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襄阳市普通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5-06-30
2015年7月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
高一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音乐性的美
李泽厚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如太宗)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南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日盛唐之音,宜矣。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五律则自初唐沈(俭期)、宋(之问)搞定形化以来,成为终唐之世的考试体裁、正统格式;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熟,宋以后才大流行,所有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即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选自《美的历程》)
1.“诗歌和书法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对书法发展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宫廷的大力提倡下,初唐的书法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
B.冯、虞、褚的多种兰亭摹本,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它们为那个时代确立了共同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C.孙过庭在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D.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2.关于“盛唐之音”,以下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它们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B.草书,又特别是狂草,融合了当时传人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出现了许多新创造,具有音乐美,体现了出盛唐风貌。
C.“盛唐之音”表现在书法上,即是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D.“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唐代,书法和诗歌既是最普及的艺术,又是最成熟的艺术,它们都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都在唐代达到了高峰。
B.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他就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些兰亭摹本,就成了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C.陈子昂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从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
D.五古、五律、七律等体裁是在唐代以后才成熟的,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少有异才,文章冠世。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成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囧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将谓吾为首鼠避贼,适所以速祸也。”遂行。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颖默然。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颖大怒,使秀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注】①囧,齐王司马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顿居群士之右 右:上面
B.适所以速祸也 速:招致
C.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 用:采用
D.使秀密收机 收:收拢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
B.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
C.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
D.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祖辈父辈对江表有大的功勋业绩,陆机写作《辩亡论》二篇,慨叹孙皓抛弃祖业,评论孙吴兴亡的原因,也想表述祖辈父辈的业绩。
B.陆机因为三代为将,且客居他乡做官,很快居群士之右,引来他人的忌恨,也曾坚辞都督之职,但司马颖不答应,陆机最终还是领命而行。
C.陆机为成都王效劳时,曾自比管仲、乐毅,认为齐桓公因为统一天下的功劳封任管仲,燕惠王因怀疑乐毅因而功败垂成。
D.陆机因事得罪了成都王宠幸的孟玖兄弟二人,因而被陷害,他死后,雾气弥漫,狂风吹断树木,平地下起深雪,士卒都为他痛心落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2)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蒋捷,生卒不详。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长于词。②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③银字笙
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首句揭出“春愁”主题,结合全词,表现了词人哪些方面的春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的巨大影响力,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的名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用神话传说给人类对山川的开发染上了神秘的色彩。
(3)《劝学》中谈君子和他人没什么异同,只是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不足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乘车记
【俄】蒲宁
①谁要是以为这种等次的火车,他想乘就可以乘,别人管不了,那就大谬不然了!在1911年3月锡兰的科伦坡,我就有过这样的遭遇。
②早晨,还刚刚七点多钟,可是已经火伞高张,燠热异常,这是一种凝重的、呆滞不动的暑气。每当要下可怕的暴雨前,总是会出现这样的酷热。
③我穿一身白衣服,戴一顶白色盔形凉帽,坐在一辆晒得滚烫的、小小的人力车上。在人力车的两根细细的车杠间,一个黑黝黝的高大的泰米尔人,身子微微前倾,迈着均匀的大步,飞快地拉着车向前奔去、他的健美的裸体上上下下都闪耀出亮光。
④我这是上火车站去,打算到——好吧,随便举个地名吧,阿努拉达普拉市去。
⑤前面已是车站广场,空荡荡的,白得耀眼,而在广场后面是白得更加耀眼的车站大厦,在热得发白的天空的映衬下,这座建筑物的白颜色几乎叫人觉得骇怕。置身于这片白色的建筑物和太阳的白焰之中,那个泰米尔人漆黑的身躯和漆黑的头发显得格外刺眼。
⑥走进车站大厅,人就感到舒服些了,到处都有柔和的穿堂风。我摘下凉帽,一面揩着大汗淋漓的冰冷的前额,一面急匆匆地朝站台入口处走去。
⑦列车已停好在站台上,车顶是白色的,窗帘也是白色的。我赶紧去售票处,一边走一边掏出几枚硬币,正好够买一张去阿努拉达普拉的三等车票。一个英国人从售票处向外张望,我把硬币在他面前敲着,说:“三等车,去阿努拉达普拉!”“是头等车吗?”英国人问。“不,三等车”我喊道。“是,头等车!”英国人也喊道,递给了我一张头等车票。
⑧我气得火冒三丈,粗着喉咙讲出了一席话,内容大致是:听着,我讨厌这种做法!我想亲眼看到这个国家的全部风土人情,这个国家的全部生活和这个国家里各种各样的人,直到所谓的“贱民”,你们是喜欢把有色人种算作“贱民”的,不消说,他们不可能也没有胆子乘坐头等车。可是每回只要我想坐三等车,就会同售票员争起来!我明明讲得清清楚楚要乘三等车,售票员却总是利用这些字眼发音近似,打断我的话,跟我胡搅蛮缠:“您是想说头等车吧?”我大声喊道:“不是的,三等车。”但是他却不睬我,还是给我一张头等车票。我把票子扔回去,于是售票员恼火了,怎么也想不通,一个白人竟会有这样下贱、这样疯狂的念头,想同有色人种坐在一起。他也开始大喊大叫,吓唬我说,我会从那些土人身上传染到一身虱子的,而主要的是教训我,在这里,绝对没有一个白人乘坐三等车,白人乘坐三等车是不能接受的,是有失体统的,是令人愤慨的!
