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一头牛》阅读答案
时间:2019-03-11
1987年的一头牛
陈振林
1987年暑假一过完,我就要上初中三年级了。大我三岁的姐姐,将进入高三年级。
但是,这个暑假不好过,似乎天上总有乌云,好像就要下起暴雨。我和我姐上学的费用没有着落,这件事困扰着我们一家人。
父亲和母亲跑了好几家亲戚,想方设法去借钱但都白跑了。亲戚和我们一样,手头上也没有多余的钱。
姐姐发话说她不想读书了,听她一说,我也不想读书了。家中有两个孩子读中学,仅有的一点钱也会让孩子掏空的。
爷爷躺在他那张旧床上,不停地咳嗽着,吐出一口又一口浓痰。他不肯上医院拿药,更不用说住院治疗了。他怕用钱。
晚上,父亲不停地抽着烟。那烟头,一明一灭在黑夜里像夜空里飞机上闪烁的灯。可是,飞机是有航向的,我们的学费在哪儿呢?
“还有小牯子啊!”不知什么时候,爷爷坐在了父亲面前的木凳上,发出了声音。
小牯子是我们家中唯一的牛,是庄稼人的命根子。牯子,是对公牛的一种叫法。
父亲用力地扔掉手中的烟头,没有出声。他知道,眼下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卖掉家中的这头牛了。
这头牛在我们家中已经五年多了。小牯子的力气很大,下田犁地的时候,总是任劳任怨。每天放学,我就去放牛,我和小牯子成了好伙伴它会低下头,让我踩了它的两只牛角,骑上它的牛背。在牛背上,我可以看书,可以背诵课文,也可以吹奏口琴。夕阳西下时,我们慢慢地回到家中。爷爷又用力地咳嗽了一阵子,对父亲说“两个孩子不读书是不行的。我前天就出去联系了买家是清水村的吴老大,他还看了牛的,我们说好了730元的价钱,明天你就将牛送去吧,一手交牛,一手拿钱。”
父亲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但父亲第二天并没有将小牯子送去十多里外的清水村。我也不去问,仍然每天傍晚牵着小牯子,将它牵向青草丰盛的埂,让它饱餐。我看着小牯子,小牯子也睁着大眼睛看着我。
和小牯子分别的这一天还是到来了。等到开学的前一天,天还没有亮,父亲就一个人牵着小牯子上路了。中午的时候,父亲就回到了家。他的手中,捏着一沓十元一张的“大团结”。
第二天,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我和姐姐拿着钱去了学校。父亲做爷爷的思想工作,想让爷爷去住院治疗,被爷爷拒绝了,父亲只好在医院帮他带回了几包中药。
几天之后,是个星期天。我回到家中,突然,我看见了个熟悉的身影,从我家门前的田埂上走来。是小牯子,拴在它鼻子上的铁环不见了,鼻子上隐约有些血迹。它慢慢地走着,像以前我每天牵着它回来时一样。我高兴地跑着告诉家里人说“我们的小牡子真聪明,它回来了!
“小牯子真乖,它找得到回家的路呢。”姐姐也很开心地说。
“难怪,昨天在学校里,我在心中念叨着我家的小牯子,担心它在清水村生活不习惯,今天它就回来了。”我说着,几乎要跳起来了。
一旁的邻居铁成哥也替我们高兴:“哎呀,这个小帖子真好,将它卖了它也能回来,你们家这回赚了呢。”
爷爷从病床上起了身,让我叫来了父亲。父亲见了小子,也有些惊喜。
“你,把小牯子给人家吴老大送回去。”爷爷对父亲说。
我和姐姐的开心劲头顿时全没了。
父亲找来一根牛缰绳将小牯子拴住,然后牵着它准备上路谁知,小粘子却停下了脚步,立在我们家门口一动也不动。父亲越是向前拉小牯子越是向后退,爷爷捡了根树枝,抽打小牯子,想让它椰动脚步。可是,它宁愿挨打也不椰动。
谷爷也知道这小牯子的脾性,它是不会动的
“这样吧,你,和我一起去清水村找吴老大”爷爷对父亲说,“牛回来了,人家肯定心里急呢还有,将前天没有花完的钱带上。
那晚,父亲和爷爷回来时已是半夜。父亲坐在灯下,我问父亲小牯子的事怎么处理的。父亲说:“我们还没有花完的110元还给了人家,你爷爷让我给清水村的吴老大另写了张620元的欠条吴老大在家整了好大一桌子菜给我们吃呢。”爷爷咳嗽得更厉害了。
“那我们以后还将小牯子卖给他们家吗?”我又问。
父亲没有回答。
从那时开始,我们家更加省吃俭用两年之后的一个下午,父亲喝了点酒,脸红红的,他将一张620元的欠条拿给我和姐姐看:“你们看看这就是两年前我写给吴老大的那张欠条,今儿个,再不用提将小牯子卖给他的事了。”
已经读了大学的姐姐问了父亲一句:“这两年,怎么也没见清水村的吴老大来向我们讨账呢?”我也不明白,620元,不是个小数目,那个吴老大就不担心我们赖账吗?
