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9-08
(四)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材料一: 满树槐花飘香来(王溱)
①槐花与我有缘,我是闻着它的清香长大的。
②每年,槐树枝露出绿芽,上了年纪的邻居就会拿着马扎子坐在槐树下透气、养神。等到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盛开在即。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那淡淡的黄白色花瓣,素雅、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
③槐花一开,邻居们便开始享受欢愉的时光。大院邻居围聚在槐树下,大人们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半蹲在地上,一边喝着茶水吸着自卷烟,一边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有喜欢尝鲜的,顺手摘几朵花含在嘴里。
④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大院邻居最拿手的是用槐花包包子。把摘下的槐花稍微清洗一下,讲究的再用热水一焯,去去苦味,然后把剁好的猪肉、调料拌在里面。用槐花包包子,肉必须放得多,五花肉最好,因为槐花喜油水,肉放少了就没香喷喷的滋味。过去生活条件不好,邻居们都舍不得放肉,所以很难蒸出那种香味。我们院里有户姓张的人家,老爸是七级工,挣钱多,老妈又比较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档次”。每当包子一出锅,浓郁的香味就飘散出来,全院都闻得到。那肉香裹着槐花的味道,太诱惑人了,光闻味就流口水。好在他们家人大方,每次都分些给邻居们尝鲜,一家一两个虽不多,但情谊在,邻居们还是很感激的,迄今说起来仍念念不忘。
⑤在人们眼中,槐树还是祥瑞的象征——“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在我的老家,当地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靠山吃山,专门在山洼处开辟了一个园子,一气栽种了上万棵槐树,名曰“槐花园”。这里每年都要举办槐花节。每逢花期,那一棵棵浓密高大的槐树上,挂着让人感到震撼却又显得柔情无比的花朵,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犹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在如此美丽壮观的园子里徜徉,仿佛置身于梦境,怎能不让人生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有删改)
材料二: 书院四季春花(叶辛)
①沪剧里唱:“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红里泛白,白里泛红……”喜欢沪剧的上海人几乎都会唱,直白而又贴切。
②桃红李白油菜黄,蝶飞蜂舞鱼儿欢,书院①的春天是色彩斑斓的。
③每年三月,草长莺飞桃花开,四面八方的上海人云集而来,到书院看桃花。灿烂的桃花,含笑怒放,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树,形成一个迷离的粉红色世界,一张张笑脸沉浸其中。
④家家户户的小花园、小果园里,白玉兰、粉玉兰谢了樱花开,樱花谢了杜鹃开,杜鹃谢了月季、玫瑰、扶桑、牡丹热热闹闹地次第开放。小河边、道路旁、防风带附近、瓜田地角、庭院前后,目力所及之处,都是姹紫嫣红的花朵,处处惹人的眼。各种花儿开得太茂盛了,以致人们分辨不清,空气里弥漫着的好闻的味道,究竟是哪种花儿的馨香。
⑤带着海腥味的风吹来,暖洋洋的,有一股独特的清新气息。海鸥的鸣叫声透着喜气;跳跳鱼在浅海滩欢呼雀跃,迎接着书院的春天;蛏子张开嘴巴,在春水中吐着泡泡;螃蜞在海滩上爬来爬去,也出来感受春日的阳光。海滩边,一片绿色的芦苇一天一个样地使劲拔节,日渐茂盛起来,很多书院人来采摘鲜嫩的粽叶回家包粽子。滩涂上也热闹起来,捡蛏子、抓跳跳鱼、刨小螃蜞的孩子们叫成一团。
⑥春天,置身于书院,在路边,在海边,在庭院中,在田地里,出奇地舒畅、欢快。
⑦而今,书院已经归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这是特区里的特区呵!一条经过书院连接上海中心城区和临港新片区的快捷大道正在修建。随着临港新片区的建设,上海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有删改)
【注】①书院:地名。
24、材料一第②段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槐树花开的景象,请结合原文对此描写方法做简要分析。(4分)
25、材料二中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26、两篇散文都以“花”入题,试比较其写作意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27、下面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 材料一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一连串的动词,细腻生动地描绘出邻居们享受欢愉时光的情形。
B. 材料一以“槐花”为线索,依次展现了吃槐花、赏槐花、办槐花节等场景,条理清晰,结构合理。
C. 材料二以沪剧唱词“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红里泛白,白里泛红……”开头,引出下文对春花的描写,富含文化韵味。
D. 材料二通篇不见“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写法新颖别致,有独到的审美情趣。
E. 材料一、材料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许多看似闲笔的描写,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12分)
28、鲁迅称《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兴趣盎然。请你回顾书中内容,任选两种昆虫,说说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突出它们特征的。(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对联“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灵草艾蒿,香气独能祛十邪”与_______节有关,对联中涉及到的_______和_______两个习俗与这个节日有关,对联中的“三闾”指_______。(4分)
30、《新课标》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见下表)。根据课程安排,初中学生应该参加哪些服务性劳动?说说你更愿意参加其中哪个项目并说明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A 6D 7A 8B
9、(他们)说自己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10、①逝者如斯夫 ②心远地自偏 ③拣尽寒枝不肯栖 ④燕然未勒归无计 ⑤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⑥示例:烟笼寒水月笼沙、受降城外月如霜 我寄愁心与明月、从今若许闲乘月
11、语言表达的和心里想的没有差错。
12、对比论证,把图画和相片做对比突出论证了美术作品不能而且不必和自然逼真的观点。(意思相近即可)
13、文学语言所希求的是含蓄的表达(无言),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欣赏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答文中原句也可)
14、图画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所发生的印象更深刻(或:不逼真的图画比逼真的相片美得多),照片只是真实地再现了丁聪的模样,而自画像则是用简单的线条,粗略地、理想化地勾画出丁聪的个性、人格,带有夸张和幽默的意味,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或更有美感)
15、作文略
16、①山雨欲来风满楼 ②故国
17、家园故国之愁,吊古伤今之感。
18、①统领 ②恰逢 ③几乎,差不多 ④在
19、拘泥于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呢?
