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缔造强国复兴之路》阅读答案
时间:2018-05-25
材料一:
2017年9月21日,7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线以350公里的时速运营,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事业的巨变让国人为之振奋,更让世界为之惊叹。截至2016年底,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网络。中国高铁凭借自身研发、创新、建设的综合实力有底气、有自信成为世界的“宠儿”,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成为来自20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摘编自《中国高铁缔造强国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十几年来,中国铁路人将高铁修遍了大江南北,惠及大半个中国。但谁能想到高铁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受地形影响,广东深圳到茂名的高铁选线必须通过小鸟天堂。深茂高铁绝不能惊扰快乐的小鸟!工程涉及桥梁、接触网、结构、环评、材料、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难度极大。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动力学试验及实测等实验手段,最终推荐了金属吸声板与改性ECC混凝土两种材料,构成三段圆弧状外形,研究设计出的拱形全封闭声屏障,对小鸟天堂核心区的声级仅增加0.2分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2月16日,经环评部门专家严格检验,认为“能基本达到不增加环境噪音的效果,为高铁或城际铁路在城区及邻近环境敏感点的建设扫清了障碍”。
严寒地区的高铁就像是修在了冰淇淋上,开化了就会四处翻浆,发生变形。上冻时,土壤中的水结冰膨胀,会进一步将高铁的路基胀裂。这样的反复称为“冻融循环”。在高铁桥跨过洼地时,冻融循环会破坏桥墩基础,使桥墩胀裂,强度受损。高铁穿山时,冻融循环又会使隧道发生裂缝,使隧道在夏天雨季变成“水帘洞”,冬天又变成“冰窟”。因为冻融循环的存在,高寒地区的工程对设计、材料、工艺以及工程精细度的要求都远高于一般地区。科研人员运用创新的无砟轨道、高性能混凝土等,东北高铁在“冰火两重天”里越走越远。
材料四:
一些批评人士说,中国修建庞大的高速客运网没有实际用处,只会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事实上,修建高铁是对急需升级的中国铁路系统进行的一项长远规划。高铁修建成本溢价不高使得票价较为适宜:比普通火车票价高,但比机票价格低。合理的票价有助于提升客运量。更重要的是,将大部分客运从现存普通铁路线上分流,有助于释放更多的货运空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
但这些好处需要多年以后方能逐渐显现。而我们眼下看到的却是,中国高铁项目的成本每天都在增加,而且主要是以大幅增加的巨额债务形式呈现的。这种财务风险是否过高呢?事实并非如此。首先,现在开建高速铁路,中国仍可以维持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这比再等一二十年待薪资上涨推高其他成本之时再建要明智得多。再者,为了长远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采用借债的方式进行工程融资,也是值得的。五十多年前美国正是靠修建公路让现代商业在全国变得更加可行,现在中国正在通过高铁技术让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经济一体化来提升综合国力,并且中国的速度要快得多。
(摘编自美国华尔街日报《高铁助中国经济走上快行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拥有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营网络。
B.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动车运营将成为中国铁路运营的主力,非动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
C.根据材料二可知,2012年—2017年,非动车组的客运量逐年下降,2017年达到历史最低谷,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
D.根据材料二中客运量和客流增长率这两项可知,自2013年至今,我国动车组的客运量持续增加,增长速度总体下降。
E. 高铁通过合理的票价吸引部分非动车和飞机乘客改变出行方式,提升客运量,释放货运空间,节省高铁运营成本。
9.结合上述四则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发展高铁的积极意义。(4分)
参考答案
7.C(原文为“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是‘来自20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8.AD(B项“非动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于原文无依据。C项“非机动车组逐年下降”表述不正确,2015年后才是逐年下降。“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也表述有误。E项“节省高铁运营成本”表述有误,原文是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这些企业”不是指“高铁”。)
9.提升了研发、创新、建设的综合实力,并由此产生了民族底气和自信。
是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
是对急需升级的中国铁路系统的一项长远规划。
客运分流,释放货运空间,改变企业运输方式,节约企业成本。
