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重饮食的文明》阅读答案
时间:2017-01-19
特重饮食的文明
以青铜作为主要生产工具之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虽苏美等其他古文明也有青铜文化,某些现象甚或早于我国,但我国青铜文化自有特色,饮食即为其中之一。
古人虽然有皇帝“鼎湖龙驭”的故事,似乎皇帝已知铸鼎,但《墨子•耕耘》有云“昔者夏启……采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铸铜的盛行是从夏朝开始的;夏禹铸九鼎之传说尤为世人所重。但此即应注意:墨子说铸铜时用的语词是采“金”。中国古代称金就是指铜,而非金银之金。这便与其它文明迥然不同。古埃及、古希腊、苏美文化均有大量金银器,唯中国用金极少也较晚, 金的雕饰制作要到春秋战国才较发达,在殷周称为吉金的,都是铜。
采金铸器的过程,先是用被称为纯铜的红铜。再而加入锡,形成锡金合金,是为青铜。青铜器可概分为礼器(如鼎彝)、乐器(如钟铙)、兵器(如戈矛)、车器(如銮轴)、农工器(如刀铲)、杂器等之类。但有趣的是,所谓礼器,大抵是食器。而这也与其它文明不同。
禹铸九鼎的“鼎”就是主要的食器。直到现在,闽南语称锅子仍叫鼎。而鼎却又是政权的象征,争政权就叫做“问鼎”。入朝做官跟宁愿退隐江湖的人相比,则称为“钟鼎山林、人各有志”。有钱的大户可以用旁的形容词去描述,“鼎食人家”却只能指有政治势力的世家。鼎这种食器为何竟有如此重大的政治及权力意涵呢?礼器为何又多是食器呢?须知兵器车器农器工器都不可能用为礼器,只有食器可以。何以食器有此地位?
答案不难索解。《礼记.礼运》早已讲过:“礼之初,始诸饮食”,又说:“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婚、丧、祭、射、御、朝聘”。古人的观念认为:人要生存就需脱离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辞让”来安排分配之,此即礼之所由起也。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故礼亦起于会餐分食之顷。由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亦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这是后世儒者对礼的发展及其内涵之解释。但亦唯有如此解释,才能说明礼器与食器混同的现象,也才能表征出中国政治学为何会以“养”为内涵的特点。
礼器中鼎、彝、爵、尊、盘、觚均为主要饮食器。礼这个字,原本也就是酒醴之“豊”。以豊敬神或敬人即是礼。此可称为“礼食一如”。而一个民族也需是如此重视饮食,才会从饮食的角度看待礼的问题,此可称为“特重饮食”。
正因特重饮食,故铜器之中食器之繁,可令人叹为观 止。以酒器来说,酿酒的罍、贮酒的壶、贮酒而备斟的尊、装满以备移送的卣、温酒的斝、斟酒的升、饮酒的觯、可温酒而饮的爵、可烫酒的觚,以至盂、卮、杯、觞等,简直不胜枚举。其中爵又用为爵位之爵、尊用为尊长之尊、孔子以“觚不觚,觚哉”喻说政治抱负、庄子以“卮言日出”形容自己说话的方式,则明显是饮食事物在思维活动中的延伸。
(摘编子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1.下列关于“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皇帝“鼎湖龙驭”的故事、《墨子•耕耘》的记载和夏禹铸九鼎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中国铸铜的历史由来已久。
B.鼎是青铜器的一种,但它区别于乐器、兵器、车器等其他青铜器,如钟铙、戈矛、銮轴、刀铲、觚都不可用为礼器,但鼎可以。
C.鼎是一种具有重大的政治 及权利意涵的食器,“钟鼎山林,人各有志”说明鼎的象征义往往跟隐退江湖形成对比,象征富贵人家生活的奢侈豪华。
D.鼎既是主要的食器,有时政权的象征,这种食器与礼器混同的现象,象征出中国政治学以“养”为内涵的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青铜文化不独见于中国,但中国的青铜文化独具特色,从饮食的角度看待礼的问题,这还中国青铜文化的特色之一。
B.铸铜的盛行,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从夏朝开始的,所以中国用金较少也较晚,金的雕饰制作要到春秋战国才较发达。
C.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有诸多不同,如中国古代以金代铜的指称,又如中国古代礼器大抵就是食器这种有趣的现象。
D.古代采金铸铜需经历从红铜到青铜的过程,礼器、乐器、兵器、车器、农工器、杂器等都可用铜锡合金铸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发端于饮食,有饮食才有生命,如果不能顺应天命,身体力行,顺时而动,彬彬有礼的社会就难以形成。
B.礼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人不赞同通过竞争抢夺资源,对于财货和人力的分配应当谦逊推让的分配观念,一方面起源于古时最基本的觅食求生问题。
C.“礼”字原本就是古代祭祀用的行礼之器,用礼来敬神或敬人即使礼。从礼的角度看待饮食,一个民族才会重视饮食。
D.古代酒器种类繁多,有罍、壶、尊、卣、斝、升、觯、爵、觚、盂、卮、杯、觞等,这与古人特重饮食的观念密不可分。
