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5-11-12
材料二
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国内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
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中药材。中医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中提取的。而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更从来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让人误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况且,黄花蒿最初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时,里面的青蒿素并没有起到作用。因为中医的传统做法是把药物煎成汤药来治病的,而一旦加热到60℃,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死虐原虫了。屠呦呦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了这一点,因而想到了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称,她是受到古代医方的启发才恍然大悟,不能用加热的方式来提取青蒿素。由于这个说法,人们说青蒿素的发现至少受益于中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还值得商榷。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用两杯水浸泡一把青蒿,就算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也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注。葛洪在书中共搜集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而青蒿一条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条,只出现了一次,也没有说其疗效有多好。中医和民间仍然在不停地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记录的药方更是多达数千个。中国古人从来就没能抗击疟疾,每次疟疾流行都死人无数。直到1950年,全中国还有疟疾病人3000万,每年病死数十万人。
(取材于方舟子《青蒿素和中药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目前药典里的青蒿实际包括青蒿和黄花蒿两种植物。
B.黄花蒿在60℃以下服用就能够起到治疗疟疾的作用。
C.屠呦呦研究的关键技术环节是用乙醚来提取青蒿素。
D.中国古代治疗疟疾的药方虽很多但疗效却无从证实。
4.作者认为青蒿素不是中药的理由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分条概括。(5分)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列填空。(2分)
①“材料二”中“结构明确的化学药”,“结构”具体指的是
②“材料二”中“她是受到古代医方的启发才恍然大悟”,“古代医方”具体指的是
6.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的部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疟疾:“疟”字书写的第7笔是“ㄴ(竖折)”。
B.畜牧:“畜”作动词时读作xù,作名词时读作chù。
C.葛洪:与陶渊明生活在同时代,是东汉时期人。
D.搜集:此处不能换作“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