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阅读答案
时间:2016-12-11
余光中在香港中大执教的那些年,每次回台北,都会受邀到林海音家与文友聚会,他有一种“好像到了夏府,才像回到台湾,向文坛报了到”的感觉。女作家潘人木退休后,经常到美国探儿女,每回回到台北都特别高兴,因为“台北有一间屋子,里面的灯光特别温暖,而灯光下又有两位特别可爱的人——海音 和何凡”。林海音像块磁石,“吸”来四面八方的友谊。
夏家在台湾最早的客厅是在台北城南重庆南路三段。他们在那幢日式榻榻米的房子住了二十五年,那个六叠大的客厅孕育了四个子女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林海音早年写作、主编《联副》10年、主编《纯文学月刊》都在这个时期。
之后,夏家搬了两次家,一次是因为原来的平房改建公寓;另一次是改建后搬进去,这两次居住的时间都不长。等到纯文学出版社基业稳了,赚了钱,一九七六年,何凡、林海音带着最小的祖葳,搬进台北东区一栋公寓的六楼,这也是他们住的第二久的地方。直到九十年代初,何凡自《国语日报》发行人的职位功成身退,此时四个子女全在国外了,他们觉得需要一个安全清幽的环境,才搬到东区国父纪念馆附近的一幢大楼,直到现在。不论是住在哪里,也不论在哪一段时期,夏家温暖的客厅永远是敞开给朋友的。
有一年,林海音为了让几位美国朋友了解中国饮食,她把台北南门市场的做春卷师傅请到家来示范做春卷皮。那天下午市场收了摊后,这位老师傅就带着全套行头到夏府,在院子里表演起来,而林海音早已炒好一大盆包春卷的馅。只见春卷师傅手上一大把软软的大面团,轻轻地往烧得热热的铁铛上一贴,一张薄薄的春卷皮就烤好了。林海音兴致勃勃地教大家包春卷,包好了春卷就下锅炸,美国朋友乐了,原来中国餐馆里的春卷是这么做成的。
林海音每次邀人吃饭,总是花些心思去构想,让大家尽兴,她自己也尽兴。她交友满天下,却不是认识就算了的泛泛之交,她会一直维持着,有一定深厚的经营,聚会看似热闹,但却有某种超越热闹之外的深度。
到林海音家作客,谈得快乐,吃得快乐,她还会为朋友拍照纪念。三四天后,客人就会收到照片,林海音还在照片后注明时间、地点,让人永远怀念。奇怪的是大家脸上的皱纹都不见了,所以大家封她一个“无皱纹摄影家”的外号。
自从前几年林海音病倒以后,像这样“整套”的“林派聚会”就在文坛消失,那文学的风华只有在许多人的回忆中了。正如隐地说的:“我偶尔经过重庆南路的巷弄,特别是在夜里,常觉得那日式小屋还在,林先生正在请客,高朋满座,一屋子的笑声还在那儿传开着。”
1970年一个春天的晚上,在夏府那个日式小屋客厅有一次夜谈。那天是为了欢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和王洞新婚返台。而林海音特别烧了一桌好菜,加上大瓶绍兴酒,使餐叙热烈欢洽。林海音一如往常,照了许多照片。
那天夜谈结束前由诗人痖弘朗诵了当时远在美国丹佛城的余光中的一首诗《情人的血特别红》。大家在充满磁性的“情人的血特别红,可以染冰岛成玫瑰……情人的眼因过度仰望而变蓝……情人的心骄傲而可怜,能举起教堂的塔光,但不容一寸怀疑……”声中满载而归。
多年来,在林海音家的客厅里有太多太多的“台北一夕谈”,如果记录下来,会是一本有价值的“文人对话录”。
(摘编自夏祖丽(从南走来—林海音传))
相关链接:
黄春明说: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一位老妇坐公车时怕坐过站,就大喊“城仔落车”。黄春明投稿时把这句台湾话作为文章标题,并再三叮嘱不能把它改掉。林海音欣赏他的文才,也理解他的心情,就尊重了他的意见。
(选自何标《他们在岛屿写作—林海音传》)
4.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余光中每次回到台北都会受邀去林海音家,以至他有一种“好像到了夏府,才像回到台湾,向文坛报了到”的感觉。
B.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何凡功成身退,此时林海音何凡夫妇的4个子女全在国外,常感寂寞,于是经常邀请大家来聚会。
C.大家在林海音家谈得快乐,吃得快乐,毫不拘束;林海音每次都将这些事情拍照并注明时间、地点,就是想大家永远怀念她。
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晚上,在林家有一次夜谈,诗人亚红朗诵了余光中的《特别红》,大家得到了巨大的精神享受。
5. 从材料看,林海音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6. 本文在材料选取方面有什么样的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4、D