⑨这回,我斩钉截铁地说:“别啰嗦,请您立刻给我一张我要买的票!”
⑩售票员终于屈服了,我的愤怒使他大为吃惊,有一刹那间,他愣住了,后来,突然横下心来,扔给了我一张三等车票。
11我大获全胜,得意洋洋地在车厢里坐好,等待着旅伴,也就是那些有色的“贱民”。可是见鬼,他们不上来,一个也不来!而站台上,打着光脚丫的乘客奔跑时发出的干巴巴的啪啪声却一刻也没有停过,他们都打我的包房前跑了过去。
12他们干吗都不上来,只是往前跑,跑到哪儿去啊?噢,我恍然大悟:是我的凉帽,白人戴的白凉帽吓着了他们!于是我摘了凉帽,缩在角落里,重又等他们上车,可是重又白等了一场。我感到纳闷:“为什么现在仍然没有一个人上来呢?现在他们看不到我了呀?”
13我霍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把头探出车窗,想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立刻弄清楚了,而且非常简单:在我乘坐的这间包房外边,有几个粉笔写的大字——另有用途!我刚走进这间包房,车站上的人立刻就在外边写上了:另有用途!唉,你呀,又吵又闹,寸步不让,总算买到了张三等车票,那你就自作自受去吧,一个人就像白痴似地枯坐着吧。
14列车飞驰着,在由空中倾注到这片天堂般的土地上的炫目的热浪中飞驰着。车窗外,繁花盛开的密林无尽地、飞一般地向后退去,清晰地回响着车轮的隆隆声。
15“椰——子!”每到一站都有人高声叫卖椰子,伴随着那凄凉的叫卖声的是打着光脚丫的乘客奔过我的包房时发出的干巴巴的啪啪声。
16在此后的一个车站上,我像个小偷一样悄悄地溜进四等车,车厢里挤满了人,有坐的、有站的,肤色全都是黑的或者褐色的,他们只在胯部包着块遮羞布,遮羞布全汗湿了。
【注】①锡兰,即斯里兰卡,印度洋岛国。18世纪末成为英国殖民地,1948年独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穿戴一身白,广场也是一片白,泰米尔人却是一身漆黑;天气异常燠热,车站却不让黑人乘坐有白人的三等车厢,对比鲜明,揭示了黑人和白人不平等的待遇。
B.小说突出描写了“我”和售票员多个回合的较量,情节曲折,矛盾冲突激烈,虽然被晾在三等车厢,但是最终“我”大获全胜。
C.小说第⑦段中作者反复说自己买一张三等车票。英国人售票员一开始没听清楚,听成“我”要买头等车票,所以递给了我一张头等车票。
D.“他们只在胯部包着块遮羞布,遮羞布全汗湿了”,突出有色人种穿着随便,物质贫穷,地位低下。
E.小说以“我”一天的所见所闻以及难堪遭遇为线索,表达了我对有色人种受歧视的愤慨及对他们的同情,同时揭露了殖民制度下的等级差别和种族歧视的罪恶。
(2)概述第⑧段的主要内容,简析它在文中的作用。(6分)
(3)小说中“我”为什么执意要做与自己身份地位不相符的事情,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的形象特点。(6分)
(4)简要概括“我”在坐三等车的过程中遇到的波折,并探究这些情节有何作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杨丽萍:雀之灵、舞之魂
1958年11月10日出生的杨丽萍是云南大理白族人。她从小酷爱舞蹈,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人。台湾及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杨丽萍的纯净柔美的舞蹈,是特殊的艺术形象、特殊的灵慧气质、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初看,令人赞叹她的指尖细腕的微妙语言;续看,你会领悟到其舞蹈神韵中含有一份灵气;而再三欣赏时,便可沉淀出一股隽永的心灵之美——在云南遥远的深山里,生活着她和她的族人们,她们依附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因为出生于云南白族的小村庄,杨丽萍浑身散发着一种大自然的味道。她说,村子里的人都喜欢跳舞,婚丧嫁娶、种收庄稼、祭祀神灵等无不跳舞,她自然也从小跟着祖辈、父母一起跳。她喜欢观察大自然,看云朵如何变化、孔雀怎么开屏、蜻蜒怎么点水……天资聪慧的她把这些看到的美放进自己的舞蹈中,很快就成了全村舞跳得最好的姑娘。
13岁那年,杨丽萍被云南西双版纳州歌舞团看中并招收入团。入团后,她开始了游走于云南这片土地上长达7年的访演生活。每次巡村访演,演员们都是自己背行囊,徒步行进。而村庄之间没有路,几乎都是原始森林。演员们经常得跨过冒着热气的大象粪便,躲过乱窜的蛇、吸血的旱蚂蝗前行……每次访演的时间至少长达3个月,演员们跟村民们同吃同住,白天帮村民收庄稼,晚上演出。这个村子待一段时闽,就接着去下一个村子演。这样,她走访了许多村落,见识了许多民族,学习了多种舞蹈。
“送戏上门”的经历对杨丽萍来说是宝贵的,也为她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杨丽萍看过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后很感动,她认为,作为舞蹈者的自己不应局限在只跳白族的舞蹈,而应是集各民族舞蹈的大成者。杨丽萍留一头长长秀发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漂亮,而是看了佤族人的舞蹈后受的启发。佤族人把太阳奉为神灵,也崇拜由太阳照射产生的火。他们无论男女,头发都是披散着,从来不剪,跳舞时用甩动长长头发的方式来表现火,以此表达对太阳神的崇敬。因此杨丽萍身上有了佤族人这一标志性的舞蹈动作元素。她看到傣族前辈毛相、“孔雀公主”刀美兰所跳的孔雀舞太美了,所以,她选择了傣族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方式。她吸取了两人不同风格的孔雀舞的特点及其他民族的舞蹈元素,同时加入自己的感悟,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杨氏”孔雀舞。