20、不能拘泥于成规或古人说法,要活学活用。结合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21、厌氧发酵技术和生物转化。利用厌氧发酵技术转化餐厨垃圾生成沼渣,养殖昆虫;利用生物技术将昆虫成虫转化为蛋白,虫粪转化为有机肥。
22、列数字。用具体数字准确(或直观地)说明了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进一步说明利用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固体废物的必要性。
23、AC
24、示例:“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是从视觉描写槐花;“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是从嗅觉描写槐花。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或全面)感受槐花的美(其他言之成理的分析亦可)。
25、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铺排出海鸥、跳跳鱼、蛏子和螃蜞在海滩晒太阳的热闹气氛,“透着喜气”、“欢呼雀跃”等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它们迎接春天的喜悦、欢快。(意思相近即可)
26、相同点:都通过写花,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或对生活的热爱)。
不同点:材料一主要通过回忆往事,表达对故乡(童年)的怀念;材料二主要展现时代的生机,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27、BE
28、①. 示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②. 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29、 ①端午节 ②赛龙舟 ③挂艾草(或:挂菖蒲) ④屈原。
30、现代服务业劳动和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示例1:现代服务业劳动,理由要结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等。
示例2: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理由要结合服务社会,无私奉献,培养高尚品德等。
材料一: 满树槐花飘香来(王溱)
①槐花与我有缘,我是闻着它的清香长大的。
②每年,槐树枝露出绿芽,上了年纪的邻居就会拿着马扎子坐在槐树下透气、养神。等到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盛开在即。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那淡淡的黄白色花瓣,素雅、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
③槐花一开,邻居们便开始享受欢愉的时光。大院邻居围聚在槐树下,大人们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半蹲在地上,一边喝着茶水吸着自卷烟,一边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有喜欢尝鲜的,顺手摘几朵花含在嘴里。
④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大院邻居最拿手的是用槐花包包子。把摘下的槐花稍微清洗一下,讲究的再用热水一焯,去去苦味,然后把剁好的猪肉、调料拌在里面。用槐花包包子,肉必须放得多,五花肉最好,因为槐花喜油水,肉放少了就没香喷喷的滋味。过去生活条件不好,邻居们都舍不得放肉,所以很难蒸出那种香味。我们院里有户姓张的人家,老爸是七级工,挣钱多,老妈又比较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档次”。每当包子一出锅,浓郁的香味就飘散出来,全院都闻得到。那肉香裹着槐花的味道,太诱惑人了,光闻味就流口水。好在他们家人大方,每次都分些给邻居们尝鲜,一家一两个虽不多,但情谊在,邻居们还是很感激的,迄今说起来仍念念不忘。
⑤在人们眼中,槐树还是祥瑞的象征——“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在我的老家,当地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靠山吃山,专门在山洼处开辟了一个园子,一气栽种了上万棵槐树,名曰“槐花园”。这里每年都要举办槐花节。每逢花期,那一棵棵浓密高大的槐树上,挂着让人感到震撼却又显得柔情无比的花朵,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犹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在如此美丽壮观的园子里徜徉,仿佛置身于梦境,怎能不让人生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有删改)
材料二: 书院四季春花(叶辛)
①沪剧里唱:“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红里泛白,白里泛红……”喜欢沪剧的上海人几乎都会唱,直白而又贴切。
②桃红李白油菜黄,蝶飞蜂舞鱼儿欢,书院①的春天是色彩斑斓的。
③每年三月,草长莺飞桃花开,四面八方的上海人云集而来,到书院看桃花。灿烂的桃花,含笑怒放,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树,形成一个迷离的粉红色世界,一张张笑脸沉浸其中。
④家家户户的小花园、小果园里,白玉兰、粉玉兰谢了樱花开,樱花谢了杜鹃开,杜鹃谢了月季、玫瑰、扶桑、牡丹热热闹闹地次第开放。小河边、道路旁、防风带附近、瓜田地角、庭院前后,目力所及之处,都是姹紫嫣红的花朵,处处惹人的眼。各种花儿开得太茂盛了,以致人们分辨不清,空气里弥漫着的好闻的味道,究竟是哪种花儿的馨香。
⑤带着海腥味的风吹来,暖洋洋的,有一股独特的清新气息。海鸥的鸣叫声透着喜气;跳跳鱼在浅海滩欢呼雀跃,迎接着书院的春天;蛏子张开嘴巴,在春水中吐着泡泡;螃蜞在海滩上爬来爬去,也出来感受春日的阳光。海滩边,一片绿色的芦苇一天一个样地使劲拔节,日渐茂盛起来,很多书院人来采摘鲜嫩的粽叶回家包粽子。滩涂上也热闹起来,捡蛏子、抓跳跳鱼、刨小螃蜞的孩子们叫成一团。
⑥春天,置身于书院,在路边,在海边,在庭院中,在田地里,出奇地舒畅、欢快。
⑦而今,书院已经归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这是特区里的特区呵!一条经过书院连接上海中心城区和临港新片区的快捷大道正在修建。随着临港新片区的建设,上海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有删改)
