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2015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5-08-18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8.清代汪士稹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其意蕴丰富,请简析。(6分)
9.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现了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流露对自己被贬放的不平,道出了所有沦落人同病相怜的共同心志。
(2)《诗经·卫风·氓》中弃妇自诉在夫家时辛苦,早起晚睡,天天如此的句子是“ ,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露志士仁人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在普天之下的人担忧之前就已担忧,而在普天之下的人安乐之后才肯安乐的名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吊炕
许福元
吊炕,就是将土炕吊起来。行吗?去了“吗”就行。……
斗子峪乡新上任的党委靳书记眼睛一亮,盯着吊炕转来转去。很有兴趣地听泥瓦匠现场解说。
靳书记是农村出身,对土炕有天然亲切感。忙问:“那你这节能吊炕和传统土炕,有何区别呢?”
“靳书记您请看这吊炕:就是砌砖腿做烟道当过梁,上铺水泥板,将炕悬起来,……炕沿四周镶上白瓷砖,跟睡双人床似的,土炕不土。”
“连工带料,一盘吊炕多少钱能拿下来?”
“长两米乘宽两米的,七百块钱,足矣。”
“七百块钱?还不够买一吨大同块原煤的呢!”靳书记转身对县电视台摄影记者说,“为国家节约不可再生的能源。这是一个亮点。”
当天晚上,县电视新闻就播出了,靳书记下到基层农民家中做调研,为农民办实事。帮助农民建新型节能炕——吊炕,节约煤炭资源,云云。
第二天,本县时讯的报纸,也刊登了通讯、照片及编者按语,说领导干部,就要像靳书记那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第三天,市里报纸的郊区版做了跟踪报道。
第四天,县委书记做出批示:此是利国利民之事,资金要向三农倾斜。请财政局研究,出台相关经济鼓励政策。
第五天,鼓励农民做吊炕的奖励政策出台了。每家农户做一个吊炕,补助九百元。
半年以后,靳书记因政绩突出,就升迁到县发改委,任副主任。有人说和吊炕有关,也许吧。
斗子峪乡又新来的尚书记有大专学历,学的专业是环境保护。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第一把火就将吊炕给烧掉了。
他历数吊炕的几大罪过:“烧掉植被,污染环境,制造一氧化碳,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贻害子孙,阻碍可持续发展。”最后对记者强调:“新农村建设,不能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这不符合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亮点。”
电视,这回是市电视台;报纸,这次是市委机关报;批示,这位是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都支持尚书记的高论。
很快,这回是市财政出台奖励政策:每拆掉一盘土炕,奖励一千元。
三个月以后,尚书记又上调了,任县环保局局长。有人说与吊炕有关,也可能。
尔后,斗子峪乡这次新来的是石书记,村委会主任出身。说来也怪,上任伊始,他也瞄准了吊炕。
石书记用了一个月时间,一个人跑遍了全乡十八个村庄,考察四百盘吊炕的使用情况,最后在乡党委扩大会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村,吊炕还是很需要的。在城乡接合部,大多数是不需要的,很多农户是候鸟型的,冬天搬进楼房,春天又搬回农村平房。好多户得了双份钱:大喇叭一喊,报名登记说搭吊炕,先得一个九百;大喇叭又一喊,报名登记说拆吊炕,又得了一千。实际上,好多家根本领了材料就没做。有的户,搭了吊炕也没睡。全县这好几百万,不是打水漂了吗?这好几百万要放在农村改水、修路和帮助农村失学儿童,会更有意义吧。”
“我们是做基层工作的,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我们必须把线认真地穿到针鼻里去。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最后,石书记提议:我们以乡党委的名义,写一个关于吊炕的调研报告,送给上级领导做参考。我看到一个资料,利用秸秆粉碎,做光能秸秆气化炉的能源,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干事不要起哄,一哄而起,一哄而下。也不要轻易上电视,登报纸,咱们干点实事得了。
到现在,石书记在斗子峪乡都干两年多了,还没有一点高就升迁的迹象。其实,靳书记、尚书记和石书记本来就是初中时的老同学,一次聚会时,靳书记和尚书记都替石书记惋惜:“论真本事,你都在我们之上,可你怎么就抓不住亮点呢?”
