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林小说《画皮》阅读答案
时间:2017-04-06
画皮
杨海林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叫三坝的小村,那里总共几十户人家,两三百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村里要抓一个阶级斗争典型,开会讨论了几天,总是确定不下人选——这个村几代人都是土里刨食的主,肚皮尚且牺惶,哪有心事管别的事?
但这样的政治任务在当时来说是头等大事,完成不了肯定不行。
看到村干部犯了难,蒋三爷自告奔勇:“别人有妻儿老小,我光棍一条——还是我来吧。”
有人愿意背这个锅,村干部当然大喜过望,于是急忙往乡里汇报。
不久乡里就派来了专门的调查组,里里外外一分析,蒋三爷还真是个有问题的人——解放前有一段时间他去了上海!
按照时间推算,蒋三爷去上海时26岁,正是一身好力气的时候。
他去干了什么呢?
村里人都知道蒋三爷去上海的原因是他打死了一个恶霸——这事他在忆苦思甜大会上没少说——而他到上海后干了些什么,却一直没有人探询。
调查组的人去蒋三爷家了解情况,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蛛丝马迹——大热的天,蒋三爷总是穿着长袖的罩衫,袖口儿必定用皮筋束得紧紧。
难道他的手腕上有什么秘密?
捋起来看,果然有一块亮亮的疤!
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调查组的人很快弄清了蒋三爷保守了几十年的秘密:他在上海的时候加入了青帮,那块疤下面,原来有青帮刺下的文身!
这个结论可不是调查组的人随意得出的,因为手腕上的文身虽然被疤痕遮盖了,可是蒋三爷的后背上还留有一整块的文身。
刺的是关云长一手捋须、一手提青龙偃月刀,侧身跨赤兔马的《忠义千秋图》。
因为后背上的这张“画皮”,蒋三爷一下子成了这次运动的典型,要在乡里认认真真地开一次批判会,再被送到县里的监狱。
轮到开批判会的那一天,村里特意放了假,让大家都去现场接受教育。
以前类似的会议是很少有人愿意去的,但是这次不同,全村几乎没有一个人落下,大家都想亲眼看一看蒋三爷后背上的“画皮”。
遗憾的是那天蒋三爷还是穿了长袖的罩衫,袖口儿用皮筋束得紧紧。
什么也没看到,村里人由原来的同情和好奇一下子变成了愤怒,有几个甚至想冲上去扯掉蒋三爷的罩衫。
只是因为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大家才不敢造次。
蒋三爷在牢里待了许多年,当他出狱的时候,我已经结婚生子了。
蒋三爷和我是邻居,关系又极好,他来逗弄我孩子的时候,我有时会问他画皮的事。
“我那时在上海滩遇到一个文身的先生,他的手艺极好,最拿手的是《忠义千秋图》:关羽攒眉瞪眼,三绺长髯却又飘逸灵动——可谓是一紧一松张驰有度。”
“青帮的很多人都在后背上刺下这幅图,可那些都是亡命之徒,很难说他们能活多久。这个先生临死的时候,不忍心那么好的手艺消失,于是就把《忠义千秋图》在我的后背上刺了下来。”
听蒋三爷这么一说,我更想看看他后背上的“画皮”了。
可是蒋三爷不给看。
蒋三爷从来不去村里的浴室洗澡,每天晚上,他都喜欢用我们不认识的药材泡好一木桶水,然后整个人坐进去。
我曾经问过他,他说这是防止自己的皮肤老化损坏了后背上的“画皮”。
蒋三爷的本家侄子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人家在城里做了大事,后来把蒋三爷也接到城里去了。
城里可不像我们农村,蒋三爷每天一把澡的习惯只好去浴室里进行了。
浴室里也会有一些文了身的人,所以起先没有人留意他。
但是后来,只要蒋三爷一去洗澡,浴室的伙计就会偷偷地打电话。
他的身后就会多了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人。
蒋三爷知道他在偷偷地观察自己,不知怎的,他竟然又回到了村子里来。
我到报社上班的第二年,蒋三爷死了。
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找了来,想买下蒋三爷后背的“画皮”。
经不住软磨硬泡和大价钱的诱惑,蒋三爷的本家侄子同意了。
可是当植皮医生被请来的时候,他捋起了蒋三爷的罩衫。
光光的脊背上什么也没有。
不会吧,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又伸过头来瞧。
