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寻车》阅读答案
时间:2017-06-25
寻车
安 谅
说好晚上几位老同学聚聊的,葛君下午却给明人来电话,说有要事,不来了。明人问:“你有什么要事? 留校做了老师,就忙得屁颠屁颠的啦?”“真的是要事,待我这几天事完之后,一定做东请各位。”当晚明人和老同学们聚聊时,还惦记着葛君,悄悄发给他一则微信:“究竟碰到什么事了?”
葛君很快回复:“丢了一辆车!”
这回复倒让明人疑窦顿生: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 怎么会丢了呢? 两天后,明人又发给葛君一则微信,葛君回道,车还没找着,自己这两天都在校园里仔细寻找。现在东片校园的自行车停放点都搜寻了一遍,现在转移到西片区了。这番回答把明人彻底搞糊涂了:“你在找什么车? 要到自行车车库去找?”“我找的就是自行车呀!”葛君的回答毫不含糊。“一辆自行车就让你丢了魂似的?”明人的责问,也毫不含糊。“这是一辆十分重要的自行车,过几天我再与你说。”
过了两天,葛君自己打来电话,说他还是没找到那辆自行车,他请明人过来,帮他一起想办法。
见到葛君,明人才发觉他这些天明显憔悴了,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竟然把他急成这般模样?
葛君说,这辆自行车还是半年前从别人手上转买的。转卖给他的人温文尔雅,戴着一副眼镜,显示出不凡的修养来。那人开价不算高,他一点儿也没还价,就把钱给了那位儒雅男子。
上周他也想把车卖了,还在校园里贴了好几天卖车启事。谁想买车的主儿还没见着,搁在楼底下的自行车却没影了。他一下子紧张起来,放下手上所有的活儿去寻找那辆车。
“不就一辆自行车吗? 丢就丢了,何必这样着急?”明人劝慰道。
“你不知道,这辆车事关我的心理底线和人品。”葛君一脸严肃地说道,“那辆车,是个危险品,是颗定时炸弹。”葛君一字一句地道出。明人投向葛君的目光,满是疑惑。
“我上次去书店回来的路上,等候绿灯时感觉不对劲儿,就拨弄了一下龙头,谁知车前轴突然脱落了,车身整个儿就像散了架。我赶紧连推硬拉地把车子送到修车铺。修车师傅一瞧,便指着那根钢轴的断裂处说,这是旧伤,是焊接过的。我这才明白自己被那位看似斯文的男子给骗了。
修车师傅说算我命大了,要是骑在路上突然断裂了,不是摔个半死,就是被马路上的车辆轧死。”
“所以,你决定把这辆车卖了?”明人明察秋毫。
“是呀,不瞒你说,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葛君坦诚地说道。
“你也够缺德呀,把危险转嫁给别人。”明人嘲讽。
“我当时确实是这么想和这么做的。可是,我说实话,当这辆车被偷走之后,我突然紧张害怕起来。我担心哪位大学生把它偷了骑了,某一天,突然车毁人亡。那我的罪过不是太大了吗?”葛君说着,脸上愧疚、悔恨交杂。
“所以你开始了寻车行动?”明人问。“是的,不这样,我心神不安。可几天下来,毫无结果,接下去又是长假了,我怕哪位愣头青骑着去郊游,那麻烦就大了。”葛君的焦虑是真诚的。
翌日,又一张寻车启事出现在校园的好多处公告栏上。上面写明这辆灰色的永久牌自行车,车轴是断裂的,焊接也是脆弱的,承受不起颠簸,危险重重。启事提醒借用者小心为上,要么将车还给主人,主人一定酬谢;要么将它送到修车铺,去好好修理一番。
这天浓雾,他们在食堂门口发现了这辆车。葛君几乎是扑身过去,一把抓住了自行车的龙头:“是这辆,就是这辆。”
这时,三个毛头小伙子从食堂里奔跑出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神情是不依不饶的。明人和他们说了几句,又将寻车启事塞进他们手里,他们漠然视之,一脸敌意。
正尴尬间,葛君突然一使劲儿,车前轴被提出了钢圈,断裂焊接处裸露在眼前。葛君再稍稍使了一点儿力,车轴在原伤口处断裂了,车身顷刻倒在了地上。此时葛君终于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仿佛能穿透无尽的雾霾。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1期,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从同学聚会写起,引出葛君和明人;一个“要事”,让明人误以为葛君留校后很忙;原来“要事”是丢了一辆车,又让明人误以为葛君丢了汽车。
