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辽宁营口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07-22
辽宁营口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条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粗短的烟囱里,冒着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__________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__________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__________在整个村子的上空,__________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又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里,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   )。
1. 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笼罩      弥漫      萦绕      凝结
B. 凝结      弥漫      萦绕      笼罩
C. 弥漫      萦绕      笼罩      凝结
D. 萦绕      笼罩      凝结      弥漫
2.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薄雾轻笼”“轻烟渐淡”是主谓短语,“细腻烟雾”是偏正短语。
B. “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中“山沟沟的最深处”是句子的宾语。
C. “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D. 句子“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其中“揭示”一词换作“彰显”更合适。
3. 下列句子补写在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B. 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C. 忽然想起了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D. 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妥帖(tiē)      渲染(xuàn)      亘古(gèng)     神色张皇(huáng)
B. 诀别(jué)      漩涡(xuán)      瘦削(xuē)      怏怏不乐(yàng)
C. 暖和(hé)       斡旋(wò)        胸脯(pú)       力不睱供(xiá)
D. 行头(xíng)   残垣(yuán)      煨琐(wěi)      混为一谈(hǔn)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4分)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B. 《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蕴含着深刻的道家思想。
C. 欧阳修,字永叔,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D.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词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他的作品。
6. 名著阅读。
我穿过院子爬到它的屋顶上,从开着的窗子里观察他。我看到桌上的酒精灯闪着蓝色的火焰,他躬着黑乎乎的身影在一个破本子上记东西,镜片像清冷的冰块,放射着寒光。也不知道这人变的什么戏法,我好奇得不得了,常常趴在屋顶上一连几个小时都不愿离去。
选段中的“他”是谁?你认为他身上的什么精神最值得你学习?(2分)

7. 简要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今天,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深入解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交流地方典型经验,加大推进落实力度,确保“五项管理”全面落地见效。
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实施“五项管理”的重要意义,“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以小见方向、以小见责任、以小见情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从不同方面体现着、贯穿着正确的育人方向,做好“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系统的重大责任,也是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有力举措,要把“五项管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选自2021.5.21《中国教育报》)

8. 古诗文填空。(10分)
(1)____________,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4)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岳阳楼记》中描写花草繁盛、充满生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晏殊《浣溪沙》中借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描写来表达生活哲理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体现真挚的友情可以冲破空间阻隔、消除孤独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
(一)(16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中石兽(节选)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石钟山记(节选)
《水经》云:“彭蠡①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②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③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④,北音清越,枹⑤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彭蠡(lí):即今鄱阳湖。②郦元:即郦道元。③李渤:唐代人。曾作《辨石钟山记》。④函胡:厚重模糊。⑤枹(fú):鼓槌。
9.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3)故莫能知(       )                      
(4)余是以记之(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分)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分)
11. 乙文作者是如何评价郦元、李渤的观点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为何这样评价。(4分)
12. 甲、乙两文共同阐释了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4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①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释】①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会昌二年(842)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吏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四年(844)又由黄州(今湖北新洲)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此诗即为此次行役而作。②杜陵,在长安西南,杜牧老家樊川即在那里。
13. 赏析“萧萧”“淅淅”两词的表达效果。(2分)
14.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2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