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09-13
黑龙江大庆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 chéng)。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juān)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修葺(qì) 惩罚(chéng) 莅临(wèi) 深恶(wù)痛疾
B.恐吓(hè) 憎恨(zèng) 狭隘(yì) 面面相觑(qù)
C.丁卯(mǎo) 狡黠(xiá) 亵渎(xiè) 哗众取宠 (huá)
D.分享(xiáng) 诘难(jié) 塑料(suò) 载人飞船(zài)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霍金尽管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B.诸葛亮,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心中所系是兴复汉室的伟业。
C.对于孩子的坏习惯,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一些消费者只关注商品外包装而忽视其内在价值,这种做法无异于买椟还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每当回忆起初中四年的学习生活,老师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 ,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等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D.“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闾,居民聚集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故以“闾左"来指代贫苦人民。
B.庄子,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C.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小说描绘了奇幻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3)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6)“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王之涣写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的《望岳》中“ ,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2分)
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起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_________, 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______________。二者风格迥异,各有千秋: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感情婉转。
8、口语交际。(2分)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表达不得体的两处是( ) 和( )( 只填序号)。
这次我们从全国各地回到①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②的恩师黄教授祝寿。黄教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黄教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③给我们几个高足④,我们都感到十分高兴。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古诗词阅读]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
B.五、六两句在写诗人流连忘返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七、八两句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D.在诗中,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10、当你的朋友因身处困境而烦闷失意时,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哪一联最适合用来劝慰朋友?并说明理由。(3分)
[古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中,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 确实。④浣;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
(1)具答之( ) (2)便要还家( )
(3)寻病终( ) (4)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C.盖江北之俗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D.余顾而慕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13、选出画线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2分)
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B.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C.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D.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1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B.甲文结尾以众人寻桃花源“未果”,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令人神往。
C.乙文中作者看到村庄里万物都怡然自得,而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心生怨恨。
D.甲乙两段文字都展现了和谐安宁、恬静美好、自得其乐的乡村生活图景。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二)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5分)
[材料一]
“红色经典”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为核心,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进程。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顽强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而这种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摘自《红色经典是精神的传导》,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 90.89%的青少年学生认为自己对红色经典书籍有所了解,27.3%的 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红色经典。
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
认同度
能够激励自我克服困难
83.3%
有助于树立三观、确立理想
73.9%
能够忆苦思甜、更珍惜现在生活
52.8%
能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优良品质
17.3%
对自己毫无意义
3.2%
青少年对红色经典认知来源情况
认知来源
影视剧
81.8%
教科书
72.4%
学校活动
58.39%
网络媒体
45.6%
父母、老师、同学的推荐
25.2%
(摘自《青少年红色经典书籍阅读调查及出版建议》,有删改)
[材料三]
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zhongggcd-的建立,是红色经典《觉醒年代》的叙事线索,而其内在核心则在于思想的力量、觉醒的过程。这也是该剧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觉醒年代》还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剧中,不仅正面呈现了陈独秀的革命先锋形象,更还原了他作为“父亲”“同事”的立体性与丰富性。这样的“人设”拉近了领袖型、名流型人物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也更为可信可亲。欣赏这样的影视剧,观众能在热血沸腾的历史中审视自己,收获历经坎坷却又一往无前的担当和勇气。
(摘自《火出圈的<觉醒年代),为什么这么好看》,有删改)
16、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红色经典”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核心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B.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很高,都能发现其对自身的意义。
C.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青少年对红色经典的认知来源是影视剧。
D.《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人物形象立体丰富、个性鲜明、可信可亲。
17、材料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1分)
18、从时代和个人角度看,为什么要传承红色经典?请结合材料和材料三简要回答。(2分 )
(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9分)
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笑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波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ZL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停滞不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 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義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达芬奇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画家,就是因为他在无数次重复画蛋中,寻找规律,画出个性,才成就了他“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 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1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要善于“折叠”自己。
B.第②段用红军四渡赤水的事例来论证分论点,既生动具体又有说服力。
C.作者认为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很可能会事与愿违,遭遇失败。
D.文章引用罗曼.罗兰、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折叠”需生动的重复这一观点。