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而且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实、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感悟,她力争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构架人类最美的梦想。所有看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进入她构架的如诗如画的意境,都会情不自禁被她所表现出来的美所动容。
1999年元月,在西藏气候最为恶劣的季节,杨丽萍去了拉萨进行创作生活体验。在参观大昭寺时候,一缕阳光从屋顶照来,射在壁画上,慢慢地在移动。杨丽萍突然眼睛一亮,旋身融入阳光之中,情不自禁地摇摆起来。她就是这样地酷爱舞蹈艺术。每当杨丽萍站在舞台上,看似每一次都是在重复她自己,但每一次又都是不同的,因为她每一次的舞动,既是自然的再现,同时又是一次艺术的重生。
她在舞台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她让人动情于自己的感动,自己的发现,她的世界无需用人的语言便能读懂。
杨丽萍的舞很纯很纯,离现实的炊烟很远很远,却离我们心灵所渴求的东西很近很近。她的舞总是和“灵”、“魂”有关,借助人们熟悉的意象来表现人的内心境界、空间、梦想和意识活动等等,她的舞总给人以超然、空灵、淡泊、抒情而又自我意识强烈的印象,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蹈诗人”。
(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杨丽萍,一个用舞蹈书写生命的诗人。她在中国民族舞的大幕下,踏出了40年精湛、优雅绝伦的舞步。她的孔雀舞,用一双梦幻般的手传神地演绎了孔雀高傲而孤冷的美,她的《云南映像》把观众带入云南山村的田间地头,把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杨丽萍:用舞蹈养活灵魂的人》)
(1)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杨丽萍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却拥有美丽动人的舞姿,让人叹为观止,人们称这位神秘舞蹈家为“巫女”“舞神”。
B.杨丽萍浑身散发着一种大自然的味道,她从小就接受乡俗和自然的熏陶,并把自然的美放进自己的舞蹈中,便很快成为全村舞蹈跳得最好的女孩。
C.天资聪慧的杨丽萍不只局限于跳白族舞蹈,还广泛吸取各民族的舞蹈元素,因此13岁就被云南西双版纳州歌舞团看中并招收入团。
D.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的舞蹈都是静态的,所有看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进入她构架的如诗如画的意境。
E.本文语言表达优美、生动,结尾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杨丽萍舞蹈纯净柔美、空灵淡泊的艺术魅力。
(2)文章开篇即点出杨丽萍的舞蹈是“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酷爱舞蹈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说杨丽萍是“一个用舞蹈书写生命的诗人”?请结合文本探究。(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目前,社会公众对各种食品的转基因焦虑 。历经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后,面对转基因食品老百姓个个谈之色变。
(2)从太空回眸我们生存的这颗星球,在 的白云的飘忽中,它总是散发着一种浅蓝色的绚丽,谁也说不清那究竟是大海还是气晕的颜色。
(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4)经典诵读,我们应该 聆听,沉浸在经典文化的氛围中,而不应该嘻嘻哈哈,放诞无礼。
A.沸反盈天 高深莫测 美轮美奂 屏气凝神
B.人声鼎沸 变化莫测 美妙绝伦 敛声屏气
C.沸反盈天 变化莫测 美妙绝伦 屏气凝神
D.人声鼎沸 高深莫测 美轮美奂 敛声屏气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特致信一封,横匾一块,敬请笑纳!
B.改家长陪考为老师陪护,改酒店住宿为学校安置,改分散自理为集中保障:沉船事件发生后,监利县教育部门就对高考工作进行了新的安排。
C.《莎士比亚全集》通过故事的形式,给年青读者一个轻松阅读莎翁作品,从而走进莎翁的世界,读这本书的读者,即是愿意开启另一扇窗户的人。