石书记淡然一笑,“要亮点干吗?刚才有雾,你们来时开车才打开雾灯;白天有霾,自然会亮起大灯;摸黑夜行,才需要灯笼火把。这都是亮点。现在青天白日,阳光灿烂,到处都是亮点啊。”
靳书记、尚书记听了,似懂非懂。但还是关切地对石书记说:“咱们是老同学。我们说实话,到现在,这吊炕就如十五个吊桶,还在我们心里七上八下的,你呢?”
石书记听毕,头往椅子后背一仰,哈哈大笑:“我心中本无吊桶,何来七上八下?”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靳书记极具经济头脑,他觉得搭吊炕代价低,又能为国家节约煤炭资源,就到基层农民家中做调研,帮农民建新型节能的吊炕。
B.尚书记很注重环境保护,他认为吊炕破坏环境,加速气候变暖,不符合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他的高论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支持。
C.石书记经过考察认为,好多户报名搭吊炕先得九百,又报名拆吊炕再得一千,且领了材料也没做,搭吊炕也没睡,不如将资金放在农村改水、修路和帮助失学儿童。
D.小说写靳、尚二书记把吊炕作为亮点,博取媒体和领导的重视,职位快速高升,可他们的心中却如十五只吊桶一样,七上八下的。
E.小说按时间顺序,写了靳、尚、石三名书记对吊炕的不同态度,故事情节简单,人物语言描写到位,小说极富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2)小说主人公石书记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最后两段写了石书记与靳书记、尚书记的对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4)小说的题目是“吊炕”,而小说中多次提到“亮点”,有人建议以“亮点”为题目,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8.清代汪士稹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其意蕴丰富,请简析。(6分)
9.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现了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流露对自己被贬放的不平,道出了所有沦落人同病相怜的共同心志。
(2)《诗经·卫风·氓》中弃妇自诉在夫家时辛苦,早起晚睡,天天如此的句子是“ ,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露志士仁人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在普天之下的人担忧之前就已担忧,而在普天之下的人安乐之后才肯安乐的名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吊炕
许福元
吊炕,就是将土炕吊起来。行吗?去了“吗”就行。……
斗子峪乡新上任的党委靳书记眼睛一亮,盯着吊炕转来转去。很有兴趣地听泥瓦匠现场解说。
靳书记是农村出身,对土炕有天然亲切感。忙问:“那你这节能吊炕和传统土炕,有何区别呢?”
“靳书记您请看这吊炕:就是砌砖腿做烟道当过梁,上铺水泥板,将炕悬起来,……炕沿四周镶上白瓷砖,跟睡双人床似的,土炕不土。”
“连工带料,一盘吊炕多少钱能拿下来?”