B.当得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时,明人算是解开了“要事”和“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的结,但是他仍然不明白葛君缘何为一辆自行车而苦苦寻找。
C.葛君是大学青年教师,他在一个骗子手中买下了一辆像“定时炸弹”一样的自行车。由此可见,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
D.小说的结尾写葛君“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
5.明人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如果不设计葛君曾有过卖掉那辆自行车的想法,而是径直表现他丢车后就为他人的安全而焦急的精神好不好? 为什么? (6分)
参考答案
4.B 【解析】A项,“要事”是寻车而不是丢车。葛君认为丢车不重要,找车才重要。C 项,“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说法不当。D项,“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轻重倒置。
5.①明人是葛君寻车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贯串始终,使故事情节紧凑严谨。②明人的存在,使故事生出几处波澜:如开始他以为葛君丢的是汽车,后来知道原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开始他不解葛君缘何为寻一辆自行车变得憔悴,后来才知道葛君是为他人的安全而焦急。这样设计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有利于突出主人公———葛君,小说中有大量明人与葛君的对话,而他们的对话多是问答的形式,在一问一答中,完成了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6.这样写并不好。①原文的写法更具有真实性。葛君是高校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自己买车上当吃亏,再卖掉以弥补损失和寻求心理安慰,符合普通人的心理诉求。②原文的写法构成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面对明人“够缺德”的指责,葛君毫不掩饰,表现了他的坦诚;车丢以后,葛君突然紧张害怕,担心他人发生意外,苦苦寻车,以致憔悴,表现了他的高尚人品。③原文的写法更有利于彰显主题。生活中因被骗(买车)而去骗人(卖车),显然有违道德,有时甚至招致祸端;而明明自己受损(买车被骗和车被盗),却仍为他人着想(车毁人亡),这不仅关乎道德人品,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次灵魂的救赎。(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如果答这样写好,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安 谅
说好晚上几位老同学聚聊的,葛君下午却给明人来电话,说有要事,不来了。明人问:“你有什么要事? 留校做了老师,就忙得屁颠屁颠的啦?”“真的是要事,待我这几天事完之后,一定做东请各位。”当晚明人和老同学们聚聊时,还惦记着葛君,悄悄发给他一则微信:“究竟碰到什么事了?”
葛君很快回复:“丢了一辆车!”
这回复倒让明人疑窦顿生: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 怎么会丢了呢? 两天后,明人又发给葛君一则微信,葛君回道,车还没找着,自己这两天都在校园里仔细寻找。现在东片校园的自行车停放点都搜寻了一遍,现在转移到西片区了。这番回答把明人彻底搞糊涂了:“你在找什么车? 要到自行车车库去找?”“我找的就是自行车呀!”葛君的回答毫不含糊。“一辆自行车就让你丢了魂似的?”明人的责问,也毫不含糊。“这是一辆十分重要的自行车,过几天我再与你说。”
过了两天,葛君自己打来电话,说他还是没找到那辆自行车,他请明人过来,帮他一起想办法。
见到葛君,明人才发觉他这些天明显憔悴了,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竟然把他急成这般模样?
