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14-2015学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5-07-16
抚顺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D(3分) 【解析】宋彧《萍州可谈》的记述只是对“宋辽时期的契丹民族是草原之路的主要活动者,他们也开始有了饮茶的习俗”这句话提供了依据,并没有说已经达到“恃茶”的程度。
2.C(3分) 【解析】范围不当,“它通过主干道上的很多重镇、马店延伸到……”错,原文说“这些支线上又有很多马店,”可知“马店”不在“主干道上”。
3. A(3分) 【解析】强加因果,“茶叶已占恰克图出口商品的90%以上”是清末的数据,只能证明清末“草原之路转型为茶马古道”的情况,不能作为清末以前“茶叶成为……的维系商品”。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B
5.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6.C(“文帝不高兴了”不对,原文“文帝不豫,入侍医药”是指文帝病重。)
7.(1) 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关键词“稍”“习”“胆决”“愿”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
(2) 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关键词“兵甲”“御”“陈(通假字)”的翻译各1分, “一髻半落”的句式特点1分,句子大意1分。)
附【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侯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 ,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二)诗歌鉴赏
8.(5分)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1分)(亦可从人物塑造手法上分析)
9.(6分)乐景衬悲情(1分):下片一、二句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2分)第三句抒情: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1分)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忽反顾以游目兮 将往观乎四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答案】 选C得3分,选E得2分,B得1分
考点:了解小说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结构层次。A“大彻大悟”不对;B“离奇身世”不够准确。”
D“暗示……”不对。
2、【答案】薄师傅是一位身体清瘦、有一定知识涵养、内心情感丰富、情感之路较为坎坷的老妇人。①身体单薄,皮肤暗白,带一点灰,眼神清而亮,看人时很专注。②性格温柔,本性纯真而不做作,待人亲切。(从带我去看花及叫我吃菜等情节可看出)。③有思想,有知识,对于世事、人生有特别的认识(从求签一事可看出)。④追求浪漫的生活和爱情,(从“剪春罗”一事可出)有着难以言明的悲伤过去。⑤在特殊的时代因为痛苦的遭遇而逃遁,远离城市。(每点2分,任意3点得6分。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欣赏人物形象,揭示人物个性特征及作用。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3、【答案】(3)①渲染了宁静和谐、温馨美好的氛围。②突出了罗师傅的浪漫情怀,烘托了罗、薄两位师傅的浪漫爱情。③“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甜得怅惘”的描写和后文形成照应,暗示了罗、薄二人的悲伤结局。(每点2分)
考点解析: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此类题答题方法如下:①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开头,其作用往往侧重于渲染故事气氛,暗示人物命运,暗示社会环境。②自然环境的描写在中间,其作用往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自然环境的描写在中间,其作用往往照应前文,深化主题。
4【答案】①照应题目和开头,形成呼应。②深化主题,突出了二人的悲剧形象。无人能真正了解他们,也无人能言说他们的痛苦。③表达“我”的遗憾、怅惘和伤感。④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罗、薄这对夫妻“七零年春天”来到明月寺,“以前可能是教师”等信息文字闪烁,一个逝去,一个离开,让一切成了无可言说的谜。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言已尽而意无穷。(答出1点2分,2点5分,3点8分)
考点解析:句段的作用,答题方法如下:①内容上: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考虑句子与写作内容及主旨的联系或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 用。②结构上: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③表达效果上:主要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如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或使用了特殊标点符号的句子。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选A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B项“王运熙治学方法与治学态度与众不同”不准确,与另外几位学者做对比,是为了体现王运熙学术观点见解独到,自成一家。
C项“突出了王运熙进行研究的持久”的说法不准确。前两个,可以说突出了王运熙进行研究的持久,后一个则是说他居于48平方米的旧房子时间很久。E项这句话表明王运熙专心学问,甘于淡泊,他认为学术研究比物质享受更重要,但他并不认为“生活过于优越,就会影响学术研究”。)
12(2)①用王运熙自己的话能从正面直接体现王运熙的学术观点和人生追求;
②引用詹福瑞、杨明等人的话,借其他专家教授之口侧面体现王运熙高贵的人格和治学精神,;
③使文章内容更具真实性,使评价更具权威性。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12(3)对学术创新的理解:求实即是创新,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消除误解,这就是学术创新。(2分)
主要学术创新:
①对《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指导写作的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和美学著作。
②对刘勰所谓的“风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刘勰所谓风骨,是指作品的艺术风貌、表现效果而言,不是就思想内容的高下邪正而言。
③对“建安风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南朝人所说的建安风骨只是指建安诗文爽朗刚健的风貌。
(学术创新理解2分;后面三个例子及解说各2分,答出两个即可得满分。)
12(4)“平淡”指王运熙先生的为人和治学态度。
①王运熙先生的为人,甘于淡泊,安贫乐道。