D.员工之所以对企业管理表示不满,是因为管理方在一些问题处理上,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没有客观、负责任地反省自身导致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是的,他在那个时代属于这样的青年:有文化,但没有幸运地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因此似乎没有充分的条件直接参与到目前社会发展的主潮之中。 。 , 。 。 , ;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①他们顾不得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地忧患人类的命运
②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天地里
③他们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
④因此,他们往往带着—种悲壮的激情
⑤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
⑥同时也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
A.①⑤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④⑤①③⑥ D.⑤①②④③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比如鲁迅在评论《红楼梦》时所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而对于艺术形象,读者会“各以其情而自得”,林黛玉,青年人看到了她对宝玉的真性情, ① ,老年人更是不待见她。薛宝钗, ② ,王夫人看到的是温婉大方的好儿媳,贾宝玉却感到的是空淡和枯索。年龄阶段、身份地位都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此正所谓“ ③ ”。
17.下面是某班为了充分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而设计的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孙少平说,我迟早要搭上火车,去远方的世界看看;汪国真说,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海子说,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远方像一个梦,远方像一片海,远方有什么等着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议论性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单项选择题 27分(每小题3分)
1. D(题目是“书法发展的原因”,D项是现象)
2. B(“融合了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出现了许多新创造”的是“盛唐音乐”而非“狂草”。)
3. A(B唐太宗就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错。C“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从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是孙过庭,而非陈子昂。D“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并非到唐代以后才成熟)
4.答案:D(收:逮捕。)
5.答案:A
6.答案:C (陆机没有自比管仲乐毅,是卢志嫉妒诬陷他。)
7.(1)当时中原多灾多难,顾荣、戴若思等都劝陆机回吴地去,陆机仗着他的才气名望,立志救世于危难,所以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
(5分,“中国”、“ 负”、“ 匡”各1分,大意2分。)
(2)等到开战,孟超不接受陆机的指挥调度,轻兵贸然独进因而全军覆没。孟玖怀疑是陆机杀了孟超,就向王颖说陆机的坏话。
(5分,“节度”、“ 谮”、最后一句句式各1分,大意2分。)
8.渲染凄清气氛,奠定全词春愁思归基调。(2分)“江上舟摇,楼上帘招”动态景物营造羁旅漂泊借酒浇愁的凄苦氛围;(1分)“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想归不得的凄苦。(2分 ,手法1分 情感1分)
9.①上阕倦游思归。(1分)具体描绘“舟过吴江”的动态情景,“摇”“招”刻画出词人漂泊之感和借酒浇愁心理;触景生情,表达出漂泊思归,却遇风雨的恼怒之情。(2分)
②下阕对年华流逝的感叹。(1分)词人采用拟人的手法,突出时光流逝之快,并从“红了”“绿了”动态中展示颜色的变化,抒发对年华流逝,人生易老的慨叹。(2分)
10.(评分说明:每空1分,其中每错一字扣1分,扣完6分为止。)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1.(1)答E给3分 A 给2分D给1分 答BC不给分(B项只是买票时“大获全胜” C项并不是“没听清楚”D项只说了一点,不准确)
(2)内容:这一段主要插叙了“我”以往买三等车票的经历。(2分。)
作用:①说明了车站不卖给白人三等票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种族歧视的主题;(2分)②结构上:为下文出现的白人与黑人不能同车厢以及他们所享受的不同待遇等情节做铺垫。(2分)