葛君说,这辆自行车还是半年前从别人手上转买的。转卖给他的人温文尔雅,戴着一副眼镜,显示出不凡的修养来。那人开价不算高,他一点儿也没还价,就把钱给了那位儒雅男子。
上周他也想把车卖了,还在校园里贴了好几天卖车启事。谁想买车的主儿还没见着,搁在楼底下的自行车却没影了。他一下子紧张起来,放下手上所有的活儿去寻找那辆车。
“不就一辆自行车吗? 丢就丢了,何必这样着急?”明人劝慰道。
“你不知道,这辆车事关我的心理底线和人品。”葛君一脸严肃地说道,“那辆车,是个危险品,是颗定时炸弹。”葛君一字一句地道出。明人投向葛君的目光,满是疑惑。
“我上次去书店回来的路上,等候绿灯时感觉不对劲儿,就拨弄了一下龙头,谁知车前轴突然脱落了,车身整个儿就像散了架。我赶紧连推硬拉地把车子送到修车铺。修车师傅一瞧,便指着那根钢轴的断裂处说,这是旧伤,是焊接过的。我这才明白自己被那位看似斯文的男子给骗了。
修车师傅说算我命大了,要是骑在路上突然断裂了,不是摔个半死,就是被马路上的车辆轧死。”
“所以,你决定把这辆车卖了?”明人明察秋毫。
“是呀,不瞒你说,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葛君坦诚地说道。
“你也够缺德呀,把危险转嫁给别人。”明人嘲讽。
“我当时确实是这么想和这么做的。可是,我说实话,当这辆车被偷走之后,我突然紧张害怕起来。我担心哪位大学生把它偷了骑了,某一天,突然车毁人亡。那我的罪过不是太大了吗?”葛君说着,脸上愧疚、悔恨交杂。
“所以你开始了寻车行动?”明人问。“是的,不这样,我心神不安。可几天下来,毫无结果,接下去又是长假了,我怕哪位愣头青骑着去郊游,那麻烦就大了。”葛君的焦虑是真诚的。
翌日,又一张寻车启事出现在校园的好多处公告栏上。上面写明这辆灰色的永久牌自行车,车轴是断裂的,焊接也是脆弱的,承受不起颠簸,危险重重。启事提醒借用者小心为上,要么将车还给主人,主人一定酬谢;要么将它送到修车铺,去好好修理一番。
这天浓雾,他们在食堂门口发现了这辆车。葛君几乎是扑身过去,一把抓住了自行车的龙头:“是这辆,就是这辆。”
这时,三个毛头小伙子从食堂里奔跑出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神情是不依不饶的。明人和他们说了几句,又将寻车启事塞进他们手里,他们漠然视之,一脸敌意。
正尴尬间,葛君突然一使劲儿,车前轴被提出了钢圈,断裂焊接处裸露在眼前。葛君再稍稍使了一点儿力,车轴在原伤口处断裂了,车身顷刻倒在了地上。此时葛君终于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仿佛能穿透无尽的雾霾。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1期,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从同学聚会写起,引出葛君和明人;一个“要事”,让明人误以为葛君留校后很忙;原来“要事”是丢了一辆车,又让明人误以为葛君丢了汽车。
B.当得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时,明人算是解开了“要事”和“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的结,但是他仍然不明白葛君缘何为一辆自行车而苦苦寻找。
C.葛君是大学青年教师,他在一个骗子手中买下了一辆像“定时炸弹”一样的自行车。由此可见,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
D.小说的结尾写葛君“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
5.明人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如果不设计葛君曾有过卖掉那辆自行车的想法,而是径直表现他丢车后就为他人的安全而焦急的精神好不好? 为什么? (6分)
参考答案
4.B 【解析】A项,“要事”是寻车而不是丢车。葛君认为丢车不重要,找车才重要。C 项,“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说法不当。D项,“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轻重倒置。
5.①明人是葛君寻车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贯串始终,使故事情节紧凑严谨。②明人的存在,使故事生出几处波澜:如开始他以为葛君丢的是汽车,后来知道原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开始他不解葛君缘何为寻一辆自行车变得憔悴,后来才知道葛君是为他人的安全而焦急。这样设计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有利于突出主人公———葛君,小说中有大量明人与葛君的对话,而他们的对话多是问答的形式,在一问一答中,完成了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6.这样写并不好。①原文的写法更具有真实性。葛君是高校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自己买车上当吃亏,再卖掉以弥补损失和寻求心理安慰,符合普通人的心理诉求。②原文的写法构成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面对明人“够缺德”的指责,葛君毫不掩饰,表现了他的坦诚;车丢以后,葛君突然紧张害怕,担心他人发生意外,苦苦寻车,以致憔悴,表现了他的高尚人品。③原文的写法更有利于彰显主题。生活中因被骗(买车)而去骗人(卖车),显然有违道德,有时甚至招致祸端;而明明自己受损(买车被骗和车被盗),却仍为他人着想(车毁人亡),这不仅关乎道德人品,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次灵魂的救赎。(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如果答这样写好,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