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阅读答案

时间:2018-03-13
①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其本质在于把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它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重要物质输送线。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在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直接反映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在空间地域关系上的变动,具有重大意义。
②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地区的绳索。宋代以后漕运路线仍在变化和调整,漕粮的征集地区明确地指向以江南为主的南方地区,宋代以后的历代王朝对于南方已处于经济上的依赖状态。其实,唐代杜牧便已称江淮漕运为“国命”;宋人则称“国家于漕事最重最急”;元人则认为漕粮为“元京军国之资”;明清之人则认为“漕运为国家命脉攸关”,“为一代之大政”等等。可见,宋代以后,漕运的政治意义不断得到强化。
③由于漕运长距离运输的空间特点,各王朝意识到漕运除了供食京师之外,还可发挥其调控与管理基层社会的功能,于是漕运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社会赈济、救助等领域。尤其是南漕北运之后,漕运线路趋长,朝廷逐渐认识到漕粮运输对于地方的调控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多地利用漕粮征派、运输来进行社会制衡,使漕运在经济功能之外也成为王朝用作区域社会调控的政治手段。尤其是清代政府充分发挥漕运及其线路的流动意义,在不增加物资、运输等成本的情况下,广泛发挥漕运的社会功能,重点解决运河一线、长江中下游、直隶地区等重要区域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兼顾周边或确需急救的其他区域。
④漕运客观上还引发了区域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动,促进了运河经济带的产生。所谓的运河经济带,主要是指运河水道承载漕粮运输的同时,沟通巨量的南北物资交流,不断促发更多的经济活动与联系,连接更多的区域、市镇、物资、行业与人群,形成一个相对成体系的、流动状态的、具有发散与辐射作用的经济带。运河经济带的作用不仅在于沟通南北,更重要的是这个经济带成为元明清时期最富活力、最有生机并最具辐射影响力的区域。
⑤总之,自秦至清,漕运线路持续变动,漕运的区域指向随之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意味着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在空间上的地域关系的变动,同时也引发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变化;与此同时,漕运越来越多地发挥其社会功能。漕运对于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的意义广泛而持久,但就总体而言,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选自《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连接着政治中心与经济发达地区,王朝权力中心如果离开它就无法生存和运行。
B.漕运线路方向在空间上有过多次变化,但漕粮征集地区始终指向南方经济发达地区。
C.漕运是一种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也是政治中心借以控制经济重心区域的重要途径。
D.漕运除了供食京师,还被各王朝有意识地运用于赈济、救助、建设运河经济带等方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通过梳理历代漕运的空间变化过程,揭示了这种变化对于古代 王朝的意义。
B.第②段引用时人的论述,意在说明宋代以后朝廷对南方经济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C.第③段主要论述封建王朝如何利用漕运对社会进行调控管理、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阐述了漕运空间变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时期的漕运线路变为东南、西北方向,说明当时中国东南地区经济日益繁荣。
B.在充分利用漕运长距离运输及流动性特点、发挥其社会功能方面,清代政府做得最好。
C.运河经济带的形成、发展及其巨大的发散和辐射作用,都与漕运的发展密切相关。
D.线路的变动和漕运空间指向的变化,使得漕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越来越突出。

参考答案
1、C
2、B
3、D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