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木匠李永革》阅读答案
时间:2017-04-24
故宫木匠李永革
刘冕
【1】去年12月,李永革光荣退休了。
【2】有人说他是故宫最后一位木匠。因为体制原因,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故宫古建筑修缮队伍已经在2010年解散了。李永革回应说:“故宫的木匠活儿往后还得有人干!”1975年,19岁的李永革从部队复员进故宫,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故宫第三代木匠。刚进宫时,从来不缺儿活儿,但李永革也说不清楚修的是哪座殿。反正,师傅带着干什么就学什么。时间一长,李永革自己找窍门,“同样的事情,这个师傅讲得很清楚了,另一个师傅走过来又问,明白吗?我还说,不明白,于是又能听一遍。两个师傅从不同角度来讲,也加深了印象。”【3】1979年冬天,不适合室外工作了,师傅们会给讲授业务。有一天,戴季秋师傅问:“周末都干嘛去啊?”李永革说:“找战友玩。”“那别玩儿了,上我那儿听课去吧。”后来,李永革明白,戴师傅觉得台上讲得不对路子,瞅中了他和一位师兄,要给他俩开小灶。“这是我第一次坐下来,学习故宫木匠的规矩。”戴师傅要求他们课上做一份笔记,临下课检查有没有错。回家之后,李永革再用钢笔誊一份儿。
【4】1981年,故宫维修角楼,李永革主动报名。这次修缮,李永革接触了斗拱的做法。故宫的百年大修,也让李永革赶上了。一些重大项目,他都是工程的负责人。干着干着,他突然发现身边的队友们都已是悄然白发。他突然懂了当年的戴师傅——是时候把肚子里的东西传递下去了。
【5】2007年,李永革从参与故宫大修的队伍中选了10个不错的苗子让工匠带着来学习。然而,随着大修告一段落,这些工人相继离开了故宫。他寄予厚望的是2013年面向社会招到的15名学员。“现在年轻人文化水平高,掌握速度快。”这拨年轻人被匠人们精心呵护着。三年过去了,年终总结,各种行话、一些规矩都出来了。可是,他们现在还是面临两个问题:缺少参与大型工程练手的机会,也没有纳入故宫正式人员编制。到现在,15名学员走了小一半儿。“现如今,我们需要的是尽快教会手艺人什么是故宫规矩。”修古建筑是一辈子的事儿,每次都有没见过的东西,故宫的规矩就是遵守和尊重。李永革最近几年全国各地跑修缮工地,亲眼目睹过外来施工队伍里一些工人极不专业的操作,最担心的就是这种情况会出现在故宫里。“到时故宫就不是故宫了,我们要给子孙留下的是真东西,不是假文物。”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故宫古建筑在建造、维修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传统宫殿建筑施工技艺,被称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2008年6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永革是这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百度百科)
②太和殿当时出现屋顶瓦面塌陷的状况,为了探查原因,李永革带着施工队伍揭开屋顶上檐东西两山面进行检查,结果就有了意外发现:根据《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的记载,专家此前都一致认为最高等级建筑的太和殿的屋面苫背也应该为最高规制,所以维修方案中选了铅背的做法。但事实上太和殿屋面苫背采用了最简单的苫背材料与方法。 “于是我们决定尊重历史,就按最朴素的做法来进行原状修复。”李永革说。(《齐鲁晚报》修复太和殿)
③角楼:故宫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重檐三层,多角交错,大木构架和斗拱结构复杂精密,别出心裁。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说李永革是“故宫最后一个木匠”的意思并不是说故宫以后就没有木匠了,而是指以后恐怕不会再有列入正式人员编制的木匠了。
B.当年戴季秋师傅之所以要给李永革他们单独传授木工技艺,就是怕这门技艺失传,这是原因直到李永革成为老师傅之后才彻底弄懂。
C.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很聪明,学东西上手也很快,但要想让他们留下来,就不能不考虑很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又不是故宫这样的单位能解决的。
D.太和殿的建筑规格当然应该是最高的,但实际上它在某些地方的用料和方法却是最简单的,这虽然让许多专家意想不到,但其中必有原因。
E.文物修复必须遵循原材原料、原有工序、专业操作、修旧如旧的原则,否则,修出来的就不是真东西,而成假文物了,“故宫就不是故宫了”。
5.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李永革一生经历中的哪些因素使他能成为国家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人?(3分)
6.有这样一群人,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被冠以“大国工匠”的称号,他们的精神被称为“匠人精神”。这种精神在李永革等老一代工匠身上能体现出哪些方面呢?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4.B E【B项“就是怕这门技艺失传”的原因解说错,原文有“李永革明白,戴师傅觉得台上讲得不对路子”;E项“原材原料”、“原有工序”、“修旧如旧”错误,这些既不能从文中看出,也不符合实际。】【4分,答对一个给2分。】
5.①从业巧合:他一入职就进故宫工作,成为了一个木匠,从事了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②学习努力:他创造机会从不同的师傅那里学本事,课堂记下的笔记回家后还要誊写一份;③经验丰富:他参与和主持过故宫的多次大修,掌握了古建营造的极复杂的技艺;
④热心传承:在挑选年轻人,让老工匠负责教授古建技艺的过程中,他是积极的组织者。【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①持之以恒:毕生倾注于一门技艺,李永革就在故宫当了一辈子木匠;
②遵循传统:依照传统方法施工,不随便更改,李永革他们在修复太和殿时就是如此做法;③严守规则:遵守和尊重规则才能实现专业化的操作,戴季秋当年传授的和李永革想要传续下去的也正是这个;
④责任心强(或答注重传承):致力于留住一门技艺,使它不至于失传,李永革后来多方培养年轻人,就是出于这个目的。【5分,四点中任答三点即可,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刘冕
