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等四市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6)
时间:2016-01-15
四市联考高中2016届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C
6.A
11.D(3分)、E(2分)、A(1分)
12.C(3分)、D(2分)、B(1分)
13.C
14.D
15.D
7.(1)当时中原大乱,岭外(与中原)交通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旧事,(他)没有听从。
8.【参考答案】
第二联描绘了成群的大雁寄宿于半江秋水之上,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此景可画可诗,构成了一幅凄寒、肃杀的深秋夜色图。此联写景由远及近,由静及动,(或从视觉和听觉的不同角度),表现秋夜的沉寂。“宿雁半江画”是远景、静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诗”是近景、动景的描写。(或“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分别从视觉角度,从听觉角度描写)远近、动静、视听的结合,相映成趣,引出后两联作者的慷慨悲歌。
9.【参考答案】
后两联作者的心境由沉郁悲凉转为激昂豪迈。第三联“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的诗句,并以“吾道付逶迤”表达因岁华易逝,实现壮志已遥遥无期的喟叹与痛苦,心境沉郁悲凉。第四联诗情陡转,气宇轩昂。“闻鸡坐欲驰”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激励自己,表明白己虽身处逆境,却不改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情绪激昂豪迈。
10.【答案】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无丝竹之乱耳
11.(2)【参考答案】
①善良,慈。从老人给孩子煮吃的,原谅孩子杀鹅祭亲,在亲人乡人的不解中做出陪伴孩子的选择可以看出。②质朴高雅。远离城市搬来麻湾居住,在乡妇们闲言碎语中保持一颗安静的心灵,享受每一次唱戏的境界。③不慕名利。对儿子提及的大老板的寿宴捧场不感兴趣。
(3)【参考答案】
①生动鲜明地塑造了儿子不关爱老人,唯利是图的嘴脸。②使小说人物——老人的形象更加丰满,儿子的形象反衬出老人淡泊名利的一面;③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表达了小说的主题。从儿子的言谈看出老人与他之间生活追求的不一致,这促使老人做出陪伴孤童的决定。
(4)【参考答案】
①从情节来看,记叙了一位孤童通过“偷食”果腹的故事,因维持了他可怜的生命,让每一个夜晚都显得那么美好而不易。②从主题来看,表达了一位看惯了人世浮沉、淡泊名利、善良的老艺人,与一个罹患艾滋病的孤童在夜晚相遇、相识、相知而产生的情意,它能抵达温暖,闪耀着至善、至美的人性光辉。③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暗示了白昼与夜晚、喧哗与静谧之间老人和孩子的复杂人性。