通过高铁技术,实现经济一体化,提升中国发展速度。(1点1分。)
2017年9月21日,7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线以350公里的时速运营,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事业的巨变让国人为之振奋,更让世界为之惊叹。截至2016年底,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网络。中国高铁凭借自身研发、创新、建设的综合实力有底气、有自信成为世界的“宠儿”,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成为来自20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摘编自《中国高铁缔造强国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十几年来,中国铁路人将高铁修遍了大江南北,惠及大半个中国。但谁能想到高铁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受地形影响,广东深圳到茂名的高铁选线必须通过小鸟天堂。深茂高铁绝不能惊扰快乐的小鸟!工程涉及桥梁、接触网、结构、环评、材料、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难度极大。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动力学试验及实测等实验手段,最终推荐了金属吸声板与改性ECC混凝土两种材料,构成三段圆弧状外形,研究设计出的拱形全封闭声屏障,对小鸟天堂核心区的声级仅增加0.2分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2月16日,经环评部门专家严格检验,认为“能基本达到不增加环境噪音的效果,为高铁或城际铁路在城区及邻近环境敏感点的建设扫清了障碍”。
严寒地区的高铁就像是修在了冰淇淋上,开化了就会四处翻浆,发生变形。上冻时,土壤中的水结冰膨胀,会进一步将高铁的路基胀裂。这样的反复称为“冻融循环”。在高铁桥跨过洼地时,冻融循环会破坏桥墩基础,使桥墩胀裂,强度受损。高铁穿山时,冻融循环又会使隧道发生裂缝,使隧道在夏天雨季变成“水帘洞”,冬天又变成“冰窟”。因为冻融循环的存在,高寒地区的工程对设计、材料、工艺以及工程精细度的要求都远高于一般地区。科研人员运用创新的无砟轨道、高性能混凝土等,东北高铁在“冰火两重天”里越走越远。
材料四:
一些批评人士说,中国修建庞大的高速客运网没有实际用处,只会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事实上,修建高铁是对急需升级的中国铁路系统进行的一项长远规划。高铁修建成本溢价不高使得票价较为适宜:比普通火车票价高,但比机票价格低。合理的票价有助于提升客运量。更重要的是,将大部分客运从现存普通铁路线上分流,有助于释放更多的货运空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
但这些好处需要多年以后方能逐渐显现。而我们眼下看到的却是,中国高铁项目的成本每天都在增加,而且主要是以大幅增加的巨额债务形式呈现的。这种财务风险是否过高呢?事实并非如此。首先,现在开建高速铁路,中国仍可以维持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这比再等一二十年待薪资上涨推高其他成本之时再建要明智得多。再者,为了长远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采用借债的方式进行工程融资,也是值得的。五十多年前美国正是靠修建公路让现代商业在全国变得更加可行,现在中国正在通过高铁技术让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经济一体化来提升综合国力,并且中国的速度要快得多。
(摘编自美国华尔街日报《高铁助中国经济走上快行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拥有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营网络。
B.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动车运营将成为中国铁路运营的主力,非动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
C.根据材料二可知,2012年—2017年,非动车组的客运量逐年下降,2017年达到历史最低谷,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
D.根据材料二中客运量和客流增长率这两项可知,自2013年至今,我国动车组的客运量持续增加,增长速度总体下降。
E. 高铁通过合理的票价吸引部分非动车和飞机乘客改变出行方式,提升客运量,释放货运空间,节省高铁运营成本。
9.结合上述四则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发展高铁的积极意义。(4分)
参考答案
7.C(原文为“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是‘来自20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8.AD(B项“非动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于原文无依据。C项“非机动车组逐年下降”表述不正确,2015年后才是逐年下降。“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也表述有误。E项“节省高铁运营成本”表述有误,原文是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这些企业”不是指“高铁”。)
9.提升了研发、创新、建设的综合实力,并由此产生了民族底气和自信。
是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
是对急需升级的中国铁路系统的一项长远规划。
客运分流,释放货运空间,改变企业运输方式,节约企业成本。
通过高铁技术,实现经济一体化,提升中国发展速度。(1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