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传统书院的当代复兴》阅读答案

时间:2017-02-13
书院的消失,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这一百多年中,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被排斥,甚至被打倒。而传统文化 被连根拔除,意味着我们自身的价值理性被割断。于是,我们看到了经济腾飞,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提升,而公民的素养与道德水准却在下滑与沉沦。但是,民间依然不乏梦想“兴亡继绝”的志士仁人,一旦 气候适宜,民族传统的回归就会应运而生。于是,书院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在中国大地上复苏了。传统书院的复苏,意味着书院制度的全面复兴指日可待,而当代书院制度的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传统书院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补充和完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改革、创新,中国的教育体制 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行的一整套教育制度,从小学到大学已构成完备和严密的体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体系的致命缺失是被严重地功利化。现在人们言必痛斥的所谓“应试教育”,其实质并不是“应试”,应试何罪之有?应试本就应该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功利”——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实质是为了培养工具;受教育者是为了获取知识,实质是为了获取谋生的手段,与向上攀爬的资本——这才是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现在,人格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被冠以“德育”的桂冠,其实是空泛的。而书院教育恰恰可以补体制内教育的这一重大缺失。如上文所述,中国书院的一个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人”,所谓成人正是一种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人伦教育、价值观教育及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些,正是我们主流教育之所缺而社会和谐进步之所需。
传统书院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承继和研习。它的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及其经典。当今,在中华传统文化被连根拔起一个世纪以后,在体制内教育尚无法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势下,书院的复兴就显得格外重要,也许可以再一次成功地把已经失传的传统文化重新植入民间。也就是说,传统的回归,传统文化的回归,有赖于书院的复兴。
书院的复兴,有利于唤醒和激活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是一个最重视教育、最崇尚人文的民族 。世界几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传承至今没有中断和消亡的文明。究其原因,中华民族基因中崇文、重教的精神是最根本的支撑。而这种基因的外化之一,就是书院的发生、发展及其制度、规范及运作机制的历久不衰。遗憾的是,近现代以来,由于西化及“左”化的影响,这一基因被冷冻了,人们失去了对教育与人文的热情,而专注于资本、迷信于科学,以致于整个民族走上了不讲精神、没有信仰,人欲横流、唯利是图的歧路。书院的复兴,重新给了中国人一个机会,它也许能再次激活我们的崇文、重教的基因,使捐资兴学重新成为我们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
必须强调,书院的当代复兴,决不是为了复古。书院制度及其办学模式也面临着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问题。所以,书院的当代复兴必须伴随着书院的创新。墨守成规、食古不化是没有出路的。
(摘编自朱杰人《传统书院的当代复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院的消失,传统文化被连根拔除,使得今天的人们物质生活提升而公民素养与道德水准下降。
B.在民族传统回归的大气候下,书院也在中国大地上复苏了,这预示书院制度很快就会全面复兴。
C.传统书院可以补充和完善现行教育制度,有助于扭转教育功利化的弊病,弥补“德育”空泛的缺失。
D.当今时代,书院的复兴可以促进传统文化回归,利于唤醒和激活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文化基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百多年来,虽然中国的文化传统被排斥甚至被打倒,国人自身的价值理性被割断,但民间仍不乏心怀“兴亡继绝”梦想的志士仁人。
B.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教育体制进步明显,形成了一套完备和严密的教育体系,但毋庸讳言,这一体系也存在严重的缺陷。
C.传统书院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及其经典,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因此,当今时代复兴书院格外重要。
D.近代以来,西化及“左”化的影响导致中华民族走上歧途,书院的复兴可以激活崇文、重教的基因,重拾捐资助学的风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饱受诟病的“应试教育”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应试”而在于“功利”,即教育和受教育者的目的都出现了偏差。
B.培养学生“成人”是中国书院的根本目标之一,而成人须建立在人文素养教育基础之上,这恰恰是当前主流教育所缺少的。
C.世界几大文明中,除中华文明之外的几种文明没有传承至今,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民族基因中缺少崇文、重教的精神。
D.书院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需注意的是,当代复兴书院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书院制度及其办学模式也应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参考答案
1、A 因果关系不成立
2、D
3、C  推理不当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