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16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时间:2015-11-11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A.“蹿红”应读cuān;B.“笺”应读“jiān”。D.“诘屈聱牙”应读jí。
2. A(B.“积腋成裘”应为“集腋成裘”。C.“宵汉”应为“霄汉”。D.“成式”应为“程式”。)
3.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答案解析】答案:A
4.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C 解析:A.句式杂糅,“使人”与“导致……疾病”杂糅。B.搭配不当,“人”不能比“交谈”舒服得多;。 D.语序不当,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杨先生”后。
5.【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答案:(1)影响力大,引发的思考角度丰富,涉及面广。
(2)引发的不再仅仅是表面关注,而是对问题的深刻思考。加深人们对雾霾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全民支持环保、防治雾霾的决心。
解析:此题应分别从“思考面广”“认识深刻”“认识雾霾的意义”等角度作答
【思路点拨】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答题技巧:
注意事项:1、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信息推断题题干中往往有“该图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词语。记得留意题目中的调查主体,调查目的。2、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词要准确。如表程度范围的“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约几成”等。3、复核答案,看是否遗漏、多余、误推等。
6. 记录行走模式、传送信息至电脑、分析并识别信息、发出提示音。(一个要点一分)
7、参考答案:
我是溪水,/不知疲倦地在河床,/潺潺地流淌,/向前,向前……
我坚信/前方有我的大家园。
要求:结构基本相似,字数不必相同。整首诗的立意应该健康、积极。
二、现代文阅读
8. B(B项之说不足以成为理由)
9. C (A也含有在当代更新的东西;B“汤因比认为”说法错误变未然为已然;D彻底化解夸大了,只是“带来新的智慧”而已)
10.(1)选拔中国文化精英作为中国文化的交流大使.(2)抓住一切时机,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社会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并力争放大中国的的文化之声(3)以东道主身份,主动搭建若干世界文明对话的舞台。
11.前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4分)(1)通过写鸟不愿落到新搬来人家门前的树上,衬托出作者对老户人家的敬重,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2)由老户人家引出对“老根底子”的描写。(每点给2分)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首先是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其次看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最后可以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1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3分)(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心理,使行文生动活泼,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2)以一种平等的视角来看待动物,体现了作者敬畏自然、万物平等的思想。(手法1分。作用每点1分)
【思路点拨】“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品味语言,往往就重要语句或精彩语段在结构、作用、内容、表达、特点等方面综合设置考题,因此答题时也要综合考虑。注意所有的散文语言都是为其主旨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时,不能脱离文本,要结合对散文景物特点、思想情感、蕴含意趣所发挥出来的独特作用,紧扣散文的景、情、理、意相结合进行延伸、拓展、发掘、归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