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阅读答案
时间:2016-06-15
海绵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广义讲,海绵城市是指山、水、林、田、湖、城这一生命共同体具有良好的生态机能,能够实现城市的自然循环、自然平衡和有序发展;狭义讲,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对雨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径流污染进行控制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针对分散、小规模的源头初期雨水控制系统。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治疗“城市病”的良方
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城市超负荷运转,建设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从而改变了原本自然的下垫面条件;此外,建筑、道路、地面等设施的建设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增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使水资源自然滞蓄能力锐减。调查显示:城市地区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被排放,雨水资源流失、径流污染增加、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有序运行。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海绵城市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剂良方。
屋顶绿化、雨水蓄渗、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地面、生物滞留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对综合雨水径流大小有一定影响,可以减少进入管道的雨水量;大面积透水铺装及下凹式绿地等雨水控制和利用措施对小区综合径流的削减作用也十分明显,尤其在低重现期时效果更明显。通过上述手段,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削减雨水峰值流量,降低内涝风险;同时涵养水资源,补充城市地下水,促进水循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让“海绵体”充分发挥作用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
一方面,原有的“海绵体”要有效保护。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17.请根据说明内容给“海绵城市”下一个定义。(3分)
18. 画横线句中“吸收、存蓄、渗透、净化”这一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19.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0. 海绵城市如何解决传统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2分)
21.请在文章开头的横线上补写一段话,使全文构成总分的结构,便于读者把握说明的内容。(3分)
参考答案
17.海绵城市就是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的一个生态系统。(3分)
18. 不能,因为这是解决雨岛效应的过程,有着先后的承接关系。(2分)
19. 举例子 说明了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2分)
20. 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削减雨水峰值流量,降低内涝风险;同时涵养水资源,补充城市地下水,促进水循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2分)
21.示例:海绵城市能够医治现代城市病。那么,什么是海绵城市?它是怎样医治现代城市病的?我们怎么建设海绵城市呢?(3分)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广义讲,海绵城市是指山、水、林、田、湖、城这一生命共同体具有良好的生态机能,能够实现城市的自然循环、自然平衡和有序发展;狭义讲,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对雨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径流污染进行控制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针对分散、小规模的源头初期雨水控制系统。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治疗“城市病”的良方
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城市超负荷运转,建设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从而改变了原本自然的下垫面条件;此外,建筑、道路、地面等设施的建设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增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使水资源自然滞蓄能力锐减。调查显示:城市地区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被排放,雨水资源流失、径流污染增加、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有序运行。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海绵城市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剂良方。
屋顶绿化、雨水蓄渗、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地面、生物滞留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对综合雨水径流大小有一定影响,可以减少进入管道的雨水量;大面积透水铺装及下凹式绿地等雨水控制和利用措施对小区综合径流的削减作用也十分明显,尤其在低重现期时效果更明显。通过上述手段,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削减雨水峰值流量,降低内涝风险;同时涵养水资源,补充城市地下水,促进水循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让“海绵体”充分发挥作用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
一方面,原有的“海绵体”要有效保护。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17.请根据说明内容给“海绵城市”下一个定义。(3分)
18. 画横线句中“吸收、存蓄、渗透、净化”这一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19.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0. 海绵城市如何解决传统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2分)
21.请在文章开头的横线上补写一段话,使全文构成总分的结构,便于读者把握说明的内容。(3分)
参考答案
17.海绵城市就是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的一个生态系统。(3分)
18. 不能,因为这是解决雨岛效应的过程,有着先后的承接关系。(2分)
19. 举例子 说明了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2分)
20. 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削减雨水峰值流量,降低内涝风险;同时涵养水资源,补充城市地下水,促进水循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2分)
21.示例:海绵城市能够医治现代城市病。那么,什么是海绵城市?它是怎样医治现代城市病的?我们怎么建设海绵城市呢?(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