“长两米乘宽两米的,七百块钱,足矣。”
“七百块钱?还不够买一吨大同块原煤的呢!”靳书记转身对县电视台摄影记者说,“为国家节约不可再生的能源。这是一个亮点。”
当天晚上,县电视新闻就播出了,靳书记下到基层农民家中做调研,为农民办实事。帮助农民建新型节能炕——吊炕,节约煤炭资源,云云。
第二天,本县时讯的报纸,也刊登了通讯、照片及编者按语,说领导干部,就要像靳书记那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第三天,市里报纸的郊区版做了跟踪报道。
第四天,县委书记做出批示:此是利国利民之事,资金要向三农倾斜。请财政局研究,出台相关经济鼓励政策。
第五天,鼓励农民做吊炕的奖励政策出台了。每家农户做一个吊炕,补助九百元。
半年以后,靳书记因政绩突出,就升迁到县发改委,任副主任。有人说和吊炕有关,也许吧。
斗子峪乡又新来的尚书记有大专学历,学的专业是环境保护。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第一把火就将吊炕给烧掉了。
他历数吊炕的几大罪过:“烧掉植被,污染环境,制造一氧化碳,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贻害子孙,阻碍可持续发展。”最后对记者强调:“新农村建设,不能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这不符合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亮点。”
电视,这回是市电视台;报纸,这次是市委机关报;批示,这位是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都支持尚书记的高论。
很快,这回是市财政出台奖励政策:每拆掉一盘土炕,奖励一千元。
三个月以后,尚书记又上调了,任县环保局局长。有人说与吊炕有关,也可能。
尔后,斗子峪乡这次新来的是石书记,村委会主任出身。说来也怪,上任伊始,他也瞄准了吊炕。
石书记用了一个月时间,一个人跑遍了全乡十八个村庄,考察四百盘吊炕的使用情况,最后在乡党委扩大会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村,吊炕还是很需要的。在城乡接合部,大多数是不需要的,很多农户是候鸟型的,冬天搬进楼房,春天又搬回农村平房。好多户得了双份钱:大喇叭一喊,报名登记说搭吊炕,先得一个九百;大喇叭又一喊,报名登记说拆吊炕,又得了一千。实际上,好多家根本领了材料就没做。有的户,搭了吊炕也没睡。全县这好几百万,不是打水漂了吗?这好几百万要放在农村改水、修路和帮助农村失学儿童,会更有意义吧。”
“我们是做基层工作的,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我们必须把线认真地穿到针鼻里去。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最后,石书记提议:我们以乡党委的名义,写一个关于吊炕的调研报告,送给上级领导做参考。我看到一个资料,利用秸秆粉碎,做光能秸秆气化炉的能源,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干事不要起哄,一哄而起,一哄而下。也不要轻易上电视,登报纸,咱们干点实事得了。
到现在,石书记在斗子峪乡都干两年多了,还没有一点高就升迁的迹象。其实,靳书记、尚书记和石书记本来就是初中时的老同学,一次聚会时,靳书记和尚书记都替石书记惋惜:“论真本事,你都在我们之上,可你怎么就抓不住亮点呢?”
石书记淡然一笑,“要亮点干吗?刚才有雾,你们来时开车才打开雾灯;白天有霾,自然会亮起大灯;摸黑夜行,才需要灯笼火把。这都是亮点。现在青天白日,阳光灿烂,到处都是亮点啊。”
靳书记、尚书记听了,似懂非懂。但还是关切地对石书记说:“咱们是老同学。我们说实话,到现在,这吊炕就如十五个吊桶,还在我们心里七上八下的,你呢?”
石书记听毕,头往椅子后背一仰,哈哈大笑:“我心中本无吊桶,何来七上八下?”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靳书记极具经济头脑,他觉得搭吊炕代价低,又能为国家节约煤炭资源,就到基层农民家中做调研,帮农民建新型节能的吊炕。
B.尚书记很注重环境保护,他认为吊炕破坏环境,加速气候变暖,不符合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他的高论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支持。
C.石书记经过考察认为,好多户报名搭吊炕先得九百,又报名拆吊炕再得一千,且领了材料也没做,搭吊炕也没睡,不如将资金放在农村改水、修路和帮助失学儿童。
D.小说写靳、尚二书记把吊炕作为亮点,博取媒体和领导的重视,职位快速高升,可他们的心中却如十五只吊桶一样,七上八下的。
E.小说按时间顺序,写了靳、尚、石三名书记对吊炕的不同态度,故事情节简单,人物语言描写到位,小说极富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2)小说主人公石书记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最后两段写了石书记与靳书记、尚书记的对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4)小说的题目是“吊炕”,而小说中多次提到“亮点”,有人建议以“亮点”为题目,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