(3)①富有同情心:对有色人种被歧视的现状表现出愤慨,对他们给予了莫大的同情;
②执着的斗争精神:对于白人售票员的行为,据理力争,直到斗争胜利。
③追求人与人的平等:希望与有色人种身处同一车厢。
(6分,每点2分。)
(4)波折:费劲心力才买到三等车票,好不容易坐上三等车厢却没有一人。(2分)
作用: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这一行为充分体现了“我”是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者和消除等级差别的身体力行者。(2分)②在展现社会环境方面:“我”以自己的这一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在锡兰,殖民主义猖獗,等级森严。(2分)③在揭示主旨方面:表现了“我”对种族歧视制度的批判,对有色人种悲惨境遇的同情,对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的呼唤。(2分)
12(1)答D给3分,答 C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 C是“广泛吸取各民族的舞蹈元素”,是她被云南西双版纳州歌舞团看中并招收入团之后的事。 D项原文“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并不是说“她的舞蹈都是静态的”。E比喻的说法比较牵强。)
(2)内容上:① “巫女”“舞神”,表达了对杨丽萍舞蹈的赞美之情,突出她特殊的艺术形象、是自然的艺术瑰宝。
结构上:②交代杨丽萍对舞蹈的热爱,为后文写杨丽萍对舞蹈的追求作铺垫。③概括杨丽萍舞蹈自然空灵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杨丽萍舞蹈来源的介绍。
(6分,每点2分。)
(3)①从小喜欢舞蹈,并且善于观察,把看到的自然的美放进自己的舞蹈中。②不怕艰苦,执着于舞蹈事业。杨丽萍没有因为此时西藏的气候恶劣而不进行生活体验,体现了她对舞蹈的执着追求。③极度热爱舞蹈。杨丽萍在参观大昭寺时,看到阳光在壁画上移动,便忘情舞动起来,表现了她对舞蹈的热爱。④有天赋,对舞蹈的感悟力极强。很早就是全村舞跳得最好的姑娘;见到阳光在壁画上慢慢移动,便情不自禁地融入阳光中跳起舞来。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4)①舞蹈充满着诗意美,有极强的艺术感悟力。杨丽萍生活在大山中,喜欢观察大自然,善于把看到的美融入到舞蹈中,她的舞蹈充满大自然的味道,充满着诗意美。
②不怕艰苦,善于学习、积累。杨丽萍有着“送戏上门”的经历,那段时期条件艰苦,但她学习了不同民族的多种舞蹈,为她后来的舞蹈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舞蹈就是她的生命。
③传承民族文化,并敢于创新,有独到的艺术思维方式。她选择傣族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方式,吸取他人的长处,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杨氏”孔雀舞。
④坚持原生态民族舞蹈,直击人心,引领人们诗意地栖居。无论是孔雀舞还是《云南映像》,杨丽萍都坚持表现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体现舞蹈的自然空灵特征等。
(每点2分,抓住“舞蹈”“生命”“诗人”三个关键词谈理解)
13.C(A.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B.变化莫测,变化多端,使人无法推测;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C.美妙绝伦,形容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美轮美奂,古时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现也常用来形容人间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D.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气凝神,抑制呼吸,凝聚精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14.B(A.谦敬不当, “敝校”改为“母校”,“躬临”多用上级贵宾,用自己则不谦逊。C.缺中心语,作品后加“机会” D.句式杂糅,去掉“因为”或“导致的”。)
15.C 【②句“而另一方面”紧承第一句意思,所以放最前,排除A D项④句“因此”承前两句结果讲做法⑤意承“悲壮的激情”,排除B项;⑥“同时也”承接③“首先得”】
16.中年人却看见的是她的小心眼(或生小气之类)。 贾母看见的是延续贾家的继承者(或知书达理的乖孙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7.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表包括学习途径和学习个性。从途径看有读书看报和参加讨论、演讲及辩论会;从个性看有重视课堂语文学习,每周做摘抄练笔和喜欢某位作家作品仿写的。(内容完整1分,归属得当1分,表达准确2分,语言连贯2分。若有其它答案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18. 作文命题意图及评分建议
