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8)

时间:2015-12-15
12、(1)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手法: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2)“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2分)“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2分)“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2分)
13、(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A E(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老教授决定以30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C项,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D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
15、①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②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6、①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②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要点:①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
③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
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示例:
①博物院“限杆”(“禁杆”)实属必要
②实则是对游客的信任和尊重
③内化于心的自觉自律
(5分;写出1句给1分,2句3分,3句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9.构图要素:图标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1分),左部分由举办地北京的英文“BEIJING”和英文“ApplicantCity”(意思是候选城市),右部分是本届冬奥会的举办时间2022(1分)。寓意:该标识将抽象的赛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1分);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1分),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旨在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中国文化(1分)。

上一页                下一页

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