【1】去年12月,李永革光荣退休了。
【2】有人说他是故宫最后一位木匠。因为体制原因,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故宫古建筑修缮队伍已经在2010年解散了。李永革回应说:“故宫的木匠活儿往后还得有人干!”1975年,19岁的李永革从部队复员进故宫,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故宫第三代木匠。刚进宫时,从来不缺儿活儿,但李永革也说不清楚修的是哪座殿。反正,师傅带着干什么就学什么。时间一长,李永革自己找窍门,“同样的事情,这个师傅讲得很清楚了,另一个师傅走过来又问,明白吗?我还说,不明白,于是又能听一遍。两个师傅从不同角度来讲,也加深了印象。”【3】1979年冬天,不适合室外工作了,师傅们会给讲授业务。有一天,戴季秋师傅问:“周末都干嘛去啊?”李永革说:“找战友玩。”“那别玩儿了,上我那儿听课去吧。”后来,李永革明白,戴师傅觉得台上讲得不对路子,瞅中了他和一位师兄,要给他俩开小灶。“这是我第一次坐下来,学习故宫木匠的规矩。”戴师傅要求他们课上做一份笔记,临下课检查有没有错。回家之后,李永革再用钢笔誊一份儿。
【4】1981年,故宫维修角楼,李永革主动报名。这次修缮,李永革接触了斗拱的做法。故宫的百年大修,也让李永革赶上了。一些重大项目,他都是工程的负责人。干着干着,他突然发现身边的队友们都已是悄然白发。他突然懂了当年的戴师傅——是时候把肚子里的东西传递下去了。
【5】2007年,李永革从参与故宫大修的队伍中选了10个不错的苗子让工匠带着来学习。然而,随着大修告一段落,这些工人相继离开了故宫。他寄予厚望的是2013年面向社会招到的15名学员。“现在年轻人文化水平高,掌握速度快。”这拨年轻人被匠人们精心呵护着。三年过去了,年终总结,各种行话、一些规矩都出来了。可是,他们现在还是面临两个问题:缺少参与大型工程练手的机会,也没有纳入故宫正式人员编制。到现在,15名学员走了小一半儿。“现如今,我们需要的是尽快教会手艺人什么是故宫规矩。”修古建筑是一辈子的事儿,每次都有没见过的东西,故宫的规矩就是遵守和尊重。李永革最近几年全国各地跑修缮工地,亲眼目睹过外来施工队伍里一些工人极不专业的操作,最担心的就是这种情况会出现在故宫里。“到时故宫就不是故宫了,我们要给子孙留下的是真东西,不是假文物。”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故宫古建筑在建造、维修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传统宫殿建筑施工技艺,被称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2008年6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永革是这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百度百科)
②太和殿当时出现屋顶瓦面塌陷的状况,为了探查原因,李永革带着施工队伍揭开屋顶上檐东西两山面进行检查,结果就有了意外发现:根据《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的记载,专家此前都一致认为最高等级建筑的太和殿的屋面苫背也应该为最高规制,所以维修方案中选了铅背的做法。但事实上太和殿屋面苫背采用了最简单的苫背材料与方法。 “于是我们决定尊重历史,就按最朴素的做法来进行原状修复。”李永革说。(《齐鲁晚报》修复太和殿)
③角楼:故宫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重檐三层,多角交错,大木构架和斗拱结构复杂精密,别出心裁。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说李永革是“故宫最后一个木匠”的意思并不是说故宫以后就没有木匠了,而是指以后恐怕不会再有列入正式人员编制的木匠了。
B.当年戴季秋师傅之所以要给李永革他们单独传授木工技艺,就是怕这门技艺失传,这是原因直到李永革成为老师傅之后才彻底弄懂。
C.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很聪明,学东西上手也很快,但要想让他们留下来,就不能不考虑很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又不是故宫这样的单位能解决的。
D.太和殿的建筑规格当然应该是最高的,但实际上它在某些地方的用料和方法却是最简单的,这虽然让许多专家意想不到,但其中必有原因。
E.文物修复必须遵循原材原料、原有工序、专业操作、修旧如旧的原则,否则,修出来的就不是真东西,而成假文物了,“故宫就不是故宫了”。
5.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李永革一生经历中的哪些因素使他能成为国家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人?(3分)
6.有这样一群人,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被冠以“大国工匠”的称号,他们的精神被称为“匠人精神”。这种精神在李永革等老一代工匠身上能体现出哪些方面呢?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4.B E【B项“就是怕这门技艺失传”的原因解说错,原文有“李永革明白,戴师傅觉得台上讲得不对路子”;E项“原材原料”、“原有工序”、“修旧如旧”错误,这些既不能从文中看出,也不符合实际。】【4分,答对一个给2分。】
5.①从业巧合:他一入职就进故宫工作,成为了一个木匠,从事了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②学习努力:他创造机会从不同的师傅那里学本事,课堂记下的笔记回家后还要誊写一份;③经验丰富:他参与和主持过故宫的多次大修,掌握了古建营造的极复杂的技艺;
④热心传承:在挑选年轻人,让老工匠负责教授古建技艺的过程中,他是积极的组织者。【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①持之以恒:毕生倾注于一门技艺,李永革就在故宫当了一辈子木匠;
②遵循传统:依照传统方法施工,不随便更改,李永革他们在修复太和殿时就是如此做法;③严守规则:遵守和尊重规则才能实现专业化的操作,戴季秋当年传授的和李永革想要传续下去的也正是这个;
④责任心强(或答注重传承):致力于留住一门技艺,使它不至于失传,李永革后来多方培养年轻人,就是出于这个目的。【5分,四点中任答三点即可,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