②先生的治学态度,不求新、不求奇、不媚俗、不趋时,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最平实的学问。(或:做学问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故作高深,从不说过头话,都是结合实际来讲)(或:不作惊人之语,无剑拔弩张之势)。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有丘壑”指王运熙先生各方面的成就巨大。
①学术贡献。主持语言文学所,先后编辑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把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②学术创新。忠于学术,对治学有自己的理解;对一些学术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并产生很大的影响。
③培养学生。培养出了我国文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吴承学,也培养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批中坚力量,其中很多已然成名成家。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共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A (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14、D (A,不合逻辑 B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去掉“由于” )
15、答案 C
解析 第一个横线的后面是问号,因此能够开头的句子唯有③和②,而③中的“如此”,就是指横线前面的“无名火起”,因此③应放在第一位,所以排除C、D两项。①⑤是并列句,应放在一起,但⑤中是“一”, ①中是“几”, ⑤在①前合乎从少到多的习惯。⑥是对⑤①的总说,所以紧跟在①后。据此可确定答案为C。
16、①鸽子就会将信送到收信人 手中(1分)
②但若在家以外的任何地点(2分)
③它只是非常偏执地想着回家而已(2分)
17. 示例(1)大学生课余生活主要还是用在专业学习上。(2)锻炼身体及阅读经典的时间太少。(3)大学生当加强身体锻炼,多读一些经典,少些娱乐。 (每空2分)
【解析】这是图文转换中的表格转换,一是结论,一是建议。首先要抓图表反映的对象,应为“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情况”;然后抓数字及数字的变化,一般注意最大和最小(数字或幅度);最后用文字把趋势概括出来。要注意用语的规范。
18.作文(60分)。
提示——文明、法治两个角度:去陋习,增强法制意识;文明进步靠大家;要用进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文明;严惩违法行为,才会提高公民守法意识;矛盾双方的进步,才会带来真正的进步;责任与义务缺一不可。还可以谈:自觉守法、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参考标准】感情真挚,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叙事清晰,故事性强,形象饱满鲜明。
二等文:真实可信,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叙事完整,有一定的故事性。
三等文:基本真实,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
四等文:其中言辞偏激者,0分;只写标题者,3分;大段抄袭卷中各类材料、只有只言片语的自我表达的,10分以下;只写二百字,有观点等,18 分左右;三百字有观点等,28分左右;四五百字有观点等,32分左右;六百字,表达相对完整,38分左右;字数未到八百字,表达相对完整,45分左右。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8分左右。
一、现代文阅读
1. D(3分) 【解析】宋彧《萍州可谈》的记述只是对“宋辽时期的契丹民族是草原之路的主要活动者,他们也开始有了饮茶的习俗”这句话提供了依据,并没有说已经达到“恃茶”的程度。
2.C(3分) 【解析】范围不当,“它通过主干道上的很多重镇、马店延伸到……”错,原文说“这些支线上又有很多马店,”可知“马店”不在“主干道上”。
3. A(3分) 【解析】强加因果,“茶叶已占恰克图出口商品的90%以上”是清末的数据,只能证明清末“草原之路转型为茶马古道”的情况,不能作为清末以前“茶叶成为……的维系商品”。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B
5.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6.C(“文帝不高兴了”不对,原文“文帝不豫,入侍医药”是指文帝病重。)
7.(1) 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关键词“稍”“习”“胆决”“愿”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
(2) 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关键词“兵甲”“御”“陈(通假字)”的翻译各1分, “一髻半落”的句式特点1分,句子大意1分。)
附【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侯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 ,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二)诗歌鉴赏
8.(5分)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1分)(亦可从人物塑造手法上分析)
9.(6分)乐景衬悲情(1分):下片一、二句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2分)第三句抒情: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1分)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忽反顾以游目兮 将往观乎四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答案】 选C得3分,选E得2分,B得1分
考点:了解小说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结构层次。A“大彻大悟”不对;B“离奇身世”不够准确。”
D“暗示……”不对。
2、【答案】薄师傅是一位身体清瘦、有一定知识涵养、内心情感丰富、情感之路较为坎坷的老妇人。①身体单薄,皮肤暗白,带一点灰,眼神清而亮,看人时很专注。②性格温柔,本性纯真而不做作,待人亲切。(从带我去看花及叫我吃菜等情节可看出)。③有思想,有知识,对于世事、人生有特别的认识(从求签一事可看出)。④追求浪漫的生活和爱情,(从“剪春罗”一事可出)有着难以言明的悲伤过去。⑤在特殊的时代因为痛苦的遭遇而逃遁,远离城市。(每点2分,任意3点得6分。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欣赏人物形象,揭示人物个性特征及作用。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3、【答案】(3)①渲染了宁静和谐、温馨美好的氛围。②突出了罗师傅的浪漫情怀,烘托了罗、薄两位师傅的浪漫爱情。③“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甜得怅惘”的描写和后文形成照应,暗示了罗、薄二人的悲伤结局。(每点2分)