【命题意图】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虽内蕴丰富却语言平易简约,提供了关键信息“到远方去”,这就要考查考生对关键词“远方”的把握,“远方”隐含着“目标”、“理想”、“追求”、“信念”等,这是题意所在。“到远方去”中的“远方”如果仅指一个地方,这就很难开掘出深度来,这“远方”的内涵可以指“心灵的远方”、“精神的天空”、“情感的归宿”、“灵魂的家园”等,把思维落脚到这些点上,能够体现出文章的内蕴来。
【评分建议】
1.在“切合题意”上下功夫。抓好题目的关键词,开掘关键词的内涵,体现评分标准“中心突出”的要求。
2.精选典型材料,以丰满材料来展现文章中心
3.强化文体训练,写成规范的文章
4.强化语言表达基本功,力戒作文硬伤
5.凸显作文的个体意识,文章要体现出“自我”,选用真实材料,表达真情实感。
附1:作文评分的具体要求
(参照《2015年6月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评分点,不求全面,有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缺标题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4分。
(4)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附2:【参考译文】
陆机,字士衡,是吴郡人。陆机的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是吴国的大司马。陆机年轻就有奇才,文章当代无双,信奉儒家学说,举动都合乎礼仪。陆机二十岁时吴国灭亡,陆机退居故里,闭门勤学,这样共过了十多年。因为孙氏在吴,而他的祖辈父辈世代做吴国的将相,在江表有大的功勋业绩,深深慨叹孙皓抛弃全部祖业,便评论孙权得天下及孙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及父亲的功业,写作了《辩亡论》二篇。
当时中原多灾多难,顾荣、戴若思等都劝陆机回吴地去,陆机仗着他的才气名望,立志救世于危难,所以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司马冏侍功自夸,接受封爵毫不谦让,陆机厌恶他,写了《豪士赋》来讽刺他。当时成都王司马颖不居功,能够慰劳和谦恭地对待士人。陆机看到朝廷屡次发生变乱,认为司马颖必能使晋朝统治兴盛,于是投身于司马颖。司马颖让陆机参与大将军军事,上表奏请让陆机担任平原内史。
太安初年,成都王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伐长沙王乂,让陆机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之职,督管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各路人马共二十余万人。陆机因为三代为将,这是道家所忌,而且客居他乡做官,一下子就处在众人之上,而王粹、牵秀等人都有怨恨之意,陆机坚决要辞去都督之职。司马颖不答应。陆机的同乡孙惠也劝他把都督让给王粹,陆机说:“那样别人将会说我是犹豫不定躲避贼祸,恰会因此招致祸患。”陆机于是领命而行。司马颖对陆机说:“如果大功告成大事办定,就封你郡公的爵位,授予你台司的职位,将军好好努力吧!”陆机说:“往昔齐桓公因为统一天下的功劳封任管仲,燕惠王因怀疑乐毅因而功败垂成,今天的事,主要在您而不在我呀。”司马颖的左长史卢志嫉妒陆机的才能,对司马颖说:“陆机自比管仲、乐毅,却把您比成昏君燕惠王使您无光,自古以来任命将军派遣军队,没有臣子凌驾于他的君主而可以帮助办成事情的。”司马颖没有说话。
当初,宦官孟玖和弟弟孟超都被司马颖宠爱。孟超担任小都督率领着上万人,还没开战,就纵容士兵抢掠。陆机逮捕了他们的主使者。孟超带领一百余强悍的骑兵,直接到陆机的军中抢人。陆机的司马孙拯劝陆机杀了孟超,陆机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孟超在众人面前扬言说:“陆机要造反。”等到开战,孟超不接受陆机的指挥调度,轻兵贸然独进,因而全军覆没。孟玖怀疑是陆机杀了孟超,就在王颖面前说陆机的坏话,说他有造反的心。司马颖大怒,派牵秀秘密逮捕陆机。于是,陆机在军中被害,当时四十三岁。士卒都为他痛心,没有不落泪的。这天昏黄的雾气布满天空,白天像晚上一样,大风吹断树木,平地下了一尺深的雪,议论的人认为这表明陆机冤枉。
高一语文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音乐性的美
李泽厚
1.“诗歌和书法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对书法发展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关于“盛唐之音”,以下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首句揭出“春愁”主题,结合全词,表现了词人哪些方面的春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乘车记
【俄】蒲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概述第⑧段的主要内容,简析它在文中的作用。(6分)
(3)小说中“我”为什么执意要做与自己身份地位不相符的事情,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的形象特点。(6分)