【注】①书院:地名。
24、材料一第②段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槐树花开的景象,请结合原文对此描写方法做简要分析。(4分)
25、材料二中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26、两篇散文都以“花”入题,试比较其写作意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27、下面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 材料一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一连串的动词,细腻生动地描绘出邻居们享受欢愉时光的情形。
B. 材料一以“槐花”为线索,依次展现了吃槐花、赏槐花、办槐花节等场景,条理清晰,结构合理。
C. 材料二以沪剧唱词“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红里泛白,白里泛红……”开头,引出下文对春花的描写,富含文化韵味。
D. 材料二通篇不见“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写法新颖别致,有独到的审美情趣。
E. 材料一、材料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许多看似闲笔的描写,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12分)
28、鲁迅称《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兴趣盎然。请你回顾书中内容,任选两种昆虫,说说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突出它们特征的。(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对联“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灵草艾蒿,香气独能祛十邪”与_______节有关,对联中涉及到的_______和_______两个习俗与这个节日有关,对联中的“三闾”指_______。(4分)
30、《新课标》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见下表)。根据课程安排,初中学生应该参加哪些服务性劳动?说说你更愿意参加其中哪个项目并说明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A 6D 7A 8B
9、(他们)说自己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10、①逝者如斯夫 ②心远地自偏 ③拣尽寒枝不肯栖 ④燕然未勒归无计 ⑤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⑥示例:烟笼寒水月笼沙、受降城外月如霜 我寄愁心与明月、从今若许闲乘月
11、语言表达的和心里想的没有差错。
12、对比论证,把图画和相片做对比突出论证了美术作品不能而且不必和自然逼真的观点。(意思相近即可)
13、文学语言所希求的是含蓄的表达(无言),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欣赏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答文中原句也可)
14、图画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所发生的印象更深刻(或:不逼真的图画比逼真的相片美得多),照片只是真实地再现了丁聪的模样,而自画像则是用简单的线条,粗略地、理想化地勾画出丁聪的个性、人格,带有夸张和幽默的意味,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或更有美感)
15、作文略
16、①山雨欲来风满楼 ②故国
17、家园故国之愁,吊古伤今之感。
18、①统领 ②恰逢 ③几乎,差不多 ④在
19、拘泥于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呢?
20、不能拘泥于成规或古人说法,要活学活用。结合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21、厌氧发酵技术和生物转化。利用厌氧发酵技术转化餐厨垃圾生成沼渣,养殖昆虫;利用生物技术将昆虫成虫转化为蛋白,虫粪转化为有机肥。
22、列数字。用具体数字准确(或直观地)说明了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进一步说明利用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固体废物的必要性。
23、AC
24、示例:“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是从视觉描写槐花;“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是从嗅觉描写槐花。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或全面)感受槐花的美(其他言之成理的分析亦可)。
25、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铺排出海鸥、跳跳鱼、蛏子和螃蜞在海滩晒太阳的热闹气氛,“透着喜气”、“欢呼雀跃”等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它们迎接春天的喜悦、欢快。(意思相近即可)
26、相同点:都通过写花,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或对生活的热爱)。
不同点:材料一主要通过回忆往事,表达对故乡(童年)的怀念;材料二主要展现时代的生机,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27、BE
28、①. 示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②. 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29、 ①端午节 ②赛龙舟 ③挂艾草(或:挂菖蒲) ④屈原。
30、现代服务业劳动和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示例1:现代服务业劳动,理由要结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等。
示例2: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理由要结合服务社会,无私奉献,培养高尚品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