考点解析: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此类题答题方法如下:①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开头,其作用往往侧重于渲染故事气氛,暗示人物命运,暗示社会环境。②自然环境的描写在中间,其作用往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自然环境的描写在中间,其作用往往照应前文,深化主题。
4【答案】①照应题目和开头,形成呼应。②深化主题,突出了二人的悲剧形象。无人能真正了解他们,也无人能言说他们的痛苦。③表达“我”的遗憾、怅惘和伤感。④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罗、薄这对夫妻“七零年春天”来到明月寺,“以前可能是教师”等信息文字闪烁,一个逝去,一个离开,让一切成了无可言说的谜。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言已尽而意无穷。(答出1点2分,2点5分,3点8分)
考点解析:句段的作用,答题方法如下:①内容上: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考虑句子与写作内容及主旨的联系或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 用。②结构上: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③表达效果上:主要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如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或使用了特殊标点符号的句子。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选A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B项“王运熙治学方法与治学态度与众不同”不准确,与另外几位学者做对比,是为了体现王运熙学术观点见解独到,自成一家。
C项“突出了王运熙进行研究的持久”的说法不准确。前两个,可以说突出了王运熙进行研究的持久,后一个则是说他居于48平方米的旧房子时间很久。E项这句话表明王运熙专心学问,甘于淡泊,他认为学术研究比物质享受更重要,但他并不认为“生活过于优越,就会影响学术研究”。)
12(2)①用王运熙自己的话能从正面直接体现王运熙的学术观点和人生追求;
②引用詹福瑞、杨明等人的话,借其他专家教授之口侧面体现王运熙高贵的人格和治学精神,;
③使文章内容更具真实性,使评价更具权威性。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12(3)对学术创新的理解:求实即是创新,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消除误解,这就是学术创新。(2分)
主要学术创新:
①对《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指导写作的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和美学著作。
②对刘勰所谓的“风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刘勰所谓风骨,是指作品的艺术风貌、表现效果而言,不是就思想内容的高下邪正而言。
③对“建安风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南朝人所说的建安风骨只是指建安诗文爽朗刚健的风貌。
(学术创新理解2分;后面三个例子及解说各2分,答出两个即可得满分。)
12(4)“平淡”指王运熙先生的为人和治学态度。
①王运熙先生的为人,甘于淡泊,安贫乐道。
②先生的治学态度,不求新、不求奇、不媚俗、不趋时,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最平实的学问。(或:做学问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故作高深,从不说过头话,都是结合实际来讲)(或:不作惊人之语,无剑拔弩张之势)。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有丘壑”指王运熙先生各方面的成就巨大。
①学术贡献。主持语言文学所,先后编辑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把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②学术创新。忠于学术,对治学有自己的理解;对一些学术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并产生很大的影响。
③培养学生。培养出了我国文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吴承学,也培养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批中坚力量,其中很多已然成名成家。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共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A (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14、D (A,不合逻辑 B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去掉“由于” )
15、答案 C
解析 第一个横线的后面是问号,因此能够开头的句子唯有③和②,而③中的“如此”,就是指横线前面的“无名火起”,因此③应放在第一位,所以排除C、D两项。①⑤是并列句,应放在一起,但⑤中是“一”, ①中是“几”, ⑤在①前合乎从少到多的习惯。⑥是对⑤①的总说,所以紧跟在①后。据此可确定答案为C。
16、①鸽子就会将信送到收信人 手中(1分)
②但若在家以外的任何地点(2分)
③它只是非常偏执地想着回家而已(2分)
17. 示例(1)大学生课余生活主要还是用在专业学习上。(2)锻炼身体及阅读经典的时间太少。(3)大学生当加强身体锻炼,多读一些经典,少些娱乐。 (每空2分)
【解析】这是图文转换中的表格转换,一是结论,一是建议。首先要抓图表反映的对象,应为“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情况”;然后抓数字及数字的变化,一般注意最大和最小(数字或幅度);最后用文字把趋势概括出来。要注意用语的规范。
18.作文(60分)。
提示——文明、法治两个角度:去陋习,增强法制意识;文明进步靠大家;要用进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文明;严惩违法行为,才会提高公民守法意识;矛盾双方的进步,才会带来真正的进步;责任与义务缺一不可。还可以谈:自觉守法、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参考标准】感情真挚,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叙事清晰,故事性强,形象饱满鲜明。
二等文:真实可信,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叙事完整,有一定的故事性。
三等文:基本真实,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
四等文:其中言辞偏激者,0分;只写标题者,3分;大段抄袭卷中各类材料、只有只言片语的自我表达的,10分以下;只写二百字,有观点等,18 分左右;三百字有观点等,28分左右;四五百字有观点等,32分左右;六百字,表达相对完整,38分左右;字数未到八百字,表达相对完整,45分左右。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8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