(4)简要概括“我”在坐三等车的过程中遇到的波折,并探究这些情节有何作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杨丽萍:雀之灵、舞之魂
(1)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2)文章开篇即点出杨丽萍的舞蹈是“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酷爱舞蹈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说杨丽萍是“一个用舞蹈书写生命的诗人”?请结合文本探究。(8分)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17.下面是某班为了充分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而设计的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单项选择题 27分(每小题3分)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13 | 14 | 15 |
答 案 | D | B | A | D | A | C | C | B | C |
1. D(题目是“书法发展的原因”,D项是现象)
2. B(“融合了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出现了许多新创造”的是“盛唐音乐”而非“狂草”。)
3. A(B唐太宗就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错。C“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从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是孙过庭,而非陈子昂。D“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并非到唐代以后才成熟)
4.答案:D(收:逮捕。)
5.答案:A
6.答案:C
7.(1)当时中原多灾多难,顾荣、戴若思等都劝陆机回吴地去,陆机仗着他的才气名望,立志救世于危难,所以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
(5分,“中国”、“ 负”、“ 匡”各1分,大意2分。)
(2)等到开战,孟超不接受陆机的指挥调度,轻兵贸然独进因而全军覆没。孟玖怀疑是陆机杀了孟超,就向王颖说陆机的坏话。
(5分,“节度”、“ 谮”、最后一句句式各1分,大意2分。)
8.渲染凄清气氛,奠定全词春愁思归基调。(2分)“江上舟摇,楼上帘招”动态景物营造羁旅漂泊借酒浇愁的凄苦氛围;(1分)“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想归不得的凄苦。(2分
9.①上阕倦游思归。(1分)具体描绘“舟过吴江”的动态情景,“摇”“招”刻画出词人漂泊之感和借酒浇愁心理;触景生情,表达出漂泊思归,却遇风雨的恼怒之情。(2分)
②下阕对年华流逝的感叹。(1分)词人采用拟人的手法,突出时光流逝之快,并从“红了”“绿了”动态中展示颜色的变化,抒发对年华流逝,人生易老的慨叹。(2分)
10.(评分说明:每空1分,其中每错一字扣1分,扣完6分为止。)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1.(1)答E给3分
(2)内容:这一段主要插叙了“我”以往买三等车票的经历。(2分。)
作用:①说明了车站不卖给白人三等票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种族歧视的主题;(2分)②结构上:为下文出现的白人与黑人不能同车厢以及他们所享受的不同待遇等情节做铺垫。(2分)
(3)①富有同情心:对有色人种被歧视的现状表现出愤慨,对他们给予了莫大的同情;
②执着的斗争精神:对于白人售票员的行为,据理力争,直到斗争胜利。
③追求人与人的平等:希望与有色人种身处同一车厢。
(6分,每点2分。)
(4)波折:费劲心力才买到三等车票,好不容易坐上三等车厢却没有一人。(2分)
作用: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这一行为充分体现了“我”是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者和消除等级差别的身体力行者。(2分)②在展现社会环境方面:“我”以自己的这一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在锡兰,殖民主义猖獗,等级森严。(2分)③在揭示主旨方面:表现了“我”对种族歧视制度的批判,对有色人种悲惨境遇的同情,对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的呼唤。(2分)
12(1)答D给3分,答
(2)内容上:① “巫女”“舞神”,表达了对杨丽萍舞蹈的赞美之情,突出她特殊的艺术形象、是自然的艺术瑰宝。
结构上:②交代杨丽萍对舞蹈的热爱,为后文写杨丽萍对舞蹈的追求作铺垫。③概括杨丽萍舞蹈自然空灵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杨丽萍舞蹈来源的介绍。
(6分,每点2分。)