真的,蒋三爷光溜溜的脊背上什么也没有。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11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先介绍一个名叫三坝的小村,介绍了住户、阶级斗争等村情,第一段涵盖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颇具匠心。
B.看到村里抓不到阶级斗争的典型,蒋三爷就说自己无妻儿老小,愿当典型,贯彻了“坦自从宽,抗拒从严”的斗争精神。
C.调查组认为蒋三爷去过上海,他自己也说去过上海,再加上伤疤下的刺青和背部的文身,这都成了蒋三爷当典型的铁证。
D.蒋三爷的侄子虽然很有本事,在城里做大事,但还是迫于现实利益的诱惑,同意别人购买蒋三爷的“画皮”,却最终落了空。
8.“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画皮”是理解小说人物和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B【解析】A项,从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入手,分析小说的开头,正确。B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表述有误,属于无中生有,并且不符合原文的逻辑。C项,对原文多种事实的概括正确,分析也正确。D项,属于信息整合,基于事实而分析逻辑关系,正确。
8.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画皮”的关注者,由于“我”的成长与变化,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我”的存在,把小说主人公蒋三爷的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
【解析】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抓住典型动作和事件,分析次要人物性格和情节、主题、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9.①“画皮”作为一种纹身,象征蒋三爷的人生和精神;
②“画皮”喻示蒋三爷心中对忠义的坚守;
③“画皮”意味着忍受疼痛和敢于担当;
④“画皮”也是一种写法,使蒋三爷的内心和众人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析】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作答本题要从“画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画皮”表面上是一种纹身,实质上也是一种“里”,是一种精神和心灵,也是一种写法。进一步分析“画皮”与人物形象、小说主旨的关系 ,即可得出深层含义。蒋三爷对“画皮”的坚守,说明其对“忠义”的坚守,以及众人对“忠义”的丧失。人死,图亡,忠义陨落,千秋万代会悲凉无比。微型小说不“小”,就在于微言大义,“画皮”是“表”,是线索,而人与人之间的“忠义”才是“里”。
杨海林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叫三坝的小村,那里总共几十户人家,两三百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村里要抓一个阶级斗争典型,开会讨论了几天,总是确定不下人选——这个村几代人都是土里刨食的主,肚皮尚且牺惶,哪有心事管别的事?
但这样的政治任务在当时来说是头等大事,完成不了肯定不行。
看到村干部犯了难,蒋三爷自告奔勇:“别人有妻儿老小,我光棍一条——还是我来吧。”
有人愿意背这个锅,村干部当然大喜过望,于是急忙往乡里汇报。
不久乡里就派来了专门的调查组,里里外外一分析,蒋三爷还真是个有问题的人——解放前有一段时间他去了上海!
按照时间推算,蒋三爷去上海时26岁,正是一身好力气的时候。
他去干了什么呢?
村里人都知道蒋三爷去上海的原因是他打死了一个恶霸——这事他在忆苦思甜大会上没少说——而他到上海后干了些什么,却一直没有人探询。
调查组的人去蒋三爷家了解情况,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蛛丝马迹——大热的天,蒋三爷总是穿着长袖的罩衫,袖口儿必定用皮筋束得紧紧。
难道他的手腕上有什么秘密?
捋起来看,果然有一块亮亮的疤!
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调查组的人很快弄清了蒋三爷保守了几十年的秘密:他在上海的时候加入了青帮,那块疤下面,原来有青帮刺下的文身!
