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2017中考文言文
时间:2017-07-08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 (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分)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分)
(出自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真题)
参考答案
8.(3分)B(解析:“加”名词,益处。)
9.(3分)C
10.(3分)A(解析:孟子主张人性本本善。)
11.(8分)①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时候。(“恶”“于”“辟”各1分,通顺1分;恶:厌恶;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辟”通“避”,躲避)“(4分)
②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乡”“得”“为”各1分,通顺1分;乡:通“向”,从前;“得”通“德”,感激;为:动词,接受,做)(4分)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C.此之谓失其本心 (助词,无实义)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出自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真题)
参考答案
8.(3分)B(解析:“加”名词,益处。)
9.(3分)C
10.(3分)A(解析:孟子主张人性本本善。)
11.(8分)①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时候。(“恶”“于”“辟”各1分,通顺1分;恶:厌恶;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辟”通“避”,躲避)“(4分)
②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乡”“得”“为”各1分,通顺1分;乡:通“向”,从前;“得”通“德”,感激;为:动词,接受,做)(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