(3)①从小喜欢舞蹈,并且善于观察,把看到的自然的美放进自己的舞蹈中。②不怕艰苦,执着于舞蹈事业。杨丽萍没有因为此时西藏的气候恶劣而不进行生活体验,体现了她对舞蹈的执着追求。③极度热爱舞蹈。杨丽萍在参观大昭寺时,看到阳光在壁画上移动,便忘情舞动起来,表现了她对舞蹈的热爱。④有天赋,对舞蹈的感悟力极强。很早就是全村舞跳得最好的姑娘;见到阳光在壁画上慢慢移动,便情不自禁地融入阳光中跳起舞来。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4)①舞蹈充满着诗意美,有极强的艺术感悟力。杨丽萍生活在大山中,喜欢观察大自然,善于把看到的美融入到舞蹈中,她的舞蹈充满大自然的味道,充满着诗意美。
②不怕艰苦,善于学习、积累。杨丽萍有着“送戏上门”的经历,那段时期条件艰苦,但她学习了不同民族的多种舞蹈,为她后来的舞蹈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舞蹈就是她的生命。
③传承民族文化,并敢于创新,有独到的艺术思维方式。她选择傣族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方式,吸取他人的长处,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杨氏”孔雀舞。
④坚持原生态民族舞蹈,直击人心,引领人们诗意地栖居。无论是孔雀舞还是《云南映像》,杨丽萍都坚持表现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体现舞蹈的自然空灵特征等。
(每点2分,抓住“舞蹈”“生命”“诗人”三个关键词谈理解)
13.C(A.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B.变化莫测,变化多端,使人无法推测;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C.美妙绝伦,形容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美轮美奂,古时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现也常用来形容人间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D.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气凝神,抑制呼吸,凝聚精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14.B(A.谦敬不当, “敝校”改为“母校”,“躬临”多用上级贵宾,用自己则不谦逊。C.缺中心语,作品后加“机会” D.句式杂糅,去掉“因为”或“导致的”。)
15.C 【②句“而另一方面”紧承第一句意思,所以放最前,排除A D项④句“因此”承前两句结果讲做法⑤意承“悲壮的激情”,排除B项;⑥“同时也”承接③“首先得”】
16.中年人却看见的是她的小心眼(或生小气之类)。 贾母看见的是延续贾家的继承者(或知书达理的乖孙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7.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表包括学习途径和学习个性。从途径看有读书看报和参加讨论、演讲及辩论会;从个性看有重视课堂语文学习,每周做摘抄练笔和喜欢某位作家作品仿写的。(内容完整1分,归属得当1分,表达准确2分,语言连贯2分。若有其它答案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18. 作文命题意图及评分建议
【命题意图】
【评分建议】
(参照《2015年6月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分50分 | 内容25分 | 一等(25-21) | 二等(20-16) | 三等(15-11) | 四等(10-10)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
||
表达25分 | 一等(25-21) | 二等(20-16) | 三等(15-11) | 四等(10-10) |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
||
|
|||||
发展等级分10分 | 深 刻 | 丰 富 | 有 文 采 | 有 创 意 | |
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⑵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⑶观点具有启发性 |
⑷材料丰富, 论据充分 ⑸形象丰满 ⑹意境深远 |
⑺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⑼文句有表现力 |
⑽见解新颖,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⑾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⑿有个性特征 |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评分点,不求全面,有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缺标题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4分。
(4)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附2:【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