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15-07-21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庄子《逍遥游》)
(2) 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
(3) ,何不改此度?(屈原《离骚》)
(4) 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
(5)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6) 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7) ,从恶如崩。(《国语》)
(8) 博观而约取, 。(苏轼《稼说送张琥》)
10.(1)而后乃今将图南(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不抚壮而弃秽兮(4)杳不知其所之也(5)其不善者而改之(6)以咨诹善道(7)从善如登(8)厚积而薄发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英雄的舞蹈
路 翎
在两条澄碧的、细瘦的、美丽的小河像亲爱的姊妹一般地会合的地方,有一座小的村镇。它总共不到两百户人家,然而,中国应有的东西,它都有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面,可爱的、和善的居民们,是生活在一种非常古旧的英雄的气氛中,而且厉害地激动着。这种气氛,是从镇上的一座茶馆里散发出来的。天黑下来的时候,一只蜡烛亮了,有名的说书人张小赖,爬上了高台。
“今天,我们来说华容道,关公知恩放曹操!”张小赖用神秘的、轻微的声音说,拍了一下惊堂木。
但他的听众只有往常的一半。同时斜对面的茶馆里男人装做女人的声音突然地叫起来了。他寒颤了一下,望着街上的摊子上的、阴雨里的凄迷的灯光。他看见有人冒着雨从他这边向对面跑去了。
在寂静中,听到雨落在瓦上的清晰的声音,斜对面的甜甜的胡琴的声音,和男人装做女人的尖厉的、淫荡的歌声:“哎呀呀,我的心!”
“曹操心中一想!”高台上的那个精灵,突然地缩下去了,那一块木头猛力地击在桌子上;然而,这假做的精灵的衰弱的人的心,却瞥见了,他的听众们,有些涣散,有的在谈话,有的在听着斜对面而笑着。突然地他觉得有一阵眩晕,他听见对面的歌声唱:“摸一下幺妹的手呀,幺妹生得乖!”
他呆住了。同时他觉得手脚发冷,“不好!”他想。忽然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
“喂,张小赖,曹操啷个的呀!”酒馆的肥胖的老板喊。
张小赖突然地惊觉,发着颤,不顾一切地叫了起来,叫喊着曹操、关公、青龙偃月刀、大火和参天的古树。但酒馆的老板,却摇摆着走了出去了。跟着来的一种极端的、奇特的欢笑,使张小赖发狂了。他吸引了几对紧张的视线了,这使他陶醉起来,并觉得自己已经从那个失望,那些可怕的印象得到了解放——他愤怒、欢笑而发狂,和这个失望做着殊死的搏斗,而胜利了。
精瘦的、可怕的魔鬼在高台上嘶喊,跳跃。他要唤回那些古代的英雄们来,以与现在的生命、丑恶、失望抗衡,这些古代的崇高的英雄们一个一个地回来了,使这间茶馆,使那些简单的年轻人严肃而激动。但这神圣的瞬间迅速地消逝,突然间可怜的张小赖语无伦次了。
“不是吹的话,要是生在几百年前,我还不是一个吕布!”
他说,站在高台上,举着手,“兄弟我有一手魔法,不是吹的话,”他拼命地,愤怒地叫,“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于是他耸起肩膀,鼓起嘴来,弯着腰,向空中拚命地吹着气。他听见了歌声、胡琴声、笑声,他歪着头轻蔑地倾听。“啊,杀啊!”
