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语文试题(2)

时间:2015-12-14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时勉,名懋,安福人。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成祖..决计都北京,时方招徠远人。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辇下。忤帝意。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密召医,得不死。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 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 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 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 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初,时勉请改建国学。帝命王振往视,时勉待振无加礼。振衔之,廉其短, 所得。时勉尝芟彝伦堂树旁枝,振遂言时勉擅伐官树入家。取中旨,与司业赵琬、掌馔金鉴并枷国子监前。监生李贵等千余人诣阙乞贷,呼声彻殿庭。助教李继请解于会昌侯孙忠。忠,皇太后父也。忠附奏太后,太后为言之帝。帝初不知也,立释之。继不拘检柙,时勉尝规切之。继不能尽用,然心感时勉言,至是竟得其助。
九年,帝视学。时勉进讲《尚书..》,辞旨清朗。帝悦,赐予有加。连疏乞致仕.., 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
时勉为祭酒六年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人才盛于昔时。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勉为祭酒/六年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
B.时勉为祭酒六年/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
C.时勉为祭酒六年/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
D.时勉为祭酒/六年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祖是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于太庙中立室奉祀时特气的名号,每朝的第一个帝王称祖,其他都称宗。
B.国子监是隋朝所建,以后历代沿袭至清代,为中国古代体系中的最高学府,祭酒为该部门主管。
C.《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传说为孔子编订,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D.古代官员退休或请辞归居叫做“致仕”,《春秋公羊传》《礼记》均有记载,说明该提法在周代就有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时勉性格刚直,敢于直言进谏,又不阿附权贵,所以多次遭受皇帝和权臣的打击,有时甚至受到生命的威胁,但他始终不改初衷。
B.宣帝震怒于李时勉得罪先帝,先令使者将李时勉押来,后又改变主意让王指挥直接杀了他,幸亏王指挥和前使者未遇,才使李时勉免于不幸。
C.李继曾通过皇太后的父亲解救了李时勉,所以后来李继虽不守规矩而被拘禁,仍得到李时勉的恳切规劝和救助。
D.李时勉学问突出,曾因给皇帝讲授《尚书》出色而得到皇帝的赏赐。他治学严谨,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体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 
(2)监生李贵等千余人诣阙乞贷,呼声彻殿庭。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金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五夜:五更。②飕飕:风声。
8.前两联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我与秋风的关系?请简要分析。(5分) 
9.后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寓意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则》中孔子所说的“      ”两句,表明了孔子见到贤人和不贤之人的态度。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          ”两句,写出了时序的交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两句,写出了楼阁各随地势而建、错落有致的状态,也写出了宫室结构的精巧。

上一页                 下一页

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