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6-07-15
(二)阅读下文,完成7-8题。(8分)
我们为什么喜欢猴
王逸之
猴年以来,有关猴的新闻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了猴的高人气。早在去年暑期,动画片《大圣归来》就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纪录;新发行的第四轮猴年邮票,大版的价格从38.4元暴涨到了1100元,升值近28倍;春晚的猴 年吉祥物图案,引发全民讨论的热潮;猴年甚至刺激了人们的生育愿望,有媒体预计2016年“猴宝宝”将扎堆出生。
为什么我们喜爱猴呢?论造型可爱,羊和兔也不差;论机灵乖巧,鼠和狗也够格;论神通广大,更比不上呼风唤雨的龙。有意思的是,我们喜爱猴,却没有制造什么有关它的褒义成语。“沐猴而冠”“心猿意马”都不是什么好词 。然而,相比较“蛇蝎心肠”“过街老鼠”,猴的形象并不差。这么一个既不太好也不太坏的形象,凭什么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细想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猴像人,有“人性”,我们在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庄子·齐物论》中所言,狙公喂猴,“朝三暮四”则猴怒,“朝四暮三”则猴喜,所得不多不少,却引发了喜怒变幻,说的不正是芸芸众生的模样?退一步,就是“食色,性也”的动物;进一步,也可以是脱胎换骨的人。
再以猴形象的集大成者《西游记》为例,孙悟空调皮、古怪、爱捉弄人、向往自由、蔑视规矩,这些特征,使他谈不上完美,却很接近一个真实复杂、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而悟空后来皈依佛门,追随玄奘普度众生的理想,历经磨难,成为盖世英雄,这恰恰也像是人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的艰苦跋涉。有不足也有追求,既滑稽又伟大,悟空是这样,人不是也很类似?
再看《西游记》的其他形象,比如玄奘正经得不近人 情,八戒懒惰得让人厌烦,沙僧木讷得呆头呆脑,唯独孙悟空却正直中不乏灵气,聪慧里透着狡猾,而且绝不言败、一往无前,这种复杂而饱满的个性,使它成为了几百年来最脍炙人口的动物形象了。
想想我们的图书、电影、游戏、动画片,有多少是关于猴的,尤其是孙悟空,衍生出了多少丰富的解读与阐释。猴的形象具有广阔的延展性,可以寄托丰富无限的诠释意义。十二生肖里,怕是没有哪一个形象的文化衍生创作可以和猴相比了。想想那么多被我们所铭记的文化形象,恰恰不在于完美,而在于真实丰富。
作为生肖形象的猴,在个性中包含了丰富的多面性,也具备向善、升华的可塑性。由此而创作出的艺术形象,老百姓往往喜闻乐见。譬如古代画像中以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民间传说中也有“水中捞月”的猴子,以及当代韩美林画的“水墨猴”等。唯有在与人的相似中显出其可爱,才会让读者、观众与之心生亲近,产生共鸣。
(选自2016年3月19日《光明日报》,略有 删改)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第四轮猴年邮票价格暴涨,让人们看到了猴的高人气。
B.孙悟空形象虽不完美,却成为了几百年来最脍炙人口的动物形象。
C.人们喜爱猴,因此也制造了许多有关它的褒义成语。
D.十二生肖里,猴形象的文化衍生创作最丰富。
8.我们为什么喜欢猴?请根据文意回答。(6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9-13题。(22分)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 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9.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6分)
答:
10.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3分)
答:
11.“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2.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5分)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 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答:
13.“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我们为什么喜欢猴
王逸之
猴年以来,有关猴的新闻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了猴的高人气。早在去年暑期,动画片《大圣归来》就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纪录;新发行的第四轮猴年邮票,大版的价格从38.4元暴涨到了1100元,升值近28倍;春晚的猴 年吉祥物图案,引发全民讨论的热潮;猴年甚至刺激了人们的生育愿望,有媒体预计2016年“猴宝宝”将扎堆出生。
为什么我们喜爱猴呢?论造型可爱,羊和兔也不差;论机灵乖巧,鼠和狗也够格;论神通广大,更比不上呼风唤雨的龙。有意思的是,我们喜爱猴,却没有制造什么有关它的褒义成语。“沐猴而冠”“心猿意马”都不是什么好词 。然而,相比较“蛇蝎心肠”“过街老鼠”,猴的形象并不差。这么一个既不太好也不太坏的形象,凭什么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细想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猴像人,有“人性”,我们在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庄子·齐物论》中所言,狙公喂猴,“朝三暮四”则猴怒,“朝四暮三”则猴喜,所得不多不少,却引发了喜怒变幻,说的不正是芸芸众生的模样?退一步,就是“食色,性也”的动物;进一步,也可以是脱胎换骨的人。
再以猴形象的集大成者《西游记》为例,孙悟空调皮、古怪、爱捉弄人、向往自由、蔑视规矩,这些特征,使他谈不上完美,却很接近一个真实复杂、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而悟空后来皈依佛门,追随玄奘普度众生的理想,历经磨难,成为盖世英雄,这恰恰也像是人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的艰苦跋涉。有不足也有追求,既滑稽又伟大,悟空是这样,人不是也很类似?
再看《西游记》的其他形象,比如玄奘正经得不近人 情,八戒懒惰得让人厌烦,沙僧木讷得呆头呆脑,唯独孙悟空却正直中不乏灵气,聪慧里透着狡猾,而且绝不言败、一往无前,这种复杂而饱满的个性,使它成为了几百年来最脍炙人口的动物形象了。
想想我们的图书、电影、游戏、动画片,有多少是关于猴的,尤其是孙悟空,衍生出了多少丰富的解读与阐释。猴的形象具有广阔的延展性,可以寄托丰富无限的诠释意义。十二生肖里,怕是没有哪一个形象的文化衍生创作可以和猴相比了。想想那么多被我们所铭记的文化形象,恰恰不在于完美,而在于真实丰富。
作为生肖形象的猴,在个性中包含了丰富的多面性,也具备向善、升华的可塑性。由此而创作出的艺术形象,老百姓往往喜闻乐见。譬如古代画像中以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民间传说中也有“水中捞月”的猴子,以及当代韩美林画的“水墨猴”等。唯有在与人的相似中显出其可爱,才会让读者、观众与之心生亲近,产生共鸣。
(选自2016年3月19日《光明日报》,略有 删改)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第四轮猴年邮票价格暴涨,让人们看到了猴的高人气。
B.孙悟空形象虽不完美,却成为了几百年来最脍炙人口的动物形象。
C.人们喜爱猴,因此也制造了许多有关它的褒义成语。
D.十二生肖里,猴形象的文化衍生创作最丰富。
8.我们为什么喜欢猴?请根据文意回答。(6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9-13题。(22分)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 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9.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6分)
答:
10.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3分)
答:
11.“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2.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5分)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 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答:
13.“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