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3)

时间:2015-07-19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脊”读“jǐ”;B项“榫”读“sǔn”,“高楼大厦”的“厦”读“shà”;C项“角色”的“角”读“jué”。
2.D
【解析】A项中“清天白日”应为“青天白日”;B项中“讫今为止”应为“迄今为止”;C项中“筹画”应为“筹划”,“富丽堂黄”应为“富丽堂皇”。
3.B
【解析】B项“同仇敌忾”是形容抱着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这里使用对象是“非典”,故不恰当。
4.B
【解析】A.“公诸于世”重复赘余;C.“其中”指代不明;D.“处理、贮存”不合逻辑。
5.C
【解析】
试题分析:C张冠李戴,应该是“觉民则不同,在觉慧鼓动下抗婚”。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D
7.C
8.D
【解析】
6.
试题分析:D项,建筑的文法与文章的文法一样,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有多样性的表现。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C项“一面横额、一副对子”是指真正的文章的文字,而非比喻性的建筑的“文章”。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历史性”和“时代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梵高的艺术无人欣赏,穷困潦倒的他只好用自杀来反抗这不公平的社会。
10.反衬;突出他清白无瑕的生活和不同凡俗的独特画风。
11.①取材于平凡事物;②感情真挚、自然,绝无矫饰;③充满对人生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④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
12.AD
【解析】
9.从第二段可以看出,梵高在他自己的时代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人,他不但没有依靠他的艺术而高贵富有,还过着衣食无靠的生活,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的艺术、他的画没有得到人们的赏识。为什么他没有得到在他死后的一百多年后应该得到的一切?是因为没有一个识千里马的伯乐,当时的艺术界还没有赏识他的画的能力。
10.他们与梵高的对比,反衬出清贫和朴实的生活更能创造出令人敬畏的作品。本小题有三个要点:①“突出”(或“表现”);②“生活”;③“画风”。
11.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梵高的作品,三个角度都在文章里,只要把段落细分就可以得到了。
12.A项表述与原文不符,错在“梵高坟茔远离城市的喧嚣,他的灵魂可以享受这里的一片宁静与芬芳”;D项判断错误。
13.C
14.A
【解析】
13.
试题分析:C项,中国诗歌以篇幅短小见长,但是并不是深奥难于理解,恰恰是“易尽”而“无垠”。即容易读完,但韵味悠长。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A项中“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错,作者目的在于阐明中国诗和西洋诗歌的不同。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东端起点 目的 作用
16.(1)保障了对外经济的发展;(2)促进了内部经济的发展。(意思对即可。)
17.B
18.D
【解析】
15.注意问题是“纠正了前人的看法”的几个方面。
16.相关信息在选文的最后两段,要回答“积极意义”,不要回答作者不认可的“纯粹用于战时防御”的观点。
17.要扣住“很多不同民族”这一关键信息。
18.D项“丝绸之路”代表中国早期对外开放,没有提及长城也是。
19.A
20.B
21.C
22.①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②自陈宦历,称颂君恩,标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③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④用自己的年龄与祖母的年龄对比,表达“尽节日长,尽孝日短”,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
23.
⑴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⑵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因为这种感情让我实在是不忍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⑶希望陛下能怜恤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
【解析】
19.
试题分析:矜:怜惜,哀怜。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于:向/比;以:用/因为。本题是对高中文言虚词的考查,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根据2007年新课标考纲的相关表述,常见的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本题的解答策略一般有以下几个:一、词性界定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二、数学代入法,即把题中的某一个字的释义代入到另一句中去验证,看是否能表达清楚,符合文意。三、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题常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题也同样适用。四、语境推断法,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五、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综上所述,在解答虚词辨析题时,如能辅之以技巧,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没有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错误,《陈情表》是用理性对感情进行节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概括文章内容。回答时可从文中语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可总结得出答案要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注意文中具有总领意义的语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
(1)怎敌他晚来风急 (2)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3)间关莺语花底滑
(4)舟遥遥以轻飏 (5)固前圣之所厚 (6)切问而近思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俯察”、“骋”、“莺语”、“轻飏”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5.③④①②
26.很大、依法(或法律)、任其
【解析】
25.根据人物特点来作答。
26.“悬殊”的意思是差距很大,再与“很大”连用,赘余。“让社会上……”与“任其”连用,赘余。
27.(1)C(1分)(2)有两种改法,一种是将第一句中的 “能否”删去,另一种是在第二句的“是”后面加上“能否”。(2分)
【解析】
试题解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C项前句讲的是两面,后句讲的是一面,前后不照应。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8.辛弃疾: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爱国的烈焰烧灼,他是一枝如椽巨笔,把历史的词章抒写。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与将士仰望。辛弃疾,铁骨铮铮民族英雄,慷慨悲壮一代词宗!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人物的生平和事迹,然后再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注意评价时要高度概括其杰出贡献与优秀品质。要兼顾语言的概括性、简洁性、优美性。本题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所选的人物,然后写颁奖辞,所写内容一定要符合人物特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9.
(1)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翅翼看成巨人胳膊。他用长枪刺进风车翅翼,因为起风,风车折断了他的枪,并让他连人带马地摔了出去。
(2)本章孔子的话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教人不要轻视学业未成的后生;二是勉励后生趁着年轻、记性悟性都较好的时候,及时努力学习。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故事内容要点题,可以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注意语言的叙事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上一页                下一页

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