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时间:2015-12-20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①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②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④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
⑤2004 年,泰国玛希敦奖将 5 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 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
⑥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
⑦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
⑧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B.“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C.由于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试验中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抽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开发双氢青蒿素等工作。
D.屠呦呦因《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
(3)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上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屠呦呦因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 际谈一谈。(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②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③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_。
A.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作茧自缚 B.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C.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D.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古装玄幻仙侠剧《花千骨》自在湖南卫视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的“东方彧卿”的扮演者张丹峰俘获。
B、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乘100米决赛中,中国队发挥出色,以38秒01的成绩获得亚军,实现了中国男子短跑接力上的重大突破。
C.通过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见证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与世界文明和谐交流的气度与胸怀,更彰显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情怀。
D.杨科璋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群众,用生命与热血在人民群众的心里塑造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l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人类并非像想象的那样脆弱,紧张的确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生活在战争期间的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这是由于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精神紧张、生活积极、进取心强,所以长期充满活力,抗病能力也随之增强。
A.适度的紧张还可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
B.适度的紧张还可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
C.因为人体免疫系统由于适度的紧张处于戒备状态,所以疾病难以发生扩展。
D.疾病难以发生扩展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由于适度的紧张而处于戒备状态。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 ① ,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所以 ② 。不仅如此, ③ 。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
17、李白、杜甫、王实甫、汤显祖、巴尔扎克、雨果、鲁迅、巴金、季羡林、史铁生等都是我们熟悉的人物。请仿照下面例句的形式,为以上提及的人物中的一位写一段话,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及其在文学上的成就。(6分)
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次个性解放的爱情呐喊,一座震撼世界的话剧巅峰;莎士比亚,捍卫人文,抨击封建,是无与伦比的辉煌的戏剧大师。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南极的企鹅是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可以在水中嬉戏,也能在陆上行走。然而,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它们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在将要上岸之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也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U形线。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蓄势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是为了勃发。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蓄势腾空勃发的原理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含哲理的理解,选取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①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⑤2004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B.“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C.由于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试验中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抽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开发双氢青蒿素等工作。
D.屠呦呦因《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
(3)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上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屠呦呦因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
第II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②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③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_。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装玄幻仙侠剧《花千骨》自在湖南卫视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的“东方彧卿”的扮演者张丹峰俘获。
B、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乘100米决赛中,中国队发挥出色,以38秒01的成绩获得亚军,实现了中国男子短跑接力上的重大突破。
C.通过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见证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与世界文明和谐交流的气度与胸怀,更彰显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情怀。
D.杨科璋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群众,用生命与热血在人民群众的心里塑造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l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类并非像想象的那样脆弱,紧张的确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活在战争期间的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这是由于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精神紧张、生活积极、进取心强,所以长期充满活力,抗病能力也随之增强。
A.适度的紧张还可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
B.适度的紧张还可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
C.因为人体免疫系统由于适度的紧张处于戒备状态,所以疾病难以发生扩展。
D.疾病难以发生扩展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由于适度的紧张而处于戒备状态。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
17、李白、杜甫、王实甫、汤显祖、巴尔扎克、雨果、鲁迅、巴金、季羡林、史铁生等都是我们熟悉的人物。请仿照下面例句的形式,为以上提及的人物中的一位写一段话,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及其在文学上的成就。(6分)
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次个性解放的爱情呐喊,一座震撼世界的话剧巅峰;莎士比亚,捍卫人文,抨击封建,是无与伦比的辉煌的戏剧大师。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南极的企鹅是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可以在水中嬉戏,也能在陆上行走。然而,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它们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在将要上岸之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也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U形线。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蓄势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是为了勃发。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蓄势腾空勃发的原理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含哲理的理解,选取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