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乙】郑燮,号板桥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17-07-27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书信
C.值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 以画竹、兰为长
D.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面对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______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收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8.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腹乎?
(出自2017年湖北省荆门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句意为: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活:救助.使…活.
B.句意为: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牍:公文.
C.句意为: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值:遇到.
D.句意为:(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去:离开.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树林里浓荫覆盖,鸟儿到处鸣叫.上:方位词,树的上面;(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上:皇上.
B句意: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归:回去;(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C句意: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以:来;擅长画竹和兰花.以:把.
D句意: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或:有人;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或:有人
故选:D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A.正确
B.有误,从“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可以看出“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并不是因担心上级拒绝.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8、
(1)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现在是什么时候,如果向上申报,申报,往来反复,百姓怎能活下去?
(1)这句翻译要注意“乐①其乐②: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①:以…为乐.乐②:乐事.”从:跟随.
(2)要注意实词“若”:如果;“辗转”:反复;“活腹”活下去.
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咏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书信
C.值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 以画竹、兰为长
D.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面对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______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收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8.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腹乎?
(出自2017年湖北省荆门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句意为: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活:救助.使…活.
B.句意为: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牍:公文.
C.句意为: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值:遇到.
D.句意为:(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去:离开.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树林里浓荫覆盖,鸟儿到处鸣叫.上:方位词,树的上面;(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上:皇上.
B句意: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归:回去;(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C句意: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以:来;擅长画竹和兰花.以:把.
D句意: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或:有人;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或:有人
故选:D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A.正确
B.有误,从“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可以看出“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并不是因担心上级拒绝.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8、
(1)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现在是什么时候,如果向上申报,申报,往来反复,百姓怎能活下去?
(1)这句翻译要注意“乐①其乐②: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①:以…为乐.乐②:乐事.”从:跟随.
(2)要注意实词“若”:如果;“辗转”:反复;“活腹”活下去.
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咏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