所以这样的称呼既不符合他的为人,也不会得到他本人的认可。
c.李小文回到电子科技大学,不仅是西部地区对于遥感科学的需要,更是因为在西部,遥感应用大有作为,为此,他在成都建立起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分室。
D.无论是李亚惠、周壮的讲述,还是成都电子科大新闻网的刊载,都表明李小文院士一直在用自己的真诚、自己的奖金帮助着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来完成学业。
E.从文章最后一段,李小文院士离世后朋友们的评价来看,由于李小文平时为人真实、洒脱,且颇具传奇色彩,所以他的离世,虽令朋友们悲伤,但也能平静面对。
(2)结合材料概括:在中国遥感事业方面,李小文院士做出了哪些贡献?(6 分)
(3)结合材料分析: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作用?(6分)
(4)李小文院士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