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罗阳:用生命铸就利剑》阅读答案

时间:2016-09-19
罗阳:用生命铸就利剑
罗阳,1961年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自小“报国”“忠诚”“奉献”等字眼就融入了他的心灵。高中毕业后,他如愿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在大学的课堂上,他第一次从教授口中听到“航母”与“舰载机”,听到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的话,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他更加坚定了“航空报国”的理想。
1982年,他大学毕业,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所,当时正赶上歼8Ⅱ研制,年轻的他被吸收到设计团队,从事座舱盖研发,他对朋友说:“我真幸运,刚来就能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那时,他每月工资仅有几十元,周围很多人 “跳槽”“下海”,他却乐在其中。在工作中,遇到有些国外的资料看不懂,他千方百计去查阅,找人翻译,一点点地攻下来。在沈阳所,他一干就是20年。
之后,他调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年富力强的他成为沈飞公司的“掌门人”。上任伊始,罗阳曾这样表示:“航空报国是使命,不是口号,我对自己的要求是8个字——恪尽职守,不负重托。”罗阳担任沈飞“掌门人”的5年里,实现了5个型号首飞;每年为客户交付的战斗机从最初的4架猛增至近百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走向远洋、发展航空母舰刻不容缓。而航母的战斗力首先来源于其舰载机。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全国人民为之欢欣振奋,同时热烈期盼舰载机尽早正式入舰。罗阳于2012年1月担任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舰载机研制,我国没有任何经验,同时因航空制造大国的封锁,关键技术无处借鉴,罗阳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作为总指挥的他, “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他奋战在研制现场、试验一线。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歼—15的研制速度,出乎很多人预料。设计周期,比过去缩减了6个月;制造周期,比过去缩减了4个月;入列时,外媒预测至少要1年半,歼—15仅用两个月。
他对身边的同事说:“我知道你们很累!可是咱们都得挺住,航空报国不是荣誉,而是责任!”他带领团队,自主创新,创造了“厂所一体、设计制造一体协作攻关”的新模式;组建了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攻坚团队,进行折叠机翼研制的过程中,他与队友们一次次地从头做起,终于为舰载机插上了收放自如的灵活翅膀;拦阻钩是拦阻系统的关键部件,他们以严谨、科学的精神,组织科研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断调整研制思路和主攻方向,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
终于,辽宁舰迎来了举世瞩目的舰载机起降实验训练。2012年11月18日,罗阳登上辽宁舰。舰上7天,每个深夜,罗阳房间里的灯都要到近凌晨3时才熄。
11月24日,歼-15从空中俯冲急下,瞬间降速至0,稳稳停在航母“辽宁舰”上——中国舰载机成功起降,圆了几代航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
一天之后,圆满完成舰载机试飞任务的辽宁舰回航。随后,参与这次试飞任务的工作人员陆续离舰。人群中,罗阳显得有些憔悴。他的笑容中,有些疲惫。那是罗阳留给我们最后的背影,就在离舰登车后,他突发心梗,以身殉职,年仅51岁。
罗阳追悼会,上万人自发前来,胸前别上小白花;网络上,天南地北的人们设起灵堂,燃起蜡烛,为他送行。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