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东北育才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8)
时间:2015-11-11
11.(25分)
(1)(5分)选B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A项中的假设有过于肯定之嫌,会评画不见得可以当画家;C项中“不失华丽”有误。E此小题的细节,能体现出画家的率性,“旷达超脱”语意略重。另,此细节还有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的作用。)
(2)(6分)①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②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③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④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3)(6分) 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④叶三与画共存亡。(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⑷(8分)(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观点一】合适。①更好地突出人物关系:鉴赏家与画家是知音,叶三让画与自己生死相随,酬知己。②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叶三不为金钱所动,谨守信用,人格高尚,是真正的鉴赏家;③深化主题,显出平淡朴素中的深长韵味。叶三深明民族大义,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丰富。(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观点二】不合适。①情节赘余。故事已经讲完,画蛇添足,显得多此一举。②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产生负面作用。容易让读者产生错觉,认为叶三自私、顽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占有欲。③不利于丰富主题。埋画虽在某种角度上体现民族大义,但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反映了国人思想意识的封闭狭隘,使主题显得单一。
12.(1)答B给2分,答 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项“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表述不准确,原文说到了“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C项“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表述有误,原文是“他没有受太大的罪”。E项“孤军奋战”不准确,有一些法官支持梅的做法。)
(2)①这段回忆表现了梅汝璈对自己年轻岁月的追忆,对自己坚持法理信念的追思。②通过梅小璈的回忆和评价,引出了梅汝璈所处的处境孤寂。③儿子的回忆,使传主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描写具体鲜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①强烈的爱国精神。严惩战犯以慰同胞,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②崇尚法理的精神。主张法治时代,先审后斩;依据收集证据审判;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③坚持正义的精神。面对其他法官无罪的意见,梅汝璈据理力争,对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给予了相应的审判。
(4)①“法袍”是梅汝璈法理信念的象征,“孤寂”表明坚守这种信念的困境。②东京审判中,他力排众议,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理为准绳,使战犯得到应有的判决。③新中国的学科建制使梅汝璈的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梅汝璈的法理信念只能成为一种追忆。④在法理信念失落的“孤寂”中,梅汝璈没有放弃对这种信念的向往,才会更加孤寂。
13.答案:B【解析】风流云散:四散消失,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用于事物或情绪)。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14、A(B语序不当,应改为“统计排查、评估损失”;C偷换主语,中途易辙;D增强……体育事业发展”不搭配
15.C(解析:④承接首句,阐述科学的局限性,放在最前面。②和③构成因果关系,所以④②③相连。①句“这”应是指代第⑥句罗纳德·埃文斯的话语,而“美好的东西才不朽”与句末“永恒”联系紧密。所以⑤⑥①相连放在后面。)
16、①物质的东西再多也不会真正幸福,②具备这两种品质,③你可以支配自己的价值观。
(每空2分,共6分)
17.该图由祥云、汉画像车马构成。(2分)祥云体现中国文化元素,汉画像车马寓意历史的车轮,展示着历史与文明的演进;整个图形体现了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3分)
18、【思路导引】如何确定“缝隙”这个喻体所蕴涵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缝隙”的含义,木匠和装修师傅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其作用巨大——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如水泥路面的缝隙),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该比喻的是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
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
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4.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
(1)(5分)选B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A项中的假设有过于肯定之嫌,会评画不见得可以当画家;C项中“不失华丽”有误。E此小题的细节,能体现出画家的率性,“旷达超脱”语意略重。另,此细节还有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的作用。)
(2)(6分)①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②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③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④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3)(6分) 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④叶三与画共存亡。(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⑷(8分)(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观点一】合适。①更好地突出人物关系:鉴赏家与画家是知音,叶三让画与自己生死相随,酬知己。②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叶三不为金钱所动,谨守信用,人格高尚,是真正的鉴赏家;③深化主题,显出平淡朴素中的深长韵味。叶三深明民族大义,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丰富。(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观点二】不合适。①情节赘余。故事已经讲完,画蛇添足,显得多此一举。②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产生负面作用。容易让读者产生错觉,认为叶三自私、顽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占有欲。③不利于丰富主题。埋画虽在某种角度上体现民族大义,但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反映了国人思想意识的封闭狭隘,使主题显得单一。
12.(1)答B给2分,答
(2)①这段回忆表现了梅汝璈对自己年轻岁月的追忆,对自己坚持法理信念的追思。②通过梅小璈的回忆和评价,引出了梅汝璈所处的处境孤寂。③儿子的回忆,使传主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描写具体鲜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①强烈的爱国精神。严惩战犯以慰同胞,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②崇尚法理的精神。主张法治时代,先审后斩;依据收集证据审判;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③坚持正义的精神。面对其他法官无罪的意见,梅汝璈据理力争,对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给予了相应的审判。
(4)①“法袍”是梅汝璈法理信念的象征,“孤寂”表明坚守这种信念的困境。②东京审判中,他力排众议,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理为准绳,使战犯得到应有的判决。③新中国的学科建制使梅汝璈的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梅汝璈的法理信念只能成为一种追忆。④在法理信念失落的“孤寂”中,梅汝璈没有放弃对这种信念的向往,才会更加孤寂。
13.答案:B【解析】风流云散:四散消失,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用于事物或情绪)。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14、A(B语序不当,应改为“统计排查、评估损失”;C偷换主语,中途易辙;D增强……体育事业发展”不搭配
15.C(解析:④承接首句,阐述科学的局限性,放在最前面。②和③构成因果关系,所以④②③相连。①句“这”应是指代第⑥句罗纳德·埃文斯的话语,而“美好的东西才不朽”与句末“永恒”联系紧密。所以⑤⑥①相连放在后面。)
16、①物质的东西再多也不会真正幸福,②具备这两种品质,③你可以支配自己的价值观。
(每空2分,共6分)
17.该图由祥云、汉画像车马构成。(2分)祥云体现中国文化元素,汉画像车马寓意历史的车轮,展示着历史与文明的演进;整个图形体现了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3分)
18、【思路导引】如何确定“缝隙”这个喻体所蕴涵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缝隙”的含义,木匠和装修师傅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其作用巨大——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如水泥路面的缝隙),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该比喻的是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
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4.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