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南娄底市2014-2015学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5-07-13


娄底市2014-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B
2.C(A句子杂糅,B因果倒置,并列成分语序不当,不合逻辑,D缺主语)
3 . C (与例句皆用了比喻。艾萧,即艾篙,臭草。这里比喻奸佞小人。椒兰,申椒和兰草,
皆为芳香植物,这里比喻贤德之士。可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也可联系《离骚》之“香草”来解题。)
4. A (其余各项均不能呼应前文。)  
5.B【解析】庭:朝觐,朝贡。联系后文“蛮琛联肩而入贡”对应位置的“贡”就容易推断了。
6.D
7.B【解析】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
8.A【解析】文章确实是赞扬“一统之君”,当然也有弦外之音,即为皇帝敲响警钟,暗寓皇帝要处处关心国事民疾,而不应只为观赏胜景而登临。文章暗寓箴规讽谏之意,但不是讽刺,是一篇颇有分寸的得体的应制之作。
9.(1)(4分)【译文】即使一次娱乐、一次巡游,也想到可以被天下后世效法。
【解析】虽……亦……:即使……也……,全句为不相应假设关系。(1分)豫:娱乐。(1分)法:效法。(1分)为:表被动,被动句式。(1分)
(2)(3分)【译文】这难道不是天地神灵有意安排,用来等待那一统天下的君王,从而展现出千秋万代的奇伟壮观的景色吗?
【解析】岂……欤:难道……吗,全句为反问句。(1分)俟:等待。(1分)开:展现。(1分)
(3)(3分)【译文】这是我用恩德安抚、凭威力降服,恩泽传布到国内外才达到的。
【解析】此……也:判断句式。(1分)德绥威服:用恩德安抚、凭威力降服。(1分)及,到,达到。(1分)
10.(1)空闺少妇的怨情(闺怨)  婉约(婉曲)
(2)李诗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2分)一、二句描写春景。映射于纱窗上的明媚阳光、撼响门扉的风及院子里盛开的红蔷薇花,都表明季节已进入春光逝去的初夏,只是在那位闺中少妇无意识地搓弄手中罗帕的动作中,微微透露那么一点儿百无聊赖的幽怨气息。三、四句描写重门掩闭,回廊四合,女主人公仍置身于空寂的庭园中,除了笼架上栖息的绿毛鹦鹉,别无伴侣。(联系诗歌具体分析 2 分)人事的孤寂寥落与自然风光的生趣盎然,构成奇异而鲜明的对比(反衬)。(1分)通篇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以丽笔写哀思,读者不难窥测主人公面对韶华流逝伤感寂寞的心理。这种“尽在不言中”的表现手法,正体现了诗人婉曲达意的独特风格。(1分)
11.(1)契阔谈(2)呕哑嘲哳难为听(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夷歌数处起渔樵(5)山原旷其盈视
12.CSA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理念
13.B     解析:“全部”错,原文为“基本上是人工或者只借助小型机械进行有机耕作”。
14.C     解析:A,“当天”不准确,原文有“周三采摘、清洗、装箱,周四运送到指定位置”等语。B,对“农耕技能原本就很熟悉”错,原文有“并没有接触多少农耕技能方面的东西”等语。D,中国“客户与农民之间有信任”为外加信息,从原文意思也难以推断出这一点。
15.(5分)(1)置身麦田中,青葱而充满活力的麦子与荣伯的苍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作者形成了“活力与肤色转移”的错觉;(2分)(2)荣伯用辛勤的劳作换取了麦子的生机,自己却因为劳作而日益衰老;(2分)(3)作者对荣伯的付出不理解,为其感到惋惜。(1分)
16.(6分)(1)作者连用“拈”“放”“嚼”三个动词,以细节描写突出荣伯细微却又自然的动作(动作描写),表现了荣伯对于麦子丰收的不动声色的满足和喜悦;(3分)(2)接下来作者移情于“天”,借“天”说人,表现荣伯的幸福是巨大的、深沉的。在此基础上,将荣伯的“眼睛”比做“幸福的陷阱”,说明荣伯愿意深陷其中,心甘情愿地付出。(3分)
17.(4分)答案 这句话道出了现实与期盼的矛盾,荣伯期待年轻人能够坚守村庄,用心耕耘,但又不得不目睹年轻人的离开,词句中满是无奈和辛酸。
18.(6分)答案 麦香既指麦子的香气,更象征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土地上的方式或文明。(2分)作者告诫自己,不管文明如何进步,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要忘本,更不要忘记那些脚踏实地、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农业文明随着时代变化而受到冲击的感叹与无奈。(4分。大意相同即可)
19、(6分)【答案提示】
要着眼于以下两点理由(2分),结合少平或少安的形象特点加以阐述(4分)。
①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所塑造的文学形象,为电视剧准备了“经典”。
②不同于浮躁喧嚣的商业剧,精心创作的“经典”电视剧带给人宁静安详,提升人的精神,净化人的心灵。
此外,如能写到当今仍然有不少观众能欣赏和愿意欣赏“经典”这一层,自然更佳。
20.答案示例:孔子因发愤学习和求道而乐。孟子因“事亲”“从兄”,也就是行仁义而乐。第一则说明了学习、求道本身会给我们带来快乐,或者说,有道之人是常怀愉悦之心的。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发愤努力,不断学习,乐此不疲,年岁已老都浑然不觉。这真是至高的境界。反观时下,物欲横流,人们只知道追名逐利,不知道求学、修身、养德,仁爱精神仿佛离我们很远。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应该摆脱对物质利益汲汲以求的状态,体会和学习孔子之乐。
(孔孟之乐各1分。第二问,阐明内容观点,联系实际各2分)
21.作文
参考立意
(1)有备方能无患;要有忧患意识;
(2)专心致志做事;心怀顾虑,难以专心
(3)做事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能少犯错误
(4)心存后顾之忧,就不能勇往直前 
 
【参考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在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娱乐、一次巡游,也想到可以被天下后世效法。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
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神灵有意安排,用来等待那一统天下的君王,从而展现出千秋万代的奇伟壮观的景色吗?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凭威力降服,恩泽传布到国内外才达到的。”(因而想到)四方的边境这样遥远,更感到要想办法来怀柔抚慰他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
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 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轻慢。

上一页            

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