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时间:2015-09-27
石家庄市2016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参考答案
1.A( “也没人知道它从何方来”,说法不妥;“但是它决定了人生的价值”错,原文说的是“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
2.B(“人内在的自我意识与肉的斗争”错,“人内在的自我意识”是灵魂,说“灵魂”与“肉”斗争,不符合文意。)
3.B(文中的“锻炼”,指的是人生中经历的挫折、磨难以及考验,并不是指体育锻炼。)
4.B(可根据主语、地名、句意等来断句。)
5.C(左迁是贬官。)
6.B(唐太宗刚开始并不理解刘仁轨以下犯上,下诏诘问后才理解。)
7.(1)译: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
(“因”“规”“赍”各1分,句意2分。)
(2)译:(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
(“为……所”“慢”“引决”各1分,句意2分。)
8.(1)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广漠空蒙的水田,蔚然深秀的密林,此为静;白鹭翩翩起飞,黄鹂互相唱和,动静结合,体现田园风光优美,富有生机。
(2)对比、映衬: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浓绿的夏木,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相映成趣。
(3)多角度描写:绘形绘声绘色,“阴阴”写夏木茂密之形,“飞”写白鹭翩翩起飞之状;“啭”写黄鹂啼啭之声;白鹭、黄鹂、浓绿的夏木,色彩鲜明。
(4)运用叠词: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突出强调了景物的特点。
(每点3分,答出两点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9.尾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形迹,没有心机,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2分)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和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3分)
10.(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1)答C3分答,B2分,答E1分。A项说成“告诫我们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对小说主题理解有误,太浅了。D情节不曲折生动、起伏跌宕。E“虚伪、功利心极强”说得有些过了,不符合东沙老婆的形象。故给1分。
(2)①倔强固执: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不戴帽子。(2分) ②务实有责任感:台风肆虐,渔船遇险。他没有考虑个人安危到现场指挥工作。(2分)③真实坦率:当记者就“帽子”一事采访他时,他不愿被拔高,直接说出自己不愿戴帽子的事实。(2分)
(3)①“帽子”一语双关,既指可以御寒防暑的帽子,又指加在东沙头上无形的束缚和光环。(2分)②小说以帽子为线索,围绕帽子展开情节,集中紧凑。(2分) ③小说以小见大,以戴不戴帽子这个小事件折射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拔高放大人物形象的不良社会现象。(2分)
(4)观点一:戴。(2分)
①从人物心理上分析:东沙是一个正直、坦率的人,一个从小养成的习惯被放大成亲民行为让他很反感,所以他会戴上帽子以正视听,同时也免得别人说他虚伪、做作。
②从官场风气上分析:下属往往会迎合领导的好恶,领导因个人习惯不戴帽子会让需要戴帽子的下属很为难(比如副镇长就只好不戴帽子),所以不如戴上帽子。
③从个人习惯上分析: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真要是因不戴帽子影响工作,就不好了。小说中也提到海岛上有酷暑严寒,他淋雨后“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还有妻子的过分关心,办公室主任的内疚也让他觉得很麻烦。
(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不戴。(2分)
①从人物心理上分析:不戴帽子既让自己觉得舒服,又会产生亲民的轰动效应,那何乐而不为呢?
②从官场风气上分析:不戴帽子已经成了他亲民的招牌,突然戴上帽子,人们不知又会做怎样 的放大解读,又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③从人物性格上分析:东沙是一个固执、倔强的人,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他都很忌讳,从小的习 惯绝不会为了他人的议论就改变。(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语文参考答案
1.A( “也没人知道它从何方来”,说法不妥;“但是它决定了人生的价值”错,原文说的是“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
2.B(“人内在的自我意识与肉的斗争”错,“人内在的自我意识”是灵魂,说“灵魂”与“肉”斗争,不符合文意。)
3.B(文中的“锻炼”,指的是人生中经历的挫折、磨难以及考验,并不是指体育锻炼。)
4.B(可根据主语、地名、句意等来断句。)
5.C(左迁是贬官。)
6.B(唐太宗刚开始并不理解刘仁轨以下犯上,下诏诘问后才理解。)
7.(1)译: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
(“因”“规”“赍”各1分,句意2分。)
(2)译:(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
(“为……所”“慢”“引决”各1分,句意2分。)
8.(1)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广漠空蒙的水田,蔚然深秀的密林,此为静;白鹭翩翩起飞,黄鹂互相唱和,动静结合,体现田园风光优美,富有生机。
(2)对比、映衬: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浓绿的夏木,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相映成趣。
(3)多角度描写:绘形绘声绘色,“阴阴”写夏木茂密之形,“飞”写白鹭翩翩起飞之状;“啭”写黄鹂啼啭之声;白鹭、黄鹂、浓绿的夏木,色彩鲜明。
(4)运用叠词: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突出强调了景物的特点。
(每点3分,答出两点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9.尾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形迹,没有心机,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2分)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和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3分)
10.(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1)答C3分答,B2分,答E1分。A项说成“告诫我们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对小说主题理解有误,太浅了。D情节不曲折生动、起伏跌宕。E“虚伪、功利心极强”说得有些过了,不符合东沙老婆的形象。故给1分。
(2)①倔强固执: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不戴帽子。(2分) ②务实有责任感:台风肆虐,渔船遇险。他没有考虑个人安危到现场指挥工作。(2分)③真实坦率:当记者就“帽子”一事采访他时,他不愿被拔高,直接说出自己不愿戴帽子的事实。(2分)
(3)①“帽子”一语双关,既指可以御寒防暑的帽子,又指加在东沙头上无形的束缚和光环。(2分)②小说以帽子为线索,围绕帽子展开情节,集中紧凑。(2分) ③小说以小见大,以戴不戴帽子这个小事件折射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拔高放大人物形象的不良社会现象。(2分)
(4)观点一:戴。(2分)
①从人物心理上分析:东沙是一个正直、坦率的人,一个从小养成的习惯被放大成亲民行为让他很反感,所以他会戴上帽子以正视听,同时也免得别人说他虚伪、做作。
②从官场风气上分析:下属往往会迎合领导的好恶,领导因个人习惯不戴帽子会让需要戴帽子的下属很为难(比如副镇长就只好不戴帽子),所以不如戴上帽子。
③从个人习惯上分析: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真要是因不戴帽子影响工作,就不好了。小说中也提到海岛上有酷暑严寒,他淋雨后“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还有妻子的过分关心,办公室主任的内疚也让他觉得很麻烦。
(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不戴。(2分)
①从人物心理上分析:不戴帽子既让自己觉得舒服,又会产生亲民的轰动效应,那何乐而不为呢?
②从官场风气上分析:不戴帽子已经成了他亲民的招牌,突然戴上帽子,人们不知又会做怎样 的放大解读,又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③从人物性格上分析:东沙是一个固执、倔强的人,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他都很忌讳,从小的习 惯绝不会为了他人的议论就改变。(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