他喊。
台下的人们,有趣地笑起来了。他的嘶哑的大声使得很多人从街上跑过来了,于是茶馆里就挤满了人。那些简单的人们,把一切都认为是有趣,当然的,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快乐地哄笑着。
精赤的、狂热的张小赖突然地就唱起来,并且打起拳来。
随后他跳了下来拾起了地上的一根竹棍——他在台上挥舞起竹棍来了。
他觉得窒闷,可怕的窒闷,于是拚命地叫喊了一声。这叫喊引来了无数的人,他听见对面的胡琴声和歌声停止了——它们被他征服了。然而这窒闷继续强大,他又叫喊了两声,并且拚死命地舞着竹棍。忽然地觉得他心里的什么东西碎裂了。
他大叫一声扑翻了条桌,跌在地上了。茶馆里腾起了一阵惊异的、失望的喊声,有挤动和茶杯碎裂的声音。然后是突然地寂静。
“死了。”一个苍老的、严肃、安静的声音,在寂静中说。
一九四五年七月九日
11. 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1.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或“地点”,1分)、社会环境(或“人文环境”、“精神氛围”,1分),引出小说主人公张小赖(1分),为下文张小赖说书致死作铺垫(1分)。
12. 文中画线句,对小说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12.酒馆老板摇摆着走出去的神态,显示出他对张小赖的不屑(2分),这进一步刺激了张小赖的发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13. 张小赖的疯和死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3.发疯说明他对世俗文化的抗争(2分)、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1分);死说明他的悲剧命运(1分),以及具有世俗吸引力的新的文化潮流尽管含有糟粕,仍不可抵御(2分)。
14. 试探究题目中的“英雄”在小说中的多重含义。(6分)
14.张小赖扮演的各种英雄人物(2分);对英雄崇拜的一种传统旧文化(2分);与世俗文化(或“新潮文化”)作斗争的说书艺人张小赖的形象(2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江南士子夏完淳
丁 帆
很小就在明故宫一带玩耍,但那时不知道午朝门乃皇恩赐死之地。1647年10月16日,就在无尽的甬道旁,走来了三十四名即将被推出午门斩首的反清复明的儒生,这一群人均着明装,长铐脚镣,一个个怒目横眉,无半点惧色。其中有位最年轻的白面书生,更是从容不迫地含笑赴义,他就是名扬一时而又被后人渐渐淡忘的十六岁的松江才子夏完淳。
在夏完淳短暂的一生当中,其诗文的天才并没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短命的南明王朝即将覆灭之际,夏完淳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清复明的斗争中。民族危亡之际,他舍弃了学业投身抗清大业,可见其气节之一斑。
夏完淳人格大树的长成与其天然的生长环境是分不开的。他在临刑前能从容以赴,是与其家学师道不可分割的。据说和夏完淳一起就义的还有他的岳父江南文社领袖钱栴。他俩共赴黄泉时的一段对话,则足可洞见夏完淳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养之高尚。岳父钱栴问之:“子年少,何为亦求死?”答曰:“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丈人何相待之薄耶!”正是这种人格正气将夏完淳的诗文提升到那种大气磅礴的境界中去。
夏完淳的父亲就是夏允彝,是复社的领袖人物。其身传言教对夏完淳的影响极大,尤其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所抒写的辉煌人格篇章,为夏完淳作出了楷模和榜样。夏允彝生前为夏完淳选择的导师也是十分注重名节和气质的江南名士。
夏完淳十四岁就随父从军,征战于太湖地区。父亲殉国后,他又投身于明兵部职方主事吴易的太湖义师帐下任参谋,屡屡征战建功。后夏完淳从军中失散,吴易被捕后壮烈殉国。这段历史同样是夏完淳刻骨铭心的人格锻打。可以说,正是在这些腥风血雨的战斗生活中锤炼和铸造了夏完淳那颗不屈的灵魂。
夏完淳被捕后,在南京大骂投降清廷的前明崇祯兵部尚书洪承畴,其时,洪承畴坐镇南京,帮助清廷总督军务,此举自然是惹怒了他。大多数的江南士子,虽有性情柔弱的一面,然而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却表现了他们刚烈坚毅性格的另一面。夏完淳正是这样,以短暂的人生抒写了人性价值的高亢音符。
夏完淳的诗歌创作顶峰当然是关押在南京监狱中所作。这部分诗篇被他自题为《南冠草》。无情未必真豪杰,夏完淳在狱中所写诗中,有一部分是怀念母亲和家人、爱妻的,但更多的是表现了夏完淳效死国家的人格魅力。一个十六岁花季的少年,缘何能够克服亲情的牵扯和情窦初开的诱惑,一心报效社稷呢?我想,江南士子在晚明时代所表现出的群体人格效应是深深影响夏完淳的重要因素。
15. 夏完淳人格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简要概括。(6分)
15.(1)家学师道(或“父辈的身传言教”);(2)战斗生活经历;(3)江南士子在晚明时代所表现出的群体人格效应。(每点2分)
16. 夏完淳的“气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6.(1)舍弃学业投身抗清大业;(2)大骂投降清廷的洪承畴;(3)狱中作《南冠草》;(4)慷慨赴死。(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四点6分)
17. 结合全文,请对夏完淳作简要评价。(6分)
17.(1)诗文天才;(2)爱国志士;(3)人格楷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她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