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2017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7-06-23
6.阅读《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
①自 1928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首次在医学上应用,花了13年时间。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等药物的发现、发明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曲折起伏的过程。因普通药物和传统疗法的局限性,生物制药公司从 20 世纪末开始把目光投向基因疗法。近年来,基因疗法更成为业内热门的领域之一,因为它很可能成为癌症的终结者。
②人类的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我们身体细胞内的基因缺陷造成的。就像盖房子必须要依赖图纸一样,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也需要各种“图纸”,这就是基因蓝图。它们允许细胞制造出相应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再来控制应有的功能。如果基因发生突变,蛋白质就会随之改变,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工作。而基因疗法,就是试图通过修补失效的基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③基因疗法目前还处在“物以稀为贵”的时期。最典型的案例是,2015 年德国医生伊丽莎白•泰森为病人做了脂蛋白脂酶缺乏症的基因治疗,疗效很好,但十分昂贵﹣﹣一次治疗就花费了一百万美元,而且这种疗法仅针对一个人,只使用一次,成本非常高。
④基因疗法对遗传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疗法向公众开放。2016年4月,欧洲部分国家为一些修复免疫系统的基因疗法开了“绿灯”。2017年,治疗失明的基因疗法也将在美国通过商业许可。
⑤不过,基因疗法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据行业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报道,前不久,就有三位患脑瘤的病人因服用基因试验药物而相继死亡。无可置疑,任何一种成熟可靠的药物或治疗手段都需要经过一代、几代人的努力,甚至是以很多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我们热切期盼着安全、廉价的基因疗法能早日造福人类。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1)下面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D 
A.基因疗法离我们还很遥远
B.基因疗法与癌症的关系
C.基因疗法临床治疗的风险
D.基因疗法的治疗原理与应用探索
(2)下面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第①自然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一样会很快应用于临床实践。
B.第②自然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基因蓝图比作“图纸”,生动地说明它对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有着重要作用。
C.第③自然段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目前用基因疗法治疗疾病费用昂贵,成本很高。
D.第④自然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基因疗法向公众开放。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文既介绍科学原理,又列举真实事例,向读者普及了基因疗法的相关知识。
B.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很可能”表示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自然段中加点词“绿灯”的意思是基因疗法可以修复人的免疫系统。
D.第⑤自然段中介绍了基因疗法失败案例的确切来源,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
【考点】A8:科普阅读综合.
【分析】文章开头就点明了说明对象“基因疗法”,紧接着说明了基因疗法的治理聊原理是通过修补失效的基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基因疗法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成本非常高、风险大,尚在应用探索阶段.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文章说明了基因疗法的治理聊原理是通过修补失效的基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基因疗法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成本非常高、风险大,尚在应用探索阶段.
故选:D
(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第①自然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一样会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曲折起伏的过程.因此A不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整体感知说明文后辨析和信息筛选的能力.回答问题时,要按照“确定区间﹣﹣抓关键词﹣﹣抓关键句﹣﹣整合比较”的过程,把选项和原文逐个对比.“绿灯”是指基因疗法通过商业许可,不是说基因疗法可以修复人的免疫系统.
故选:C
答案:
(1)D
(2)A
(3)C
【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1)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2)举例子,具体准确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3)列数字,准确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4)分类别,条理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些特征.
(5)下定义,对事物的特征和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6)作比较,突出的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7.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 咸:都
D.欣然规往 规:计划
(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句意:一排排整齐的房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B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C句意:都来打听消息.咸:都
D句意: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规:计划
故选:B
(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文言文句式,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
A句意: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B句意:(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省略了“村里的人”
C句意:(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省略“他”
D句意:(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省略“桃花源里的人”
故选:A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A.正确;
B.正确;
C. 有误,“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这句话不对;
D.正确;
故选:C
答案:(1)B
(2)A
(3)C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代指这件事)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处处志之(之:补充音节)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8.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2)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6)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两句,把塞外的冰雪世界想象成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1)恨别鸟惊心
(2)江入大荒流(注意“荒流”的书写)
(3)病树前头万木春   
(4)浊酒一杯家万里(注意“酒”的书写)
 (5)只有香如故  
(6)在乎山水之间也           
(7)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注意“梨”的书写)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