1-3 ABC
以青铜作为主要生产工具之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虽苏美等其他古文明也有青铜文化,某些现象甚或早于我国,但我国青铜文化自有特色,饮食即为其中之一。
古人虽然有皇帝“鼎湖龙驭”的故事,似乎皇帝已知铸鼎,但《墨子•耕耘》有云“昔者夏启……采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铸铜的盛行是从夏朝开始的;夏禹铸九鼎之传说尤为世人所重。但此即应注意:墨子说铸铜时用的语词是采“金”。中国古代称金就是指铜,而非金银之金。这便与其它文明迥然不同。古埃及、古希腊、苏美文化均有大量金银器,唯中国用金极少也较晚, 金的雕饰制作要到春秋战国才较发达,在殷周称为吉金的,都是铜。
采金铸器的过程,先是用被称为纯铜的红铜。再而加入锡,形成锡金合金,是为青铜。青铜器可概分为礼器(如鼎彝)、乐器(如钟铙)、兵器(如戈矛)、车器(如銮轴)、农工器(如刀铲)、杂器等之类。但有趣的是,所谓礼器,大抵是食器。而这也与其它文明不同。
禹铸九鼎的“鼎”就是主要的食器。直到现在,闽南语称锅子仍叫鼎。而鼎却又是政权的象征,争政权就叫做“问鼎”。入朝做官跟宁愿退隐江湖的人相比,则称为“钟鼎山林、人各有志”。有钱的大户可以用旁的形容词去描述,“鼎食人家”却只能指有政治势力的世家。鼎这种食器为何竟有如此重大的政治及权力意涵呢?礼器为何又多是食器呢?须知兵器车器农器工器都不可能用为礼器,只有食器可以。何以食器有此地位?
答案不难索解。《礼记.礼运》早已讲过:“礼之初,始诸饮食”,又说:“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婚、丧、祭、射、御、朝聘”。古人的观念认为:人要生存就需脱离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辞让”来安排分配之,此即礼之所由起也。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故礼亦起于会餐分食之顷。由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亦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这是后世儒者对礼的发展及其内涵之解释。但亦唯有如此解释,才能说明礼器与食器混同的现象,也才能表征出中国政治学为何会以“养”为内涵的特点。
礼器中鼎、彝、爵、尊、盘、觚均为主要饮食器。礼这个字,原本也就是酒醴之“豊”。以豊敬神或敬人即是礼。此可称为“礼食一如”。而一个民族也需是如此重视饮食,才会从饮食的角度看待礼的问题,此可称为“特重饮食”。
正因特重饮食,故铜器之中食器之繁,可令人叹为观 止。以酒器来说,酿酒的罍、贮酒的壶、贮酒而备斟的尊、装满以备移送的卣、温酒的斝、斟酒的升、饮酒的觯、可温酒而饮的爵、可烫酒的觚,以至盂、卮、杯、觞等,简直不胜枚举。其中爵又用为爵位之爵、尊用为尊长之尊、孔子以“觚不觚,觚哉”喻说政治抱负、庄子以“卮言日出”形容自己说话的方式,则明显是饮食事物在思维活动中的延伸。
(摘编子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1.下列关于“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皇帝“鼎湖龙驭”的故事、《墨子•耕耘》的记载和夏禹铸九鼎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中国铸铜的历史由来已久。
B.鼎是青铜器的一种,但它区别于乐器、兵器、车器等其他青铜器,如钟铙、戈矛、銮轴、刀铲、觚都不可用为礼器,但鼎可以。
C.鼎是一种具有重大的政治 及权利意涵的食器,“钟鼎山林,人各有志”说明鼎的象征义往往跟隐退江湖形成对比,象征富贵人家生活的奢侈豪华。
D.鼎既是主要的食器,有时政权的象征,这种食器与礼器混同的现象,象征出中国政治学以“养”为内涵的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青铜文化不独见于中国,但中国的青铜文化独具特色,从饮食的角度看待礼的问题,这还中国青铜文化的特色之一。
B.铸铜的盛行,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从夏朝开始的,所以中国用金较少也较晚,金的雕饰制作要到春秋战国才较发达。
C.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有诸多不同,如中国古代以金代铜的指称,又如中国古代礼器大抵就是食器这种有趣的现象。
D.古代采金铸铜需经历从红铜到青铜的过程,礼器、乐器、兵器、车器、农工器、杂器等都可用铜锡合金铸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发端于饮食,有饮食才有生命,如果不能顺应天命,身体力行,顺时而动,彬彬有礼的社会就难以形成。
B.礼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人不赞同通过竞争抢夺资源,对于财货和人力的分配应当谦逊推让的分配观念,一方面起源于古时最基本的觅食求生问题。
C.“礼”字原本就是古代祭祀用的行礼之器,用礼来敬神或敬人即使礼。从礼的角度看待饮食,一个民族才会重视饮食。
D.古代酒器种类繁多,有罍、壶、尊、卣、斝、升、觯、爵、觚、盂、卮、杯、觞等,这与古人特重饮食的观念密不可分。
1-3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