我望了望我们家门前柳树下的小牯子,笑了。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我”的口吻叙述了生活困难的一家人为让姐弟二人继续求学而卖牛的故事,写得平实质朴,真切感人。
B.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一家人为筹集姐弟二人上学费用而卖牛,暗线是吴老大对“我们”家的帮助
C.文中“似乎天上总有乌云,好像就要下起暴雨”,写出了整个家庭因为拿不出姐弟俩上学的钱而形成的压抑的氛。
D.小说结尾处分别写了姐姐和我的疑问,但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体现了小说“留白”的艺术魅力,引发读者的思考。
8.小说中三次写到爷爷的咳嗽,试结合文本分别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9.这篇小说闪耀着诸多人性美的光辉,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7.B.(“吴老大对‘我们’家的帮助”不是暗线。)
8.
①第一次咳嗽:爷爷因家中贫困无力承担姐弟俩的上学费用而忧愁;
②第二次咳嗽:爷爷已下定决心用卖小牯子来解决问题,同时又因要卖掉小牯子而感到痛苦、不舍;
③第三次咳嗽:因终于了却了心事而激动;同时也为吴老大对自己一家的帮助而感动。(每点2分)
9.
①朴素亲情:为让姐弟二人上学,爷爷生病也舍不得花钱去医院治疗。
②诚信厚道:被卖出的小牯子自己跑回来,爷爷与父亲打算将它主动送回。
③仗义善良:清水村的吴老大同情与帮助我们一家人。(答出1点给2分,答对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
陈振林
1987年暑假一过完,我就要上初中三年级了。大我三岁的姐姐,将进入高三年级。
但是,这个暑假不好过,似乎天上总有乌云,好像就要下起暴雨。我和我姐上学的费用没有着落,这件事困扰着我们一家人。
父亲和母亲跑了好几家亲戚,想方设法去借钱但都白跑了。亲戚和我们一样,手头上也没有多余的钱。
姐姐发话说她不想读书了,听她一说,我也不想读书了。家中有两个孩子读中学,仅有的一点钱也会让孩子掏空的。
爷爷躺在他那张旧床上,不停地咳嗽着,吐出一口又一口浓痰。他不肯上医院拿药,更不用说住院治疗了。他怕用钱。
晚上,父亲不停地抽着烟。那烟头,一明一灭在黑夜里像夜空里飞机上闪烁的灯。可是,飞机是有航向的,我们的学费在哪儿呢?
“还有小牯子啊!”不知什么时候,爷爷坐在了父亲面前的木凳上,发出了声音。
小牯子是我们家中唯一的牛,是庄稼人的命根子。牯子,是对公牛的一种叫法。
父亲用力地扔掉手中的烟头,没有出声。他知道,眼下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卖掉家中的这头牛了。
这头牛在我们家中已经五年多了。小牯子的力气很大,下田犁地的时候,总是任劳任怨。每天放学,我就去放牛,我和小牯子成了好伙伴它会低下头,让我踩了它的两只牛角,骑上它的牛背。在牛背上,我可以看书,可以背诵课文,也可以吹奏口琴。夕阳西下时,我们慢慢地回到家中。爷爷又用力地咳嗽了一阵子,对父亲说“两个孩子不读书是不行的。我前天就出去联系了买家是清水村的吴老大,他还看了牛的,我们说好了730元的价钱,明天你就将牛送去吧,一手交牛,一手拿钱。”
父亲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但父亲第二天并没有将小牯子送去十多里外的清水村。我也不去问,仍然每天傍晚牵着小牯子,将它牵向青草丰盛的埂,让它饱餐。我看着小牯子,小牯子也睁着大眼睛看着我。
和小牯子分别的这一天还是到来了。等到开学的前一天,天还没有亮,父亲就一个人牵着小牯子上路了。中午的时候,父亲就回到了家。他的手中,捏着一沓十元一张的“大团结”。
第二天,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我和姐姐拿着钱去了学校。父亲做爷爷的思想工作,想让爷爷去住院治疗,被爷爷拒绝了,父亲只好在医院帮他带回了几包中药。
几天之后,是个星期天。我回到家中,突然,我看见了个熟悉的身影,从我家门前的田埂上走来。是小牯子,拴在它鼻子上的铁环不见了,鼻子上隐约有些血迹。它慢慢地走着,像以前我每天牵着它回来时一样。我高兴地跑着告诉家里人说“我们的小牡子真聪明,它回来了!
