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红线女:人生的全部都给了粤剧艺术》阅读答案

时间:2016-07-22
红线女:人生的全部都给了粤剧艺术
出身粤剧世家的红线女,原名邝健廉,一个有着浓郁南粤文化气息的姓名。原籍广东开平县单水乡,1924年12月27日生。她的家庭是当地的大族,父亲邝亦膜在广州开设药材店(兼卖药酒),家境不错。红线女家族中有不少粤剧名伶,她也因此自小是个戏迷,对于话剧、京剧、汉剧、粤剧,都有浓厚的兴趣。
1938年,14岁的邝健廉随母亲赴香港,师从舅母学习,一开始艺名叫小燕红,后来因为喜欢“红线盗盒”的侠义故事和个中精神,改艺名为红线女。从此以后,这个名字成了中国艺坛的传奇。
1946年,抗战胜利后,红线女再度定居香港。在香港的十年,她拍过近百部电影,是粤剧、电影双栖影星。逢到新片上映,观众祝贺她演出成功的花牌曾有三层楼那么高。
然而,就在她在电影艺术事业红极一时的时候,红线女却不甘做摇钱树,用私房钱组建真善美剧团。上世纪50年代初,又组建了红星粤剧团。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骄》、《王昭君》,改编《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的实践下,根据自己的天赋、嗓音条件,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使海内外观众为之倾倒的“红腔”。把粤剧旦角唱腔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红线女也就此成为举世闻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
1955年,受到新中国的感召,也为全国上下的戏剧改革、戏剧为人民服务的热潮所震撼,红线女放弃了在香港极为优厚的物质待遇回到广州,自此之后为粤剧艺术奔走终生。
1966年“文革”开始,红线女受到迫害,离开了舞台,到广州扫大街,并且多次被造反派剃“阴阳头”。次年被下放到广东英德茶场劳动。因为“文革”,红线女有十三年零两个月没有唱戏。“最初,他们把我关在省粤剧院三楼。后来,他们说你回家吧……回来后的工作还是拉大幕。养鸡也试过,一个人管3间养鸡房,500多只鸡。”红线女曾回忆。红线女的一生演过200多个粤剧剧目,塑造过众多女性角色,汇成独特的“红派”表演艺术体系,是粤剧艺术史上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她对艺术的追求始终不曾停步,她曾拜梅兰芳为师,请程砚秋设计身段、水袖,请俞振飞指点《桂芝告状》,请周小燕改进《思凡》的唱腔,最终完成红派艺术的创造。“我还记得当年在天安门观礼台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遇见梅兰芳梅先生,他和我说,你的艺术很好,还是回来工作好。后来我拜梅先生为师,他的很多话直到今天我仍然记着,所以我现在也督促自己,能学多少是多少。”红线女曾回忆。
红线女终其一生对粤剧艺术进行着发展创新,并努力和其他形式融合。1984年,她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粤剧戏曲小调音乐会,这是中国戏曲艺人的首次个人演唱会,也是她在“文革”后首次登台。而后,她又尝试用钢琴、交响乐为粤剧伴奏。直到76岁的时候,红线女还为首部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配唱,因为她希望能够让小朋友了解粤剧。
虽然已经多年没有登台演出,红线女的晚年却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粤剧艺术。在广州珠江新城的一栋艺术建筑里,一个集粤剧收藏、展览、展演等功能于一身的“红线女艺术中心”每天都在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是红线女一手促成的粤剧艺术中心。而在中国现存300多个地方剧种中,以在世的演员冠名的艺术中心,只此一家。
这里也是开展国内外艺术交流、学术探讨和培训粤剧人才的专门场所。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只要是对粤曲表现出喜爱之情的孩子和年轻人,红线女都愿意倾囊以授,以至于每逢周末,红线女艺术中心就成为粤剧新苗的乐园。
始终在求新的红线女说:“我学生不多,我对年轻一代要求不是要学我。”在这位艺术大家眼中,改革和创新是必需的,“不是现在,而是从很早开始,我就已经和我的同行们说,今天的一切,已经和过去有所不同。我觉得年轻人一定要继承,但也要改革创新,一定要有本剧种的特点,也要赶上时代的步伐。”
在儿子马鼎盛看来,“我母亲对艺术的奉献和她的爱国情怀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她才能这么热爱粤剧艺术。”也许,正因为有一颗对艺术和民族的赤子之心,红线女和她的传奇一样,其实不会老去。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