这个结论可不是调查组的人随意得出的,因为手腕上的文身虽然被疤痕遮盖了,可是蒋三爷的后背上还留有一整块的文身。
刺的是关云长一手捋须、一手提青龙偃月刀,侧身跨赤兔马的《忠义千秋图》。
因为后背上的这张“画皮”,蒋三爷一下子成了这次运动的典型,要在乡里认认真真地开一次批判会,再被送到县里的监狱。
轮到开批判会的那一天,村里特意放了假,让大家都去现场接受教育。
以前类似的会议是很少有人愿意去的,但是这次不同,全村几乎没有一个人落下,大家都想亲眼看一看蒋三爷后背上的“画皮”。
遗憾的是那天蒋三爷还是穿了长袖的罩衫,袖口儿用皮筋束得紧紧。
什么也没看到,村里人由原来的同情和好奇一下子变成了愤怒,有几个甚至想冲上去扯掉蒋三爷的罩衫。
只是因为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大家才不敢造次。
蒋三爷在牢里待了许多年,当他出狱的时候,我已经结婚生子了。
蒋三爷和我是邻居,关系又极好,他来逗弄我孩子的时候,我有时会问他画皮的事。
“我那时在上海滩遇到一个文身的先生,他的手艺极好,最拿手的是《忠义千秋图》:关羽攒眉瞪眼,三绺长髯却又飘逸灵动——可谓是一紧一松张驰有度。”
“青帮的很多人都在后背上刺下这幅图,可那些都是亡命之徒,很难说他们能活多久。这个先生临死的时候,不忍心那么好的手艺消失,于是就把《忠义千秋图》在我的后背上刺了下来。”
听蒋三爷这么一说,我更想看看他后背上的“画皮”了。
可是蒋三爷不给看。
蒋三爷从来不去村里的浴室洗澡,每天晚上,他都喜欢用我们不认识的药材泡好一木桶水,然后整个人坐进去。
我曾经问过他,他说这是防止自己的皮肤老化损坏了后背上的“画皮”。
蒋三爷的本家侄子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人家在城里做了大事,后来把蒋三爷也接到城里去了。
城里可不像我们农村,蒋三爷每天一把澡的习惯只好去浴室里进行了。
浴室里也会有一些文了身的人,所以起先没有人留意他。
但是后来,只要蒋三爷一去洗澡,浴室的伙计就会偷偷地打电话。
他的身后就会多了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人。
蒋三爷知道他在偷偷地观察自己,不知怎的,他竟然又回到了村子里来。
我到报社上班的第二年,蒋三爷死了。
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找了来,想买下蒋三爷后背的“画皮”。
经不住软磨硬泡和大价钱的诱惑,蒋三爷的本家侄子同意了。
可是当植皮医生被请来的时候,他捋起了蒋三爷的罩衫。
光光的脊背上什么也没有。
不会吧,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又伸过头来瞧。
真的,蒋三爷光溜溜的脊背上什么也没有。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11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先介绍一个名叫三坝的小村,介绍了住户、阶级斗争等村情,第一段涵盖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颇具匠心。
B.看到村里抓不到阶级斗争的典型,蒋三爷就说自己无妻儿老小,愿当典型,贯彻了“坦自从宽,抗拒从严”的斗争精神。
C.调查组认为蒋三爷去过上海,他自己也说去过上海,再加上伤疤下的刺青和背部的文身,这都成了蒋三爷当典型的铁证。
D.蒋三爷的侄子虽然很有本事,在城里做大事,但还是迫于现实利益的诱惑,同意别人购买蒋三爷的“画皮”,却最终落了空。
8.“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画皮”是理解小说人物和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B【解析】A项,从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入手,分析小说的开头,正确。B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表述有误,属于无中生有,并且不符合原文的逻辑。C项,对原文多种事实的概括正确,分析也正确。D项,属于信息整合,基于事实而分析逻辑关系,正确。
8.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画皮”的关注者,由于“我”的成长与变化,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我”的存在,把小说主人公蒋三爷的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
【解析】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抓住典型动作和事件,分析次要人物性格和情节、主题、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9.①“画皮”作为一种纹身,象征蒋三爷的人生和精神;
②“画皮”喻示蒋三爷心中对忠义的坚守;
③“画皮”意味着忍受疼痛和敢于担当;
④“画皮”也是一种写法,使蒋三爷的内心和众人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析】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作答本题要从“画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画皮”表面上是一种纹身,实质上也是一种“里”,是一种精神和心灵,也是一种写法。进一步分析“画皮”与人物形象、小说主旨的关系 ,即可得出深层含义。蒋三爷对“画皮”的坚守,说明其对“忠义”的坚守,以及众人对“忠义”的丧失。人死,图亡,忠义陨落,千秋万代会悲凉无比。微型小说不“小”,就在于微言大义,“画皮”是“表”,是线索,而人与人之间的“忠义”才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