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血色苍茫的黄昏》阅读答案

时间:2017-02-08
血色苍茫的黄昏
凌鼎年
残阳如血,田野苍茫。
闷热复闷热,晚风不知道藏匿在何处,树梢儿蔫蔫的,连聒噪不已的鸣蝉也无力吟唱,偶尔只能听见城外一两声凄凄厉厉的鸦叫。
是年,清顺治二年闰六月,清兵围城已逾三日,围而不攻,蓄势以待。假如到太阳落山,娄城还不开城门迎降,那么攻城不可避免,一场血战就在眼前。
清兵最后通牒的最后一行字“若攻城而入,无论老幼,格杀勿论”像一把剑悬挂在了娄城百姓头上。
此时,衙门内外已乱成一锅粥,两派意见相持,互不相让。
抗清派慷慨激昂:身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堂堂大明子民岂能屈膝事蛮夷,士可杀而不可辱,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拼!拼也要拼他个玉石俱焚,鱼死网破。死也不做亡国奴!
--呼应者个个视死如归,将生命置之度外。
降清派则苦口婆心哓于利害:史可法乃一代将帅之才,率精兵精甲尚抗不住锋芒正盛的清兵,娄城一弹丸小城,请问凭何拒敌于城门之外?扬州十日,尸横街头,血流成河,其状之惨,无以复加,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务请三思而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何苦呢!尔等以一死博个慷慨多奇节,清史留名,娄城百姓呢?千万不能犹豫了……
--那声音带着哭腔。
天平的一头是名节,一头是万余人的性命,孰重孰轻,决策者反复掂量,仍难以决断。
时间已越来越紧迫,此时人们的眼光一齐集中在了尤竹庄身上,竹庄是有名的大诗人,又曾为朝廷命官。在娄城自然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他的话不说一言九鼎,至少举足轻重。
竹庄已经这样默坐不睡三天三夜。这会,他微闭着眼,沉吟不语,但心细的人可观察到他面部肌肉在微微颤抖。
终于,他睁开眼,缓缓说道:“弘光帝已被清兵所执,明王朝雪上加霜。我辈曾深受皇恩,本当为皇上歌哭,为皇上尽忠,然尽忠易,保民难。清廷已下剃发令,违者杀无赦.环顾江南各州,或降或抗。降者历史罪人,将万劫不复。然百姓可免杀戮;抗者令人肃然起敬,完节完名,不枉一死,然百姓因此生灵涂炭。唉,难呵,看来鱼和熊掌无法得兼。为求名节,置满城百姓生命于不顾,我于心何忍……”
“还有一柱香时辰,清兵要攻城了!”
――有兵士急急来报。
“娄城不能重蹈扬州之覆辙,开城门!――一切罪孽,一干全由我来承担!”竹庄言罢,泪如雨下。
当盛夏落日的最后一抹余辉即将隐去之际,娄城痛苦万分地开城门以降。他细碎的脚步触摸着小径的石子,背向斜阳,看着自己被拖得漫长而扭曲的影子,一步步地离开,离开血红色的夕阳,向着阴影更深处涉去,毫不迟疑,绝不回头。
翌日,清将来找竹庄商议安民之计,不料竹庄已自缢于其宅第。他留下遗嘱云:“吾晚节不保,唯以死谢天下,无颜见列祖列宗,毋忘以白布覆吾脸,吾不配以明服陪葬,也不愿以清服下敛,可就于僧服,葬吾于娄江之侧,墓前一圆石,题诗人尤竹庄之墓即可,勿作祠堂,切切此记!”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欣赏》)
(1)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叙述了顺治二年发生在娄城的一段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了作出降清决断的过程。故事场面悲壮,感情沉痛,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小说剪裁精当,主体部分由血色黄昏、衙内争辩、竹庄决断、竹庄离去、竹庄遗言等五个场景组成,完成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任务。
C.小说主要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从正面表现尤竹庄面对“保全名节”与保全“万余人的性命”时选择的艰难。
D.尽管“默坐三天三夜不睡”,“微闭着眼,沉吟不语”,但“面部肌肉在微微颤抖”这个细节透露出了尤竹庄内心的紧张和恐惧。
E.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节奏紧凑,人物形象鲜明,体现作者构思的匠心。
(2)请简要概括小说开头自然环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3)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尤竹庄的形象特点。(6分)
(4)尤竹庄认为自己开城投降是“晚节不保”,请结合文本以及苏武、司马迁的事迹,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答A.3分;答E.2分;答B.1分(B项,概括内容不完整,还有“竹庄沉思”;C项,“主要是正面描写”错,正侧结合,没有心理描写。D项,“控制不住的恐惧”错。)
(2)特点:描写一幅压抑沉闷、死气沉沉的夏日黄昏景色图(2分)。
作用: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血色苍茫的黄昏,暗示社会环境——“残阳如血”暗示清军屠城的惨烈②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血色”“凄厉的鸦声”暗示悲剧结局。③烘托人物复杂的心理——到底是为民而死还是为名节而死。(特点2分,作用任意答两点,并有简要分析给满分4分,意思对即可。)
(3)①忠于国家(2分);②舍生取义(深明大义)(2分);
③爱民如子(1分);④德高望重(1分)。(6分。此为答题要点及分值。分析略。)
(4)我认为尤竹庄的行为不是“晚节不保”而是坚守“大义”。“大义”就是恪尽职守,坚守使命。①尤竹庄身为朝廷命官,爱护百姓是职责所在,开城救百姓,是尽职的表现。②司马迁身受腐刑,忍辱修书,完成《史记》,不仅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为了恪守自己作为史官的使命,更是他要借史表现自己不屈从于命运的人生观。这都是司马迁的使命。③苏武无论是宁死避免受辱,还是持节牧羊,坚贞不屈,都是为了维护大汉的尊严,是恪尽职守、坚守使命的表现。
观点二:我认为尤竹庄的行为不是“晚节不保”而是对生命的敬畏。①尤竹庄开城投降,避免生灵涂炭,是对生命的敬畏;②司马迁受辱修书,为了彰显生命的价值,也是对生命的敬畏。③苏武选择自杀,用生命捍卫大汉尊严;北海牧羊,吞雪啮毡,坚持活着,都彰显生命的价值,对生命的一种敬畏。
(观点2分,理由一点2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