5、待人真诚、热情。尊重别人;温暖可人,志趣高雅。
6、真实性。典型性。生活性。
夏家在台湾最早的客厅是在台北城南重庆南路三段。他们在那幢日式榻榻米的房子住了二十五年,那个六叠大的客厅孕育了四个子女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林海音早年写作、主编《联副》10年、主编《纯文学月刊》都在这个时期。
之后,夏家搬了两次家,一次是因为原来的平房改建公寓;另一次是改建后搬进去,这两次居住的时间都不长。等到纯文学出版社基业稳了,赚了钱,一九七六年,何凡、林海音带着最小的祖葳,搬进台北东区一栋公寓的六楼,这也是他们住的第二久的地方。直到九十年代初,何凡自《国语日报》发行人的职位功成身退,此时四个子女全在国外了,他们觉得需要一个安全清幽的环境,才搬到东区国父纪念馆附近的一幢大楼,直到现在。不论是住在哪里,也不论在哪一段时期,夏家温暖的客厅永远是敞开给朋友的。
有一年,林海音为了让几位美国朋友了解中国饮食,她把台北南门市场的做春卷师傅请到家来示范做春卷皮。那天下午市场收了摊后,这位老师傅就带着全套行头到夏府,在院子里表演起来,而林海音早已炒好一大盆包春卷的馅。只见春卷师傅手上一大把软软的大面团,轻轻地往烧得热热的铁铛上一贴,一张薄薄的春卷皮就烤好了。林海音兴致勃勃地教大家包春卷,包好了春卷就下锅炸,美国朋友乐了,原来中国餐馆里的春卷是这么做成的。
林海音每次邀人吃饭,总是花些心思去构想,让大家尽兴,她自己也尽兴。她交友满天下,却不是认识就算了的泛泛之交,她会一直维持着,有一定深厚的经营,聚会看似热闹,但却有某种超越热闹之外的深度。
到林海音家作客,谈得快乐,吃得快乐,她还会为朋友拍照纪念。三四天后,客人就会收到照片,林海音还在照片后注明时间、地点,让人永远怀念。奇怪的是大家脸上的皱纹都不见了,所以大家封她一个“无皱纹摄影家”的外号。
自从前几年林海音病倒以后,像这样“整套”的“林派聚会”就在文坛消失,那文学的风华只有在许多人的回忆中了。正如隐地说的:“我偶尔经过重庆南路的巷弄,特别是在夜里,常觉得那日式小屋还在,林先生正在请客,高朋满座,一屋子的笑声还在那儿传开着。”
1970年一个春天的晚上,在夏府那个日式小屋客厅有一次夜谈。那天是为了欢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和王洞新婚返台。而林海音特别烧了一桌好菜,加上大瓶绍兴酒,使餐叙热烈欢洽。林海音一如往常,照了许多照片。
那天夜谈结束前由诗人痖弘朗诵了当时远在美国丹佛城的余光中的一首诗《情人的血特别红》。大家在充满磁性的“情人的血特别红,可以染冰岛成玫瑰……情人的眼因过度仰望而变蓝……情人的心骄傲而可怜,能举起教堂的塔光,但不容一寸怀疑……”声中满载而归。
多年来,在林海音家的客厅里有太多太多的“台北一夕谈”,如果记录下来,会是一本有价值的“文人对话录”。
(摘编自夏祖丽(从南走来—林海音传))
相关链接:
黄春明说: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一位老妇坐公车时怕坐过站,就大喊“城仔落车”。黄春明投稿时把这句台湾话作为文章标题,并再三叮嘱不能把它改掉。林海音欣赏他的文才,也理解他的心情,就尊重了他的意见。
(选自何标《他们在岛屿写作—林海音传》)
4.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余光中每次回到台北都会受邀去林海音家,以至他有一种“好像到了夏府,才像回到台湾,向文坛报了到”的感觉。
B.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何凡功成身退,此时林海音何凡夫妇的4个子女全在国外,常感寂寞,于是经常邀请大家来聚会。
C.大家在林海音家谈得快乐,吃得快乐,毫不拘束;林海音每次都将这些事情拍照并注明时间、地点,就是想大家永远怀念她。
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晚上,在林家有一次夜谈,诗人亚红朗诵了余光中的《特别红》,大家得到了巨大的精神享受。
5. 从材料看,林海音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6. 本文在材料选取方面有什么样的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4、D
5、待人真诚、热情。尊重别人;温暖可人,志趣高雅。
6、真实性。典型性。生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