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课标Ⅰ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时间:2015-09-22
参考答案
1. B项 (“一开始就脱离秦制”与第一段不符)
2 .C项 (A 表达绝对化—“私印也有框格”。B 曲解文意,“汉”指汉代,不是“汉字”。
D 偷换概念 原文是“为美化印文”不是“印章外观”。)
3 .D项 (“汉印”扩大语意,四灵图装饰的是私印;无中生有。)
4. C(共事:共同做事) 5.C
6.D(不是所有的被贬官员,而是“以细故”和“贤者”。)
7.(1)当时边远之地刚刚平定,战火还未平息,事务繁重,黄福根据需要制定相宜的政策,都很有条理。(“定”“军旅”“繁剧”“宜”“咸”各1分。)
(2)他自己的日常供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而已。(“约”“妻子”“周”“匮乏”,各1分,语句通畅1分。)
8. 诗歌的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2分),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2分)作用:①点明吊吴野人墓的具体时间、地点;②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2分)
9. .颈联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诗歌用“蛟龙”比喻海浪,用蛟龙的“移”和风雨的“吊”等拟人手法写吴野人墓的荒寂。(1分)
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用诗人当年诗名的显赫与如今墓地的荒寂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文人不幸命运的悲叹。(1分)
10.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1)A1分,B2分,C3分,D、E0分。(A.陶渊明出仕还有解决家境窘迫的现实原因。D.“多次使用细节描写”错。E.生活是“时有艰难”,不是一直拮据;“所以”强加因果;也无悲苦意。)
(2)①祖上曾经的辉煌激励着陶渊明少有大志。②良好的家教使陶渊明学习努力。③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对他最终归隐产生了影响。(每条2分,答出三条给满分)
(3)①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
②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③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 (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4)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想要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认可和对桃花源的喜爱。(观点2分。)
①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之后,才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才真正有了酣畅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条结合原文阐述“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强调其条件关系;有对传主人生选择的认可。言之成理、成文即可,2分。)
②陶渊明所构建的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人们天性真纯,社会自由和平,是让人向往的美的所在。 它成了中国历代失意文人心灵的寄所和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这一条意在解释“桃花源”是一个 “弥满花香”的所在,言之成理、成文即可,2分。)
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过于执着名利,也应该尝试在山水田园中体味人生的大美。(这一条结合自己、现实谈个人见解。言之成理、成文即可,2分。)
(补充:若学生答出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成理、成文即可适当给分。)
12.A(A,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B,一笔抹杀:原指对所画的画不满意而把它废掉,后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使用对象错误。C,没头没脑: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望文生义。D,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语法功能失当。)
13. B(A表意不明,“多达三分之一”说的是“牙刷”还是“牙缝”。C指代不明,“他们”到底指“新人”还是指“老运动员”不明确。D “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缺主语,
14、 D
15、 (1)、豆腐的吃(做)法。 序号:③ ⑤ ⑦
(2)、豆腐的营养。 序号:① ⑧
(3)、豆腐可以治病。 序号:② ④ ⑥
16. 云游天下 狂傲不羁 颠沛流离 忧国忧民 把酒问天 毅然豁达
1. B项 (“一开始就脱离秦制”与第一段不符)
2 .C项 (A 表达绝对化—“私印也有框格”。B 曲解文意,“汉”指汉代,不是“汉字”。
D 偷换概念 原文是“为美化印文”不是“印章外观”。)
3 .D项 (“汉印”扩大语意,四灵图装饰的是私印;无中生有。)
4. C(共事:共同做事)
6.D(不是所有的被贬官员,而是“以细故”和“贤者”。)
8. 诗歌的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2分),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2分)作用:①点明吊吴野人墓的具体时间、地点;②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2分)
9. .颈联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诗歌用“蛟龙”比喻海浪,用蛟龙的“移”和风雨的“吊”等拟人手法写吴野人墓的荒寂。(1分)
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用诗人当年诗名的显赫与如今墓地的荒寂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文人不幸命运的悲叹。(1分)
10.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1)A1分,B2分,C3分,D、E0分。(A.陶渊明出仕还有解决家境窘迫的现实原因。D.“多次使用细节描写”错。E.生活是“时有艰难”,不是一直拮据;“所以”强加因果;也无悲苦意。)
(2)①祖上曾经的辉煌激励着陶渊明少有大志。②良好的家教使陶渊明学习努力。③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对他最终归隐产生了影响。(每条2分,答出三条给满分)
(3)①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
②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③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
(4)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想要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认可和对桃花源的喜爱。(观点2分。)
①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之后,才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才真正有了酣畅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条结合原文阐述“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强调其条件关系;有对传主人生选择的认可。言之成理、成文即可,2分。)
②陶渊明所构建的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人们天性真纯,社会自由和平,是让人向往的美的所在。 它成了中国历代失意文人心灵的寄所和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这一条意在解释“桃花源”是一个 “弥满花香”的所在,言之成理、成文即可,2分。)
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过于执着名利,也应该尝试在山水田园中体味人生的大美。(这一条结合自己、现实谈个人见解。言之成理、成文即可,2分。)
(补充:若学生答出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成理、成文即可适当给分。)
12.A(A,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B,一笔抹杀:原指对所画的画不满意而把它废掉,后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使用对象错误。C,没头没脑: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望文生义。D,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语法功能失当。)
13. B(A表意不明,“多达三分之一”说的是“牙刷”还是“牙缝”。C指代不明,“他们”到底指“新人”还是指“老运动员”不明确。D “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缺主语,
14、 D
15、 (1)、豆腐的吃(做)法。
(2)、豆腐的营养。
(3)、豆腐可以治病。
16. 云游天下 狂傲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