“小牯子真乖,它找得到回家的路呢。”姐姐也很开心地说。
“难怪,昨天在学校里,我在心中念叨着我家的小牯子,担心它在清水村生活不习惯,今天它就回来了。”我说着,几乎要跳起来了。
一旁的邻居铁成哥也替我们高兴:“哎呀,这个小帖子真好,将它卖了它也能回来,你们家这回赚了呢。”
爷爷从病床上起了身,让我叫来了父亲。父亲见了小子,也有些惊喜。
“你,把小牯子给人家吴老大送回去。”爷爷对父亲说。
我和姐姐的开心劲头顿时全没了。
父亲找来一根牛缰绳将小牯子拴住,然后牵着它准备上路谁知,小粘子却停下了脚步,立在我们家门口一动也不动。父亲越是向前拉小牯子越是向后退,爷爷捡了根树枝,抽打小牯子,想让它椰动脚步。可是,它宁愿挨打也不椰动。
谷爷也知道这小牯子的脾性,它是不会动的
“这样吧,你,和我一起去清水村找吴老大”爷爷对父亲说,“牛回来了,人家肯定心里急呢还有,将前天没有花完的钱带上。
那晚,父亲和爷爷回来时已是半夜。父亲坐在灯下,我问父亲小牯子的事怎么处理的。父亲说:“我们还没有花完的110元还给了人家,你爷爷让我给清水村的吴老大另写了张620元的欠条吴老大在家整了好大一桌子菜给我们吃呢。”爷爷咳嗽得更厉害了。
“那我们以后还将小牯子卖给他们家吗?”我又问。
父亲没有回答。
从那时开始,我们家更加省吃俭用两年之后的一个下午,父亲喝了点酒,脸红红的,他将一张620元的欠条拿给我和姐姐看:“你们看看这就是两年前我写给吴老大的那张欠条,今儿个,再不用提将小牯子卖给他的事了。”
已经读了大学的姐姐问了父亲一句:“这两年,怎么也没见清水村的吴老大来向我们讨账呢?”我也不明白,620元,不是个小数目,那个吴老大就不担心我们赖账吗?
我望了望我们家门前柳树下的小牯子,笑了。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我”的口吻叙述了生活困难的一家人为让姐弟二人继续求学而卖牛的故事,写得平实质朴,真切感人。
B.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一家人为筹集姐弟二人上学费用而卖牛,暗线是吴老大对“我们”家的帮助
C.文中“似乎天上总有乌云,好像就要下起暴雨”,写出了整个家庭因为拿不出姐弟俩上学的钱而形成的压抑的氛。
D.小说结尾处分别写了姐姐和我的疑问,但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体现了小说“留白”的艺术魅力,引发读者的思考。
8.小说中三次写到爷爷的咳嗽,试结合文本分别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9.这篇小说闪耀着诸多人性美的光辉,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7.B.(“吴老大对‘我们’家的帮助”不是暗线。)
8.
①第一次咳嗽:爷爷因家中贫困无力承担姐弟俩的上学费用而忧愁;
②第二次咳嗽:爷爷已下定决心用卖小牯子来解决问题,同时又因要卖掉小牯子而感到痛苦、不舍;
③第三次咳嗽:因终于了却了心事而激动;同时也为吴老大对自己一家的帮助而感动。(每点2分)
9.
①朴素亲情:为让姐弟二人上学,爷爷生病也舍不得花钱去医院治疗。
②诚信厚道:被卖出的小牯子自己跑回来,爷爷与父亲打算将它主动送回。
③仗义善良:清水村的吴老大同情与帮助我们一家人。(答出1点给2分,答对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