20、文章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21、请结合全文回答,如何“折叠”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4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 chéng)。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juān)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修葺(qì) 惩罚(chéng) 莅临(wèi) 深恶(wù)痛疾
B.恐吓(hè) 憎恨(zèng) 狭隘(yì) 面面相觑(qù)
C.丁卯(mǎo) 狡黠(xiá) 亵渎(xiè) 哗众取宠 (huá)
D.分享(xiáng) 诘难(jié) 塑料(suò) 载人飞船(zài)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霍金尽管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B.诸葛亮,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心中所系是兴复汉室的伟业。
C.对于孩子的坏习惯,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一些消费者只关注商品外包装而忽视其内在价值,这种做法无异于买椟还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每当回忆起初中四年的学习生活,老师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 ,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等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D.“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闾,居民聚集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故以“闾左"来指代贫苦人民。
B.庄子,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C.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小说描绘了奇幻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3)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6)“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王之涣写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的《望岳》中“ ,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2分)
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起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_________, 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______________。二者风格迥异,各有千秋: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感情婉转。
8、口语交际。(2分)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表达不得体的两处是( ) 和( )( 只填序号)。
这次我们从全国各地回到①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②的恩师黄教授祝寿。黄教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黄教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③给我们几个高足④,我们都感到十分高兴。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古诗词阅读]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
B.五、六两句在写诗人流连忘返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七、八两句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D.在诗中,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10、当你的朋友因身处困境而烦闷失意时,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哪一联最适合用来劝慰朋友?并说明理由。(3分)
[古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中,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 确实。④浣;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
(1)具答之( ) (2)便要还家( )
(3)寻病终( ) (4)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C.盖江北之俗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D.余顾而慕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13、选出画线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2分)
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B.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C.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D.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1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B.甲文结尾以众人寻桃花源“未果”,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令人神往。
C.乙文中作者看到村庄里万物都怡然自得,而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心生怨恨。
D.甲乙两段文字都展现了和谐安宁、恬静美好、自得其乐的乡村生活图景。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二)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5分)
[材料一]
“红色经典”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为核心,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进程。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顽强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而这种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摘自《红色经典是精神的传导》,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 90.89%的青少年学生认为自己对红色经典书籍有所了解,27.3%的 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红色经典。
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
认同度
能够激励自我克服困难
83.3%
有助于树立三观、确立理想
73.9%
能够忆苦思甜、更珍惜现在生活
52.8%
能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优良品质
17.3%
对自己毫无意义
3.2%
青少年对红色经典认知来源情况
认知来源
影视剧
81.8%
教科书
72.4%
学校活动
58.39%
网络媒体
45.6%
父母、老师、同学的推荐
25.2%
(摘自《青少年红色经典书籍阅读调查及出版建议》,有删改)
[材料三]
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zhongggcd-的建立,是红色经典《觉醒年代》的叙事线索,而其内在核心则在于思想的力量、觉醒的过程。这也是该剧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觉醒年代》还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剧中,不仅正面呈现了陈独秀的革命先锋形象,更还原了他作为“父亲”“同事”的立体性与丰富性。这样的“人设”拉近了领袖型、名流型人物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也更为可信可亲。欣赏这样的影视剧,观众能在热血沸腾的历史中审视自己,收获历经坎坷却又一往无前的担当和勇气。
(摘自《火出圈的<觉醒年代),为什么这么好看》,有删改)
16、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红色经典”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核心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B.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很高,都能发现其对自身的意义。
C.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青少年对红色经典的认知来源是影视剧。
D.《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人物形象立体丰富、个性鲜明、可信可亲。
17、材料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1分)
18、从时代和个人角度看,为什么要传承红色经典?请结合材料和材料三简要回答。(2分 )
(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9分)
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笑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波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ZL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停滞不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 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義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达芬奇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画家,就是因为他在无数次重复画蛋中,寻找规律,画出个性,才成就了他“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 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1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要善于“折叠”自己。
B.第②段用红军四渡赤水的事例来论证分论点,既生动具体又有说服力。
C.作者认为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很可能会事与愿违,遭遇失败。
D.文章引用罗曼.罗兰、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折叠”需生动的重复这一观点。
20、文章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21、请结合全文回答,如何“折叠”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